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3379028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池州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032安徽省池州市-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2、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大力发展碳捕集和存储技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B.明矾和氯气都常用于生活用水的处理,二者原理相同C.金属冶炼的方法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D.K2FeO4能够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水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钢瓶可以储运氯气、氮气、氧气R.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

3、换出铜C.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其车厢采用的铝合金主要因为铝密度小,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D.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与常见的酸、碱溶液均能反应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B.过氧化钠溶于水,立即用干燥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C.钠着火时,要立即用沙子盖灭D.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容量瓶,配制稀硫酸4.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500mL 0.1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Na数目为0.1NAB.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氧原子大于NAC.常温常压下,32 g氧气(O2)和臭氧(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4、2NAD.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数为0.1NA5.下列物质中,含分子个数最多的是A.36.5 g HCl B.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的H2OC.标准状况下4.48 L CO2 D.117 g NaCl固体6.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7.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后仍能大最共存的离子组是A.Na、AlO2、NO3、CO32 B.K、Cu2、Cl、SO42C.Na、Cl、NO3、SO32 D.Fe2、Mg2、Cl、HCO3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硬度大,来源丰富,性质稳定。可用于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B.下列每一步都能直接实现:SiSiO2H2SiO

5、3Na2SiO3C.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是隔绝空气D.利用海水制取溴、碘以及金属镁都涉及化学变化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过氧化钠加入水中:2O222H2O4OH2O2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金属钠:2NaCu22NaCuC.碳酸氢镁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2HCO32OHMgCO32H2OD.Na与H2O反应:2Na2H2O2Na2OHH210.某溶液中含有Al3、Mg2、H、SO42已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若溶液中的阳离子浓度均相同,则c(Al3)为A.2 molL1 B.1 molL1 C.3 molL1 D.1.5 molL111.依据中学化学

6、反应原理判断下列实验能实现的是用直接加热的方法试分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用过量的Fe与Cl2加热制取FeCl2;用Ba(OH) 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Al3、Mg2、Fe2、Fe3、Cu2、NH4离子A.全部 B. C. D.12.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化学用语和相关说法均正确的是13.我国神州系列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X4H2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B.标准状况下,生成X和H2O的体积比为1:2C.X的化学式为

7、CO2D.常温下,6 g C2H8N2完全反应产生N2 6.72L1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研究工作者的必备素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氯水中有漂白性的粒子B.探究CO2和CO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探究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后的化合价D.探究钠与二氧化碳是否能反应15.对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还能有效的节约资源,实现“变废为宝”。为实现某合金废料的再利用,设计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合金废料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CuB.X可能是NaOH或H2SO4C.操作1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D.滤渣1一定含有Fe和Cu16.利用下列实

8、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17.下列图象表示的意义与相关的化学反应完全正确的是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的变化C.25时,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两种常见的酸)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18.下图是用K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固体也可以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二氧化锰等代替B.装置A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KClO36HCl(浓)3Cl2KCl3H2OC.待没有气泡产生后,向A中加入足量AgNO3,根据沉淀质量可求出剩余盐酸的量D.装置B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目的为除去HCl二、非选择题(共4题,满

9、分46分。)19.(12分)根据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I.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体现 性; (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2)将Cu与稀硫酸混合,二者不能反应,滴入H2O2后,溶液很快变成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HSO4是一种酸式盐,写出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II.物质的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1)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8.96 L,其中CO的质量为 。(2)市售浓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其浓

10、度为 molL1。(3)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n1Cl离子,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根据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可知当有2.5 mol FeS2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硫的物质的量为 mol。20.(11分)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图转化(四种物质均含元素R),回答下列问题:I.已知常温下Z为一种淡黄色固体,A的水溶液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则:(1)单质X的化学式为 ,工业上Z可以用于 。(任写一种用途)(2)A的水溶液与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若X为一种常见金属单质,白色物质A在空气中易转化为红褐色。则:(1)Z加

11、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由紫色褪至无色,说明Z具有 性(填“氧化”、“还原”或“漂白”)。(2)实验室制备A常会变质,检验其可能变质的方法是将其溶于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加入试剂 ,为了较长时间观察A的颜色,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一种)21.(12分)微型实验具有装置小巧、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减少污染等优点,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l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的微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略去)。查阅资料:氯气的氧化性大于HIO3。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可代替图中添加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2)加入浓盐酸后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将实验现

12、象填写在下表对应的空格里:(4)实验中发现若氯气的通入量过多,淀粉碘化钾试纸会逐渐变为无色,可能的原因是 。(S)此装置 (填“能”或“不能”)证明氧化性顺序Cl2Br2I2,原因是 ,实验完毕后,关闭止水夹b,打开a、c,挤压气球,目的是 。22.(11分)某研究小组利用某酸性腐蚀废液(含Fe3、Cu2、NH4、SO42),制取铵明矾NH4Al(SO4)212H2O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铁屑的目的是 。(2)第II步中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请写出步骤II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 。(3)检验溶液中含有NH4的方法是 。(4)工业上将流程中产生的滤渣用NaClO碱性溶液氧化可生成一种高效净水剂(Na2FeO4),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5)固体铵明矾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若将铵明矾加热灼烧,400时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在温度从800到950的过程中得到的两种氧化物,一种为固体,一种为氧化性气体,该气体的名称是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