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8379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针灸PPT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风病的康复治疗 针灸疗法 目录 中风病的概述临床常用的腧穴和定位中风病的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中风病的概述 定义 中医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 不省人事 神志障碍 伴口角 斜 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 或不经昏仆仅以口 半身不遂 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 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亦称 脑卒中 stroke 西医 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 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 24小时或死亡 又称脑血管意外 cerebralvascularaccident 特点 起病急骤症见多端神志肢体和语言功能变化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常留后遗症五高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 年发病率 200 1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

2、1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80 100万存活者中约86 5 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 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同时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程序 积极及早与正确的康复治疗 将使80 的病人的功能明显改善 只有10 20 的病人留有严重或中度残疾 中风病的西医分类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不包括TI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期诊断 急性期 发病2周以内 神昏者可延长至发病4周 恢复期 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 发病6个月以后 中医辨证治疗 中风先兆眩晕 心悸 肢体麻木 手足乏力 舌强中经络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病在经络 未及脏腑 或脏腑功能渐

3、见恢复 而经络气血仍然阻滞 症见半身不遂 肌肤不仁 舌强言塞 口角歪斜 脉弦滑等 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变深中脏腑 症见突然昏仆 神志昏昧 并见半身不遂 舌强失语 口角歪斜等症 根据病因 病机不同 分为闭证和脱证 辨证治疗 第二节临床常用的腧穴和定位 腧穴的定位方法 1 骨度分寸法 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尺寸用作定取腧穴的方法 称作骨度分寸法 2 自然标志取穴法 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 称自然标志取穴法 可分为固定标志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 固定不移的标志 活动标志 需采取相应动作才出现的标志 3 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 分为中指同身寸法 拇指同身寸

4、法 横指同身寸法 一夫法 4 简便取穴法 指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常用骨度分寸表1 常用骨度分寸表2 水沟DU26 督脉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 当人中沟的上1 3与中1 3交点处 功效 醒神开窍 清热熄风 主治 1 惊厥 昏迷 晕针 癫狂痫 抽搐 癔病 2 急性腰扭伤 口喎 齿痛 鼻塞 操作 向上斜刺0 3 0 5寸 或用指甲掐按 不灸 金津HN12玉液HN13 定位 在口腔内 当舌下系带左右侧的静脉上 功效 清泻热邪 生津止渴 主治 1 急性扁挑体炎 口腔溃疡 舌炎 咽炎 2 消渴 操作 点刺出血 太阳HN5 定位 在颞部 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 清

5、肝明a目 通络止痛 主治 1 偏正头痛 神经血管性头痛 三叉神经痛 2 目赤肿痛 视神经萎缩等 操作 直刺或斜刺0 3 0 5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头维ST8 定位 在头侧部 当额角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开4 5寸 功效 疏风止痛 清头明目 主治 1 头痛 目痛 目眩 眼睑瞤动 2 迎风流泪 视物不明 操作 向后平刺0 5 0 8寸 不可灸 完骨GB12 足太阳 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 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 疏风止痛 清头明目 主治 头痛 颈项强痛 颊肿 喉痹 龋齿 口眼歪斜 癫痫 疟疾 操作 斜刺 寸 可灸 角孙SJ20 足少阳 手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 折耳

6、廓向前 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效 疏风止痛 清头明目 主治 耳部肿痛 目赤肿痛 目翳 齿痛 唇燥 项强 头痛 操作 平刺 寸 可灸 百会DU20 督脉 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 苏厥开窍 升阳固脱 主治 1 头痛 眩晕 昏厥 中风不语 半身不遂 虚脱 2 癫 狂 痫 癔病 小儿慢惊风 惊悸 健忘 3 脱肛 阴挺 久泄不止 胃 肾下垂 操作 向后或向前平刺0 5 1寸 宜灸 四神聪HN1 定位 在头顶部 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 共4个穴位 功效 镇静安神 清头明目 醒脑开窍 主治 头痛 眩晕 失眠 健忘 癫痫 精神病 脑血管病后遗症 大脑发育

7、不全等 操作 平刺0 5 0 8寸 可灸 风池GB20 足少阳 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项部 当枕骨之下 与风府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 平肝熄风 清热解表 聪耳明目 主治 1 头痛 颈项强痛 感冒 热病 2 眩晕 中风 高血压 口眼歪斜 3 目赤肿痛 鼻塞 鼻渊 耳鸣 操作 针尖微向下 向鼻尖方向斜刺0 8 1 2寸 或向对侧风池方向透风府 督脉穴 深部为延髓 不可向上斜刺 严格掌握深度与角度 可灸 哑门DU15 督脉 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项部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 5寸 第一颈椎下 功效 开喑通窍 清心宁神 主治 1 舌强不语 暴喑 中风痴呆 2 项强痛 3 癫痫 操作

8、 伏案正坐位 使头微前倾 项肌放松 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 5 1寸 禁深刺 禁向上刺 若刺伤延髓有生命危险 可灸 操作 伏案正坐位或俯卧位 使头微前倾 项部放松 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寸 针感为局部酸胀 可灸 风府DU16 督脉 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项部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枕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功效 醒神清脑 熄风开窍 主治 1 本穴为祛风要穴之一 内中风及外风所致病均可选用 2 癫痫 狂 癔病 3 舌强不语 失音 咽喉肿痛 4 头痛 头晕 颈项强急 操作 伏案正坐 使头微前倾 项肌放松 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 5 1寸 针尖不可深刺 防刺入枕骨大孔 伤及延髓 有生命危险 可灸

9、 翳风SJ17 定位 在耳垂后方 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 疏散风热 聪耳通窍 主治 1 耳鸣 耳聋 聤耳 2 口眼歪斜 牙关紧闭 牙痛 3 瘰疬 颊肿 痄腮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可灸 八邪UE9 定位 在手指背侧 微握拳 第一 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左右共8个穴位 功效 祛风通络 清热解毒 主治 1 手指关节疾病 手指麻木 2 头痛 咽痛 操作 向上斜刺0 5 0 8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合谷LI4 原穴 定位 在手背 第一 二掌骨间 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功效 清泄邪热 助阳解表 行气活血 通调腑气 主治 1 头面一切疾患 如头痛 下齿痛 口眼歪斜 鼻衄 鼻

10、渊 耳聋 痄腮 失喑 目赤肿痛 2 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 如胃脘痛 腹痛 便秘 痢疾 3 外感病 发热恶寒 无汗多汗 咳嗽 疟疾 4 半身不遂 小儿惊风 狂躁证 5 疔疮 疥疮 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 痛经 经闭 滞产 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7 本穴为全身镇痛镇静要穴之一 常用于针刺麻醉 操作 直刺0 5 1 0寸 可灸 孕妇禁针刺 应用 1 合谷配曲池治疗遍身风疹 2 合谷配复溜治疗多汗症或无汗症 3 合谷配太冲名为 四关穴 同时针刺 称为 开四关 常用于急救 气机不利引起的精神障碍 4 合谷配三阴交治疗滞产 胎盘不下 5 合谷配颊车治疗下齿痛 口眼斜 6 合谷配手三里 肩髃治疗上肢不遂 内关P

11、C6 络穴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阴维脉 定位 在前臂掌侧 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 宁心安神 理气和胃 疏经活络 主治 1 心悸 心胸胁痛 2 休克 无脉症 心动过速或过缓 心律不齐 3 胃痛呕吐 呃逆 4 失眠 癫狂 痫证 郁证 偏头痛 5 中风偏瘫 肘臂挛痛 6 热病 疟疾 操作 直刺0 5 1寸 可灸 外关SJ5 络穴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阳维脉 定位 在前臂背侧 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 清热解表 聪耳明目 解痉止痛 主治 1 手指疼痛 肘臂屈伸不利 肩痛 上肢偏瘫 2 热病 偏头痛 目赤肿痛 耳鸣耳聋 3 胸胁痛

12、 操作 直刺0 5 1寸 可灸 通里HT5 络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 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横纹上1寸 功效 宁心安神 疏经通络 调理气血 利舌和营 主治 1 暴喑 舌强不语 2 心悸怔忡 悲恐畏人 心痛 3 腕臂疼痛麻木 操作 直刺0 3 0 5寸 可灸 深层有尺动 静脉和尺神经分布 手三里LI10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穴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功效 疏经活络 理气通腑 主治 1 手臂麻木 疼痛 肘挛不伸 上肢不遂 2 牙齿痛 颊肿 3 腹胀 腹痛 呕吐 泄泻 操作 直刺0 5 0 8寸 可灸 曲池LI11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 散风

13、止痒 清热消肿 主治 1 热病 丹毒 疮 疥 瘾疹 瘰疬 疟疾 2 咽喉肿痛 牙齿痛 目赤肿痛 3 上肢不遂 肘臂无力 4 腹痛 呕吐 泄泻 痢疾 5 癫狂 善惊 高血压 6 月经不调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可灸 尺泽LU5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 清泻肺热 降逆止咳 主治 1 咳嗽 气喘 咯血 潮热 咽喉肿痛 2 吐泻 腹痛 3 小儿急 慢惊风 4 肘臂挛痛 瘫痪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或点刺放血 可灸 极泉HT1 定位 上臂外展 在腋窝顶点 腋动脉搏动处 功效 宽胸理气 宁心安神 主治 1 胸胁疼痛 肘臂冷痛 上肢不遂 2 胸闷 气短 心痛 心悸 操

14、作 上臂外展 避开腋动脉 直刺0 5 0 8寸 不宜灸 肩髃LI15 定位 在肩部 三角肌上 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 疏风散热 通经活络 主治 1 肩臂痛 上肢不举 上肢不遂 肩中热 2 瘰疬 风热瘾疹 牙痛 现多用于肩周炎 上肢瘫痪 臂神经痛等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 8 1 5寸 可灸 环跳GB30 足少阳 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股外侧部 侧卧屈股 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 3与中1 3交点处 功效 祛风化湿 疏通经络 主治 下肢痿痹 半身不遂 腰腿痛 操作 直刺2 3寸 有麻感向下肢放射 可灸 髀关ST31 定位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

15、线上 屈股时 平会阴 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 1 下肢痿痹 腰膝冷痛 2 腹痛 操作 直刺1 0 2 0寸 局部酸胀 或酸胀感向膝部传导 风市GB31 定位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 当腘横纹上7寸 或直立垂手时 中指尖处 功效 祛风化湿 疏通经络 主治 1 下肢痿痹 麻木 半身不遂 2 遍身瘙痒 脚气 操作 直刺1 2寸 可灸 伏兔ST32 定位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髌底上6寸 功效 疏经通络 理气活血 主治 1 腰膝冷痛 下肢痿痹 2 腰胯疼痛 3 腹胀 疝气 操作 直刺1 0 2 0寸 可灸 梁丘ST34 郄穴 定位 屈膝 在大腿前面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16、 髌底上2寸 功效 通经活络 理气止痛 主治 1 急性胃痛 乳痈 2 膝髌肿痛 下肢不遂 操作 直刺1 0 1 5寸 可灸 血海SP10 定位 在大腿内侧 髌底内侧端上2寸 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功效 调经统血 健脾化湿 主治 1 月经不调 痛经 经闭 崩漏 2 皮肤湿疹 瘾疹 丹毒 皮肤瘙痒 操作 直刺0 8 1寸 可灸 阳陵泉GB34 合穴 胆下合穴 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 在小腿外侧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 疏肝利胆 舒筋镇痉 主治 1 胁肋痛 口苦 呕吐 黄疸 2 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 麻木 膝肿痛 3 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 1 5寸 可灸 足三里ST36 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穴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功效 健脾和胃 调和气血 扶正培元 通经活血 主治 1 全身强壮要穴 常用艾灸能强身健体 2 胃肠病之主穴 如胃痛 呕吐 腹胀 泄泻 便秘 疳疾等消化系病证 3 咳嗽多痰 癫狂 妄笑 痫证 4 心悸气短 产后血晕 晕厥 5 膝胫痠痛 下肢不遂 脚气 水肿 6 乳痈 操作 直刺1 0 2 0寸 可灸 丰隆ST40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 当外踝尖上8寸 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