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网上周测试题._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338101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网上周测试题._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网上周测试题._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网上周测试题.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网上周测试题._(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网上周测试题3.6_7140120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网上周测试题(3.6-7)1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意味着英国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2“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A1640年爆发革命 B通过

2、权利法案C形成责任内阁制D1832年议会改革3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4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5表1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19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院的提名权;重

3、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 1911年议会法确定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 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院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 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6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A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7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

4、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81951年议会选举,保守党战胜工党,其领袖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白金汉宫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任命;因身体原因,1955年4月5日下午4点半,他到白金汉宫正式向女王递交了辞呈。6日下午,丘吉尔迁出了唐宁街。这表明A成为保守党领袖才能任首相B首相任免要依法履行程序C新首相需要对英国国王负责D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9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

5、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10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

6、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121702年某国国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国王厌恶占多数席位的某党派,于是解除了某党派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另一党派人。这种情况发生在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3被赞誉为在分权制衡基础上开创全新现代宪政体制里程碑的法律文件是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1871年德意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4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7、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15“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B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16美国1787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这些“数字”的规定A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B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C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171787年,费城制宪“不是创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

8、让后人和他人景仰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联邦的政治途径。”这说明费城制宪的目的是A否定英国对北美殖民统治B创造正义和民主的政治体制C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D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18著名学者何顺果认为,美国“建国之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根据1787年宪法,解决美国“国家与国民的关系”确立起来的原则是A人民主权原则B联邦制原则C分权与制衡原则D共和制原则191820年,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说:“就我所知,社会最高权力的最可靠掌管人只能是人民自己,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认识形成

9、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是虚,君主专制是实B美国体制由“邦联”到“联邦”,中央权力被削弱C美国实行的是间接民主,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D美国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总统只是国家象征201787年美国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等“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由此可见,美国宪法A超越了最初的阶级属性B具有一定的伸缩性C调和了不同群体的利益D缺乏应有的权威性21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

10、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22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延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发展的特点是A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形成内朝制度,削弱相权C重用亲信近臣,相互牵制D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23罗马帝国后期,

11、整理过去的法条编纂法典成为社会的时尚。如查士丁尼在编纂完查士丁尼法典后,便下令废止所有未编纂的法规,并规定人们不得引用法典和新敕令以外的学说或条文,否则将追究刑责。这反映了A罗马法的法典化已经完成B罗马皇帝专制权力的强化C经济发展促进罗马法完善D罗马法出现了僵化的趋势24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A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B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C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D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25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

12、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26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A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斗争的延续B体现出国人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使国人认清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27宋元之际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一个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就形成了小说。三国演义实际上也是三国志里的故事被市井艺人不断演化,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这主要说明当时A文学重心出现下移趋势 B工商市民阶层兴起C文学呈现全面繁荣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