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380062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九年级政治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60分)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提醒: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第1至15题为思想品德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1“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成为流行语,在我国许多居民的休闲方式,由呼朋唤友集体吃喝,变成了“一起运动,共同流汗”,如健身、瑜伽、打球等,这说明A.人们的政治生活日益丰富 B.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发生变化C.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D.亲近社会要善于明辨是非2. 2020年前夕,一些网站发起“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仅一周时间,专

2、题页面访问量达 200 多万人次,接收建言近万条,其中排名前三的话题是反腐倡廉、教育公平、社会保障。这体现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热情高人们期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网民通过活动直接参与国家管理A. B. C. D. 3. 如皋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提出了“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口号。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这主要说明了 A.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B. 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C.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D. 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4. 目前,过于看重考试成绩的教育体制,使

3、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着考试转。学生很难按照自己的 兴趣学习,导致有些学生中学时表现不错,到了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就没有后劲儿。由此可见A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B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C个人离不开社会 D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5. 右图漫画冷漠启发我们 拒绝冷漠,不做“看客” 保护自己生命是第一原则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要依法进行自我保护A. B. C. D. 6.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一些游客在出国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对此我们应该 尊重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素质 减少出国旅游,维护国家形象提倡文明出游,传播中华文明 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旅游知

4、识A. B. C D.7从G20杭州峰会的“小青荷”到江苏发展大会的“小流苏”,青年志愿者们积极传递文明礼仪,制止不文明的行为。该举动告诉我们要A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B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C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 D强调服务社会,不应获取回报8 “2020加强青少年上网保护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强调,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此我们青少年应当做到 明辨是非,自觉抵制网络诱惑 文明上网,不传播低俗内容依法打击,维护网络公共秩序 遵守法律,及时举报网络有害信息A B C D9. 阅读右图-“中国的孔子,世界的

5、儒学”,说明的道理是 A外国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C. 中华文化就是世界文化D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必须继承一切传统文化10. 某校新成立了“民俗文化”社团,请来民间老手工艺人教学生扎风筝、剪纸等手工课,深受学生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反映了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 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明全部传统文化都要继承 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动手能力A B CD11中国新骄傲:战狼票房刚刚突破56.5亿元,成为中国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也是第一部跻身全球票房前100名的非好莱坞影片!用好莱坞手法讲述爱国主义故事是中国电影人一直以来的

6、梦想,战狼证明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战狼的成功启示我们 A要弘扬民族精神 B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要发扬时代精神 D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要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12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恰当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则徐)爱好和平B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自强不息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勤劳勇敢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管子)团结统一13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材修订应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必须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

7、准确体现,下列表述与这一要求意义不相符的是A牢记历史,尊重历史B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C增强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D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14. 2020年12月,山东曹县人民法院对应届考生程某利用计算机篡改他人高考志愿一案公开宣判,认定程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程某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 价值取向。A和谐 B诚信 C友善 D法治15. “一千次的失败,一千零一次的坚强,谁的青春不中枪,奋斗才是青春的模样。”这句歌词告诉我们 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 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铺路石A. B. C. D. 16

8、.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A. 中国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埃及17.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18.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 B C D19.屋大维已经是终身执政官和最高统帅了,公元前27 年,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该材料反映出屋大维建立了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20.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

9、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无产阶级21.下列关于中古欧洲社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B查理马特改革实行无条件的土地分封,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C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在西欧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22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孕育了基督教的产生 B佛教向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C阿拉伯数字在罗马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马可波罗来华传入伊斯兰教23古希腊历史悠久,文明灿

10、烂。下列不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是A伯利克里改革 B荷马史诗 C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 D天方夜谭24.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大化改新 伊斯兰教的创立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文艺复兴的开始A. B. C. D.25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B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C布匿战争的双方是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D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26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关注现世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这一转变开始于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27.

11、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扩展到了西欧国家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28. 某班开展“与哥伦布同舟远航”的主题活动,下列与其相符的内容是A完成环球航行 B到达印度 C到达今天的美洲 D横渡太平洋29. 19世纪末,西欧航海家开始探索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让地中海成为世界商业中心A B C D30. 美国国土安全部2020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两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据此可知美国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总统必须要对联邦法院负责C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D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第卷共4小题,第3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