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二地理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1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337999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高二地理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河南省高二地理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高二地理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二地理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地理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18011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地理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岀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增加土层深度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C、增加耕地面积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上田弃亩”主要是因为土壤当中水分较少,沟底水分相对较多,所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大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D项正确。(2)我国

2、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土层较薄B、光照充足C、降水多D、温度高答案C解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当中水分多,种植在沟里容易受淹,种植在垄上可以减少水淹,C项正确。(3)“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答案C解析水稻生长时期需要长期有水,所以需要地势平坦用来储水;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就不能使用“畎亩法”,C项正确。2.下表为我国某地农事安排表,该地的熟制是(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A、B、C、D、答案C解析读表格内容可知该表格里总

3、共展示了 24 个月即两年的时间,由该区域的休耕次数以及农作物的状况,可知该区域的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表格里展示的并不是完整的三年的时间,而是两年即 24 个月跨越了三个年份。3.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土壤肥沃程度B、降水状况C、政府经济补贴D、人均耕地面积答案B解析我国种植业区大多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4、若受降水影响则丰水年不休耕、枯水年休耕,但是枯水年降水较少,还有水利设施、地下水和河湖水进行补充,因此降水状况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B符合题意;休耕目的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恢复土壤肥力,因此土壤的肥沃程度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较大,A不符合题意;我国休耕补助标准大约是每亩补助 500800 元,政府经济补贴多少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参与休耕的意愿,C不符合题意;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地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农户不愿参与休耕,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地区,部分耕地休耕对农户收益影响不大,可以减轻劳动压力,参与休耕的意愿更强,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华北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

5、季雨养”,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眀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棉花C、玉米D、花生答案A解析华北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用量的目的。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易春旱。秋种夏收的冬小麦耗水量大,休耕可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用量的目的,A正确;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玉米、棉花和花生可以利用夏季的“雨养”,可以减少使用地下水,不需要休耕,B、C、D错误,故选A。4.毎年的十月份,黄河三门峡大坝上游会进入蓄水期,黃河两岸的库区滩涂地将重新回归黄河,黃河水面将再次变宽。在黄河两岸种豆的农民将在这个时候抢准时机,把黄豆收获到家,否则黄豆将会被黃河水淹没

6、,导致农民颗粒无收。据此完成下面 2 题。(1)在三门峡大坝上游的滩涂地能种植黄豆的原因是黄豆( )A、单位面积产量高B、市场需求量大C、生长期与泄洪期一致D、销售价格高答案C解析从文字材料“进入蓄水期”“滩涂地将重新回归黄河”可以判断,当地农民是利用水库水位下降的时段种植黄豆,根据水库汛期前泄洪腾岀库容的规律特点,可以判断库区滩涂地的农业种植主要在 710 月份进行,则所选择的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必须与该时段一致,C对;题干中要求的是滩涂能种植黄豆的原因,而单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和销售价格髙低都是种植黄豆自身的优势,和滩涂能否种植的条件无关,排除ABD;故选C。(2)三门峡大坝上游滩涂地吸引两岸

7、居民种植黄豆的主要优势是( )A、地形平坦B、临近水源C、土壤肥沃D、库区滩涂面积广阔,且属于未利用荒地答案D解析三门峡大坝上游滩涂地吸引两岸居民种植黄豆的主要优势是三门峡大坝上游平坦沃土较少,水位下降时的滩涂地是荒地且面积大,土地资源可以利用用来种植,D对;地形因素、灌溉水源和土壤肥沃因素是这块滩涂土地资源的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而决定吸引两岸居民种植主要是该荒地土地资源是否存在,这是主要吸引种植优势的根本原因。排除ABC;故选D。5.读下图,完成下列 2 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答案D

8、解析甲地气候干燥,其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乙地地势平坦广阔,且气候湿润,其土地类型是耕地;丙地是山地,且降水多,其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故选D。(2)图示区域中,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的劣势在于( )A、土壤贫瘠B、地形平坦C、低温冷害D、人均耕地少答案C解析图示地区纬度高,离冬季风的源地近,所以比受长江三角洲的劣势受低温冷害;该区主要黑土,土壤肥沃;图示地形主要为平原,平坦广阔;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故选C。6.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全线于 2015 年建成通车。下图为“沪昆高铁千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 2 题。(1)沪昆高铁干线所经省级行政区有( )渝、鄂

9、皖、晋赣、黔浙、湘A、B、C、D、答案C解析沪昆高铁干线经过江西(赣)、贵州(贵或黔),正确;沪昆髙铁干线经过浙江(浙)、湖南(湘),正确;读图可知:沪昆高铁干线不经过重庆(渝)、湖北(鄂),错误;沪昆高铁干线不经过安徽(皖)、山西(晋),错误;故选C。(2)关于沪昆高铁建设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构建贯穿东西的大能力运输通道减少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A、B、C、D、答案D解析沪昆高铁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正确;阅读地图,沪昆髙铁起讫点是上海昆明,构建贯穿东西的大能力运输通道,正确;沪昆高铁是客运专线不能缓解华

10、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错误;沪昆高铁的建设,不能减少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错误;故选D。7.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读图回答下列 2 题。(1)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A、B、C、D、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为辽中南地区,为京津唐工业区,为沪宁杭工业区,为珠三角工业区,其中京津唐工业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故选B。(2)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工业基础薄弱B、交通条件落后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D、劳动力不足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为辽中南地区,为京津唐工业区,为沪宁杭工业区,为珠三角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

11、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但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故选C。8.读我国部分地区铁路分布图完成下面 2 题。(1)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南昆线、湘黔线B、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贵昆线、浙赣线C、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贵昆线、湘黔线D、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湘黔线、浙赣线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从铁路走向、经过城市及所过省区判断铁路线。图中线经过武汉,为京广线;京沪线与沪杭线交汇于上海,故为京沪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汇于株洲,为湘黔线;焦柳线与湘黔线交汇于怀化,故为焦柳线;沪杭线与淅赣线交汇于杭州,为浙赣线。故D选项正确。(2)有关图中地理事

12、物名称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是商品粮基地,盛产春小麦B、是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C、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D、是洞庭湖,是我国而积最大的淡水湖答案B解析是淮河,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是暖温带,以南是亚热带,B正确;读图可知,处是我国商品粮基地,种植的是水稻,小麦也有种植,是冬小麦,A错误;是江西庐山,C错误;是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D错误;故选B。9.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不断升温,回答下面 4 题。(1)与我国其他地区比较,青藏高原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是( )A、水乡风光B、草原风光C、雪域风光D、荒漠风光答案C解析青藏髙原气候髙寒,冰川广布,雪山连

13、绵,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是雪域风光,故C正确(2)布达拉宫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因为其( )建筑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建筑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具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A、B、C、D、答案A解析“明珠”说明布达拉宫具有很髙的美学价值,正确;“世界屋脊上的”说明其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正确;体现不岀防御功能和深山藏古寺的意境,错误;故选A。(3)布达拉宫每天限售 2000 张门票,其中 130 张交由旅行社销售,700 张由布达拉宫售票处出售给散客,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限制,游客数量不足B、管理者运用心理学方法促销门票C、将游客集中起来,提高旅游业效益D、使旅游活动

14、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答案D解析布达拉宫是西藏著名景区,游客流量大,旅游旺季游客流量往往达到或超过旅游环境容量,每天门票限售 2000 张为了使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故D正确。(4)赴西藏旅游,宜采用“渐进阶梯”的模式,原因是为( )A、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B、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C、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D、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答案B解析西藏海拔髙,易岀现髙原反应,赴西藏旅游,采用“渐进阶梯”的模式,原因是为了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故B正确。10.溜索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渡江工具,被称之为“空中渡口”。地处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为我国历史上溜索分布密集区之一。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当地溜索逐渐消失,但专家提议该区域保留部分溜索,助推区域脱贫致富。据此完成以下 3 题。(1)横断山区溜索分布密集区的河段特征是( )A、江阔水深B、沙洲众多C、山高谷深D、河道弯曲答案C解析横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