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417752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妙设置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糜杆桥中学 吴红智数学课一般以“问题教学法”作为课堂内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模式为 “课前尝试学习-创设问题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探究问题-交流反思-展示成果”,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数学情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小组就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多渠道的探究活动,通过交流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反思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让学生展示有关成果。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都拿出自己的根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资源开始共享,学生对新知的产生、发展、结论形成的认知过程得以形成,

2、数学能力得到培养,所以说合作探究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成败的关键所在,然而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探究,主要原因是学生探究过程缺乏有效的知识铺垫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导致探究合作有形式而无效果,学生对新知的认知糊里糊涂,导致高效变为低效,学生有意见,教师不满意,那么如何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预期的效果,我认为在此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得以充分发挥,要把自己的教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渗透,在习题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结论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学生感知新知的目的,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就自己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

3、一些引导方法与大家予以交流。一、挖掘知识纵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切入点,在习题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进而掌握新知,加 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八年级数学第五章第二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可用以下习题串引导启发学生理解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已知甲乙两数,甲数比乙数 大4 ,甲数是乙数的2倍,求甲乙两数?(1)设甲数为x 乙数为y 根据题意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甲乙两数(3)根据列方程的过程思考如何将所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你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能根据上节所学内容和七年级

4、所学知识很容易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y=y-4和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经过列方程的过程体验及观察,通过合作探究就比较容易悟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方程x=2y只不过是把列一元一次方程设元时将乙数设为y则甲数为2y的数量关系用方程x=2y的形式表示了出来,那么就可以用2y代换x=y-4中的甲数x从 而得到 2y=y-4,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学生既理解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也体会到了数学转化思想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设置习题,为学生合作探究做好铺垫。九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九题是通过特例观察,猜想结论,进行证明从而使学生了解韦达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5、学生猜想结论往往难度较大,费时费力,效果差,为此我做了一下尝试。首先给出三个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解方程求出二根,然后计算二根之和,二根之积,学生容易观察到二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二根之积为常数项,再让学生证明+px+q=o的二根之和为-p 二根之积为q 然后再给出方程a+bx+c=o 让学生观察其与+px+q=o 的不同点,学生容易看出只须把二次项系数变为1即可,即把方程变为+x+=o 从而得出二根之和为- 二根之积为,这样通过对习题角度的转换,使学生容易发现规律,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合作探究顺畅进行,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三、通过习题,引导学生吃透概

6、念、攻克难点,保证合作探究顺利进行。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平方根的教学中,其中课本想一想的教学活动是通过特例使学生得到对于任意正数a, ()2=a 这一结论,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这一结论只有感性认识,不能从数学理性角度去理解感悟,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对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检查中设置了一下习题。(1)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 ,即x=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表示为 ;读叫做 。 (2)因为=16那么就是16的 ,表示为 ;读做 . 即=(3)是 的平方根,既然是16的平方根,那么由平方根的定义= 。(4) 是 的平方根,那么由平方根的定义= 更一般地 是 的平方根,那么= (b0)通过以上习题的导练,学生就比较容易攻克课本中想一想这一学习难点,学生的合作探究才能取得实质效果。总之只要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铺垫化,铺垫启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就能顺畅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