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41482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二).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行路难 (唐朝)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这首诗以古题写现实中的道路艰难全诗共十四句,总体上每两句为一层第一层写饯别,清酒珍馐,似乎是一次愉快的宴饮但第二层来了个陡转,以停、投、拔、顾四个连续、急促、富于强烈感情色彩的动作,把自己积郁多年的内心悲愤激烈地倾泻出来第三层以形象贴切的比喻,补足心茫然的内涵,点明行路难的主题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一个怀才的人却不能不任用,这不正像遇到冰塞川

2、、雪拥山嘛!第四层诗情上升,写诗人希望终遇明主,以施展宏图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但是想到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第五层诗情反跌,以四个短句突出世路艰难引起的思想苦闷最后又以强烈的自信作结,相信自己的理想终会实现,充满昂扬的豪气这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富于变化诗人的悲愤和乐观、失望和希望、忧郁和自信始终交织在一起,但这首诗的主旋律始终是昂扬激越的【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

3、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问题探究】问题一: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问题二: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问题三: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

4、样的志向?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问题四: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1巧用历史故事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练习】1、诗歌题目行路难的含义是:生活之路难以行走,人生抱负难以实现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

5、、失望的情绪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5、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6、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7、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的性格8、前四句描绘了 酒 宴

6、 时的场景9、形象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情感的激荡变化的四个连续动词是: 停、投、拔、顾 10、“ 冰塞川 ”、“ 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11、抒发诗人豁达乐观情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13、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14、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15、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

7、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理解: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6、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7、表达作者坚定的人生信念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反复咏叹,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仁人志士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共同心声B、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严酷的现实,一是崇高的理想,两条线索交替、冲突

8、呈现出此起彼伏、飞腾跳跃的气势C、诗人面对美味佳肴,却无心享用的原因是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诗中的“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D、诗歌表现了诗人济事不能、弃世不忍,只能乘船垂钓度日的落魄情怀12.观沧海 (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词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

9、,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全是写实景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

10、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 乐观气度【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试题精选】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

11、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2第24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一题考查对动景与静景的理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上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荡这样开阔的意境让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曹操北征乌桓,是为了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天下他在北征途中写下此诗,显示出他的英雄本色3第56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土吞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或者我认为这句话是一语双关,既

12、写出了沧海浩瀚的样子,又写出了作者(曹操)心胸宽阔与他那远大的志向4.观沧海中作者用比喻的写法表现自己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解题思路:这道理解性默写在中招考试中多次出现,复习要多加注意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解题思路:山、水、草三种景物的交错,清晰地展现登高远望的收获山是静的,水是动的;草是静的,水是动的登高的宽广和高瞻远瞩之势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曹操的伟大抱负6.戏剧中的曹操总是

13、以“白脸”示人,奸佞的形象在广大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根据你的积累,结合观沧海这首诗,谈一谈你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子的?示例:我认为曹操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传人,为人多疑的特点或许让我们对他颇有微词,但与历史的车轮相比,个人的性格显得多么渺小观沧海中曹操将自己作为一方霸主的博大、包容展现得河流尽致,使人不得不承认他的英雄壮举解题思路:这是一道主观试题根据观沧海的内容,很明显答案的指向性还是明确的,只要能够说出曹操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13.春 望 (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境赏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

14、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者虽不同,但都是为了表明诗人感时恨别之深切诗的这前四句,

15、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练习】1.这首诗共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一一指明“感时”“恨别”,对比手法“连三月”“抵万金”,夸张手法2.“国破山河在”中的“在”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在”字透露出诗人希望国家重新站起来的感情3.说说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的理解 这句诗意:春花虽然盛开,但看了都会流泪;由于和家人离别已久,听到了鸟叫声也感觉惊心4. 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