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8381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精髓国医文化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勤奋严谨继承创新 云华师晓智杨云秋樊晓丽朱铎锋 制作人 中医发展简史学院中医发展历程及成就展望中医 弘扬国粹 重点分科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学骨伤科简史 中医骨伤科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称 伤科 或 正骨科 是一门主要研究防治皮肉 筋骨 气血 脏腑 经络等各种损伤性疾患的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 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它是人类在长期与各种伤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曾称之谓折疡 金疡 接骨 正骨 正体等 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 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患的治疗 周礼卷九 中把医生分为食医 疾医 疡医 兽医四类 其中疡医 掌肿

2、疡 溃疡 金疡 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以五气养之 以五味调之 这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的文献记载 中医骨伤科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内容丰富多彩 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和其他学科一样贯穿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损伤作斗争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不少治疗方法是世界最早的发明创造 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传统医学受到了排挤与摧残 几乎濒于被消灭的边缘 这一时期 伤科著作甚少 极其丰富的伤科经验散存于老一辈的中医师和民间中 未进行整理和提

3、高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祖国医学如枯木逢春 欣欣向荣 中医骨伤科学也有了很大进展 全国各省市先后建立了中医学校和中医学院 以至中医药大学 而且许多院校还成立了骨伤专业 伤科工作者们不仅编写伤科教材 培养伤科人才 还系统地整理了祖国医学的理伤手法 重视总结老中医的经验与民间方药如 刘寿山正骨经验 等 还开展了肾主骨和活血化瘀的理论研究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 手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伤科治疗中强调 筋骨并重 动静结合 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 的辨证关系 取得了愈合快 功能恢复好 患者痛苦少及合并症少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 骨折 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有了很大

4、的进步 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屈曲型 采用垫枕练功法治疗 疗效好 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采用手法折骨 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获得满意的疗效 开放性损伤采用中药外敷创面 促使创面生长肉芽 愈合后瘢痕柔软 功能良好 骨折整复的器械和固定器械也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如抓髌器 外固定支架等 慢性骨髓炎采用中药局部治疗和全身应用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骨伤科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和普通百姓的重视 因此我们一定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去整理 提高和发扬祖国医学优秀遗产 使其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 此时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政治 经济 文化的显著发展 也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5、这一时期 在临证医学发展的基础上 从医药的临床实践提高到理论方面的总结 完成了祖国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 难经 和 神农本草经 特别是 内经 的问世 比较系统 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 生理 病理 诊断 治疗等基本理论 促进了骨伤科学的发展 如 内经 阐发的 肝主筋 肾主骨 脾主肌肉 气伤痛 形伤肿 的理论 迄今仍指导着骨骨伤科学的临床医疗实践 汉代 著名的外伤科医生华佗既能用方药 针灸治病 更擅长外伤科手术 他曾用麻沸散麻醉 为病人进行死骨剔除术 剖腹术 还创立了五禽戏 为现代的医疗体育奠定了原始基础 东汉末年 张机著 伤寒杂病论 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巨著 他在 内经 难经 理论基础上 以六经论伤

6、寒 以脏腑论杂病 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 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 创立了理 法 方 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 并记载了牵臂法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术 晋代 葛洪著 肘后救卒方 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口内整复方法 令人两手牵其颐已 暂推之 急出大指 或咋伤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方法 直到现在还普遍沿用 南北朝时期 龚庆宣著 刘涓子鬼遗方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 它较详尽的论述了金疮和痈疽的诊治 并收载了34首治疗伤科疾患的方剂 隋代 巢元方著 诸病源候论 为我国第一部病理专著 探求诸病之源 九候之要 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疗方法 该书对破伤风的症状描写得非常透彻 并指出这是

7、创伤后的并发症 唐代 伤的内外用药40余方和用药方法 为伤科辨证 立法 处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孙思邈著 备急千金要方 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应采用蜡疗和热敷 以助关节功能的恢复 他还采用热敷和热熨治疗损伤瘀肿 王焘著 外台秘要 主张用毡做湿热敷 以减少损伤肢节的疼痛 蔺道人著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 它阐述了骨折治疗原则为复位 固定 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等 同时指出复位前要先用手摸伤处 以识别骨折移位情况 采用拔伸 捺正等方法复位 复位后将软垫加在肢体上 然后用适合肢体外形的杉树皮夹板固定 固定后的肢体要进行适当的活动 该书还首次描绘了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类

8、型 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利用杠杆的原理 采用 椅背复位法 整复肩关节脱位 该书还重点介绍了骨折损 元代 危亦林著 世医得效方 继承了唐代蔺道人的骨伤科经验 系统地整理了元以前的伤科成就 并有很多创新发展 使骨折和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更加完善 危亦林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比西方的Davis 1927年 始用相同的悬吊法要早五百八十余年 李时珍 明代 太医院制度分为十三科 伤科分为接骨 金镞两科 到了隆庆五年 1571年 改名为外科和正骨科 又名正体科 永乐年间 朱橚等编著的 普济方 折伤门 中 辑录了十五世纪以前的正骨技术 强调手法整复的重要性 并采用超关节固定

9、 以及抱膝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还提出了 粘膝不能开 和 不粘膝 的临床表现来鉴别髋关节后脱位和前脱位的诊断方法 薛己著 正体类要 一书中的序文指出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 营卫有所不贯 脏腑有所不和 充分阐明了骨伤科疾病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叶天士 吴鞠通 清代 吴谦等著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 对人体各部的骨度 内外治法所用方药均较详尽地记述 可谓既有理论 又重实践 图文并茂 该书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 接 端 提 推 拿 按 摩八法 并运用手法治疗腰腿痛等伤筋疾患 使用攀索叠砖法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 之后要在腰背部骨折处垫枕 以保持脊柱于过伸位 从而维持其复位的

10、效果 此外 钱透昌所著 伤科补要 对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复位法复位 胡廷光著 伤科汇纂 赵竹泉著 伤科大成 等都对各种损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近年来 骨折 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屈曲型 采用垫枕练功法治疗 疗效好 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采用手法折骨 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获得满意的疗效 开放性损伤采用中药外敷创面 促使创面生长肉芽 愈合后瘢痕柔软 功能良好 骨折整复的器械和固定器械也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如抓髌器 外固定支架等 慢性骨髓炎采用中药局部治疗和全身应用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院中医发展历程及成就 中医骨伤学科自1998年由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

11、重点学科以来 已历经三轮达十年的建设 多年来在省教育厅和学院党政导的大力支持关怀下 学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 从基地设备到运行管理诸方面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学科学术带头人宋贵杰 张晓刚 宋敏 李盛华等的带领下 已形成教授6人 副教授6人 讲师8人的良好学术梯队 已确定本学科三个重要研究方向 已建立二所附属医院及以学院中心实验室为主的科研及临床基地 已投入建设经费160多万元 主持完成省 厅级科研课题22项 获省级科技奖7项 获国家专利3项 开发院内制剂6项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数人担任全国 省级学术组织负责人 学术刊物编委等 出版专著及编写教材12部 发表论文90余篇 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 本专科毕业生580余名 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学术水平 今后本学科将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开拓创新 争取更大的辉煌 我们的使命 我们一定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去整理 提高和发扬祖国医学优秀遗产 使其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thankyou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