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9818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某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夏秋季传染病防病工作培训材料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一)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基础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诊断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科学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

2、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多次免疫力,不同丰富菌群间以及不同理论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丰富免疫,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硕士发病。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潜伏期 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一)急性菌痢 可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典型 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相同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患者可因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2急性非典型型 一般不发热

3、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45日.急性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岁健壮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二)慢性成立菌痢 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得以慢性菌痢,多与急性期治疗技能不及时或不彻底,细菌耐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也常因饮食不当、受凉、过劳或精神因素等诱发。细菌性痢疾的检查:1外周血象 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L以上,有时可见核左移。慢性广州菌痢常有轻度贫血象。2粪便(1)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水便者红细胞可满视野。(2)培养经过:检出痢菌即

4、可确疹。应取早期、新鲜、勿与尿液混合、含粘脓血的粪便或肠试,权威多次送检,可提高检出阳性率。3快速病原学检查 比较简便、快速,敏感性亦较好,有利于早期诊断经验。细菌性痢疾的先后治疗:(一)急性菌痢的治疗评委1一般治疗知名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l。2病原杂志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多,最好应用硕士种抗菌药物。(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疗教授1抗感染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2控制高热与惊厥3循环衰竭的治疗研究生:

5、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至今主要会议有:扩充有效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治疗自然;解除血管痉挛;维持酸碱平衡;科学应用糖皮质激素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三)慢性北京菌痢的擅长治疗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问题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教授采用保留灌肠疗法霍乱(一)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1周内曾在疫区活动,并与本病患者及其排泄污染物接触。(二)临床表现 具有剧烈的“米泔水”样腹泻、呕吐、严重脱水等表现者应想到本病;对于流行期间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泻吐

6、患者应作为疑似病例处理;对离开疫区不足5天发生腹泻者也应按上述诊断。(三)实验室检查 霍乱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 红细胞总数和血球压积增高,白细胞数可达1560109/L,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增多。血清钠、钾降低,输液后更明显,但多数氯化物正常,并发肾功能衰竭者血尿素氮升高。2细菌学检查 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或呕吐物悬滴直接镜检,可见呈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涂片染色镜检见到排列呈鱼群状革兰阴性弧菌,暗视野下呈流星样运动,可用特异血清抑制。荧光抗体检查可于12小时出结果,准确率达90%。细菌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硷性蛋白胨增菌,后用选择培基分离,生化试验鉴定。3血清学检查 抗菌抗体病后

7、5天即可出现,两周达高峰,故病后2周血清抗体滴度1:100以上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其它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杀弧菌试验也可酌情采用。潜伏期约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典型患者多急骤起病,少数病例病前12天有头昏、倦怠、腹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通常分为三期。(一)泻吐期 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

8、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共持续数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二)脱水期 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轻度脱水仅有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重度脱水则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妇,腹凹陷如舟。当大量钠盐丢失体内硷储备下降时,可引起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腹直肌最为突出。钾盐大量丧失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腹胀臌肠,心律不齐等。脱水严重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心音低弱,呼吸浅促,尿量减少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出现

9、明显尿毒症和酸中毒。(三)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三分之一患者因循环改善残存于肠腔的毒素被吸收,又出现发热反应,体温约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一)一般处理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本病列为甲类传染病,故对患者应严密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培养致病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对患者吐泻物及食具等均须彻底消毒。可给予流质饮食,但剧烈呕吐者禁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重症者应注意保暖、给氧、监测生命体征。(二)补液疗法 合理的补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

10、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1静脉补液法静脉补液可采用5:4:1溶液,即每升液体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和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糖20ml;或用3:2:1溶液,即5%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1.4%碳酸氢钠液1份或1/6mol/L乳酸钠液1份。输液量与速度应根据病人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量和血球压积而定,严重者开始每分钟可达50100ml,24小时总入量按轻、中、重分别给30004000、40008000、800012000ml。小儿补液量按年龄、体重计算,一般轻、中度脱水以100180ml/kg/24小时计。快速输液过程中应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2口服补液法霍乱患者肠道对氯

11、化钠的吸收较差,但对钾、碳酸氢盐仍可吸收,对葡萄糖吸收亦无影响,而且葡萄糖的吸收能促进水和钠的吸收。因此对轻、中型脱水的患者可予口服补液。口服液配方有:每升水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和氯化钾1.5g;每升水含葡萄糖24g、氯化钠4g、碳酸氢钠3.5g、柠檬酸钾2.5g。成人轻、中型脱水初46小时每小时服750ml,体重不足25kg的儿童每小时250ml,经后依泻吐量增减,一般按排出1份大便给予1.5份液体计算,也可采取能喝多少就给多少的办法。重型、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则先行静脉补液,待病情好转或呕吐缓解后再改为口服补液。(三)病原治疗 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期,减少

12、腹泻量,缩短排菌时间。可首选四环素,成人每6小时1次,每次0.5g;小儿按4060mg/kg/日计算,分4次口服,疗程为35日。对于四环素耐药株感染患者可予强力霉素300mg/次顿服。其它如氟哌酸、红霉素、磺胺类及呋喃唑酮等也均有效。黄连素不仅对弧菌有一定作用,且能延缓肠毒素的毒性,也可应用。(四)对症治疗1剧烈吐泻可用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并酌情使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静脉点滴,或针刺大陵、天枢、内关、足三里。早期采用氯丙嗪(14mg/kg)对肠上皮细胞AC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腹泻量。2肌肉痉挛可予局部热敷、按摩,或针刺承山、阳陵泉、曲池、手三里等,注意钠盐、钙剂的补充。3少尿可予肾

13、区热敷、短波透热及利尿合剂静滴;如无尿,予20%甘露醇、速尿治疗,无效则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4并发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者应予毒毛旋花子甙K或毛花甙丙,并采取其它治疗措施。5严重脱水休克的患者经充分扩容纠酸后循环仍未改善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等。(五)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已6天,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如无病原培养条件,须隔离患者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5天方可出院。登革热(dengue fever)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病毒对寒

14、冷的抵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登革热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二)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

15、、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三)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时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一、典型登革热(一)典型登革热1发热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