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管鲍之交巩固提升案鲁人选修史记蚜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338093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管鲍之交巩固提升案鲁人选修史记蚜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管鲍之交巩固提升案鲁人选修史记蚜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管鲍之交巩固提升案鲁人选修史记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管鲍之交巩固提升案鲁人选修史记蚜(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管鲍之交巩固提升案鲁人选修史记蚜15033自读文本管鲍之交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两者均为连词,却。A项,代词,他;代词,自己。B项,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介词,在。D项,句末语气词,了;兼词,在那里。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B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意动用法,以为耻)C鲍叔不以我为怯(形容词作名词,胆怯的人)D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使动用法,使在下面)解析:选D。下:名词作动词,居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A既来之,则安之 B召忽死之C公子怪之 D以身下之解析:选C。意动用法;A项,使动用法;B项,为动用法;D项,名词作动词,居下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为言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解析:选B。A.以为;B.不才;C.出谋办事;D.困厄,窘迫。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

3、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游,来往 B吾始困时 困:穷,缺乏财物C一匡天下 匡:统一 D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骗,此指占便宜解析:选C。匡:匡正,控制。6下列

4、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从径道亡,归璧于赵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解析:选C。A项,他;这个,这些。B项,被;到。C项,连词,表转折,反而。D项,语气助词;兼词,从这里。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待他,是因为鲍叔牙不屑于和他计较。B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多赚少总要多占一些,他多次参战多次当了逃兵,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管仲虽然有才却无德。 C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自己不与管

5、仲计较以前的事情,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主要写出了管仲的丰功伟绩,而鲍叔牙只是管仲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助推器罢了,最后他也因管仲的恩惠荫蔽后人十几代。解析:选C。A项,“不屑于和他计较”错误;B项,“有才却无德”错误;D项,“主要写出了管仲的丰功伟绩”错误,着重写了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交谊,重点写鲍的知贤、荐贤和让贤。且说“最后十几代”于选段中无交代。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译文:(2)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译文:答案:(1

6、)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2)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他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

7、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

8、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注】雠:同“仇”。柙(xi):木笼。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

9、权柄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解析:选A。加:施加。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D。A项,“乃”,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B项,“其”,第一个“其”用作句首,做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C项,“于”,均做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D项,“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意。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项是()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事君无二

10、心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A BC D解析:选A。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解析:选C。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

11、述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使齐国的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译文:(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译文:(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以予齐。译文:答案:(1)至于治理好国家,那不是我能胜任的,大概只有管仲才行吧!(2)他知道我将要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3)在这种情况下鲁君就没杀管仲,于是把管仲活着捆起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桓公从莒返回齐,委任鲍叔作为相。鲍叔辞谢道:“我是您的庸臣。国君加惠于我,使我免于饥寒,

12、就算您的恩赐了。至于治理好国家,那不是我能胜任的,大概只有管仲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诚守信,交结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示范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将士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百姓的父母,要想治理儿子,就不可不靠父母。”桓公说:“管仲亲手射我,射中带钩,我差点丧命,现在竟然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才这样做的。您如果宽恕他就接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该怎么办?”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要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鲍叔说:“您

13、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逆臣在贵国,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君定能答应。不过,施伯知道管仲的才能,一定设法交付鲁国政事,管仲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管仲不接受,他们知道他将会返回齐国,定会杀他。”桓公说:“那么管仲会接受吗?”鲍叔说:“不会,管仲侍奉君主没有二心。”桓公说:“他对我也会那样吗?”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我们的亲人,请替齐国杀掉。”鲁国便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给我满足我们的心愿。”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能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

14、他。管仲是天下的贤士,有大才能。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然长久地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呢?”鲁君说:“好。”将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这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这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在齐国把他处死,是为教育群臣。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与我国叛贼站在一起,这不是我们国君所期望的,使臣我不敢从命。”在这种情况下鲁君就没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起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四、语言表达14(原创)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对于管仲的感叹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请写100字左右的短文。答:答案:(示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