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7542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护理学章PPT课件(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护理学 第一章中医内科护理学概况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医内科护理学定义 范围和特点 2 熟悉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 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1 定义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辨治规律 并采用辨证施护技能进行护理工作的一门临床学科 2 范围 外感病 伤寒论 温病学 中的热性病 按六经 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 内伤病 金匮要略 等书所说的脏腑 经络诸病 按脏腑 经络 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 二 中医内科护理学发展简介 原始社会 护理学的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黄帝内经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病热少愈 食肉则复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

2、神内守 病安从来 护理学得到系统化和理论化 宋元明清 宋 鸡峰普济方 把水肿分为不同类型 进行分别施护 金元四大家学术争鸣 学术思想不同 施护要求不同 明代温病学说的发展 对温病的护理得到重视 护理学得到很大的发展 中医护理的形成 黄帝内经 奠定中医护理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 五禽戏 创立最早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的方法 中医基础护理的发展 生活起居护理 千金方 饥忌浴 饱忌沐情志护理 素问 针刺之后 静神七日 慎勿大怒喜乐疗法 惊恐疗法 促怒疗法 谈心法 满足法 移情法 解除疑虑法 暗示法 饮食护理 伤寒论 梅多食 坏人齿 猪肉落水浮者 不可食 用药护理 千金方 病在胸膈以上

3、者 先食而后服药 若小差即当停药 渐渐将息 病情观察 外台秘要 观察黄疸病康复护理 温疫论 糜粥自养 三 中医内科学的护理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整体 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的沟通而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功能上相互协调 相互为用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 自然界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对人产生影响 因此 在护理患者时 必须在做好局部护理的基础上 注意患者的整体情况 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稳定患者情绪 指导合理饮食及必要的体育锻炼 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辨证施护 概念 就是护理患者必须运用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和方法

4、分析患者的主诉 症状 体征 根据不同的病因 不同的机体反应 不同的病情 区分不同的证 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 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施护的过程 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如何护理疾病的过程 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辨证和施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只有准确地辨证 才能细致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 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异病同护 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 四 中医内科护理学展望 随着医学的发展 中医护理学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发展缓慢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 中医医院迅速增多 中医护理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需要不断完善 才能

5、发挥其作用 五 课后作业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第二章中医内科辨证护理基础 第一节气血病机病证及护理概要 目的要求 1 掌握气血病证的护理概要 2 熟悉气血病证的的分类 气的构成 精微物质 水谷之气 呼吸之气等生理功能 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气的来源 先天之气 来源于父母的精气后天之气 后天饮食 呼吸之气 一 气 病机特点 人体内不同的气 有推动 温煦 防御 固摄 气化等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减弱 发生生长缓慢 血行停滞 水液停留等各种病变 气的温煦作用减弱 畏寒怯冷 四肢不温 脏腑生理活动减弱 气的防御作用减弱 邪气易于入侵发生疾病 气的固摄作用减弱 可导致出血 遗精 内脏下坠 气的气化

6、作用减弱 血 津液的生成减少 病证分类 气虚 头晕目眩 少气懒言 自汗 活动时加剧 易感外邪 面色少华 舌淡 脉虚无力 气陷 头目昏花 少气倦怠 腹部坠胀感 舌淡 脉虚无力 气滞 胁肋胀痛 游走不定 时轻时重 嗳气 随精神情绪变化 苔薄 脉弦 气逆 咳嗽喘息 呃逆 嗳气 恶心呕吐 眩晕等 护理概要 注意休息情志调护饮食护理对气虚 气陷者的护理注意病室温度 预防感冒或呼吸道感染 重者卧床休息 轻者适当活动 饮食清淡 肺气虚 蜜饯双仁 心气虚 茯苓饼 肾气虚 枸杞羊肾粥 脾气虚 八宝粥 药物 补中益气丸 四君子丸等 护理概要 对气滞者的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耐心安慰患者 消除引起抑郁烦恼的原因 教会患

7、者如何调理心态 适当活动 散步 太极拳 肠胀气 布包砂仁热覆腹部 饮食消导理气 山楂 萝卜 百合 药物 逍遥丸 护理概要 对气逆者的护理 调畅气机 稳定患者情绪 避免各种精神刺激 肺气上逆 戒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痰多上逆 服萝卜汁 胃气上逆 忌烟酒葱蒜等刺激物 服丁香姜糖 少食多餐 肝气上逆 多食蔬菜水果 梨汁 西瓜汁等 二 血 血是脉管中的红色液体 由脾胃水谷精微化生 血由心所主 藏于肝 统于脾 循环脉中 对人各脏腑 组织 器官起滋润濡养作用 血不足 视力减退 眼睛干涩 关节活动不利 四肢麻木 皮肤干燥 作痒等 血气者 人之神 血不足 惊悸 失眠 多梦等神志不安的症状 病机特点 病证分类

8、血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 口唇 爪甲淡白 头晕眼花 心悸 失眠 手足麻木 舌质淡 脉细无力 出血 咯血 鼻衄 齿衄 便血 尿血 月经过多等 血瘀 痛处固定 或刺痛拒按 或瘀积结成肿块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或有紫斑 或红或赤 舌质青紫 或有瘀点 脉细涩 护理概要 血虚证护理要点1 个人卫生 保持病室床单干净 平整 加强皮肤护理 久病卧床者温水擦浴 勤换衣裤 保持阴部及会阴部清洁 生理盐水漱口 2 情志调养 病程较长 护理人员要有耐心 关心体贴患者 3 饮食调摄 平时多食补血食物 红枣 桂圆 荔枝 避免熬夜 避免长时间脑力劳动 4 药物内治 补血同时兼顾补气生血 活血化瘀生新血 阿胶 当归补血汤 归脾

9、汤 5 康复指导 适当锻炼 避免疲劳 保证睡眠 出血证护理要点1 病情观察 出血量和色 出现头昏 心慌 汗出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及时报告医生 2 情志护理 消除其紧张 恐惧 忧虑心理 以防加重出血 3 饮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禁食或流质饮食 血热妄行 绿豆汤 莲子粥 水果 脾不统血 猪肝 鸡蛋 牛乳 4 药物调治 大黄 白及 云南白药 三七等 5 治疗引起血证的原发疾病 护理概要 护理概要 血瘀证护理要点 1 病室温暖向阳 环境舒适安静 2 情志调摄 七情可致气机失常 气行则血行 避免情志刺激 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3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 配合有温经功效的食物 忌食生冷 4 康复指导 练习气功

10、针灸 推拿以助气血运行 5 药物治疗 丹参片等活血药物 注意有无出血 第二节六淫病机病证及护理概要 目的要求 1 掌握六淫病证的护理概要 2 熟悉六淫病证的的分类 六淫 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气反常 一 风 病机特点 其病多快 病情多变 病变部位常游走不定 善行而数变 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和经络肌表 风性轻扬 致病具有移动性 风性主动 病证分类 1 风邪袭表 发热 恶风 少汗或无汗 头痛 鼻塞 咳嗽 咽痒 苔薄白 脉浮 2 风入经络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项强 口眼歪斜 角弓反张等 舌苔薄白 脉浮弦 护理概要 1 恶风有汗者 保持空气流通 但不能直接吹风 2 风邪犯肺 咳嗽 痰多者 避免烟尘 花粉等

11、刺激 3 风邪入络 关节疼痛剧烈 肿胀明显者 应卧床休息 采取舒适体位 按时变换体位 4 热极动风 抽搐的 护理人员守护床边 取下患者假牙 放压舌板 防止咬伤舌头 5 忌食海蜇等发物和动风之品 病机特点 致筋脉挛缩 伸屈困难 寒主收引 其性凝滞 伤寒 外寒侵袭肌表所致的疾病 中寒 寒邪直接侵入于里所引起的重症 病证分类 1 寒邪伤表 恶寒 发热 无汗 头痛项强 身痛肢麻 得热痛减 遇寒加剧 舌苔薄白 脉浮紧 2 中寒 恶寒战栗 肢体麻木 四肢冰冷 面青咬牙 神志迟钝 皮肤隐紫 舌苔白滑 脉沉伏 二 寒 1 防寒保暖 避免受凉 病室宜向阳 具备取暖设施 2 饮食要热 食物性质宜温 表寒证者可饮用

12、生姜红糖茶 3 中寒重症 吸氧 昏迷者 专人护理 增加保暖措施 针刺人中 百会 灸气海 关元 神阙 护理概要 三 暑 病机特点 暑为热邪 易伤津耗气 暑季气候炎热 且常多雨潮湿 热蒸湿动 暑病多夹湿 病证分类 1 中暑 头晕胀痛 胸闷 恶心呕吐 身热烦渴 短气 或皮肤干燥 少汗 甚至突然晕倒 舌干少津 脉数 2 暑热 肌肤灼热 汗少 食少 倦怠无力 舌苔薄白或薄黄 舌质微红 脉细数 3 暑湿 身热不扬 恶风少汗 腹胀 纳少 大便溏薄 苔腻 脉濡数 护理概要 1 中暑患者 移至通风阴凉处 解开衣襟平卧 地面可洒井水或冷水 风扇降温 头晕 胸闷 十滴水 中成药 棕红色或棕褐色液体 主要成分为樟脑

13、干姜 大黄等 恶心呕吐 玉枢丹 刮痧高热 冰帽 冰袋2 暑病身热 凉茶水 西瓜水3 暑病高热 室内降温 冷水或冰水擦浴 4 素流质饮食 热退后素半流质饮食 病机特点 1 湿为阴邪 易损阳气 阻遏气机 2 湿性重浊 3 湿性粘滞 4 湿性趋下 易袭阴位 病证分类 1 湿邪困表 身热不甚 迁延缠绵 汗少而黏 大便稀溏 脉濡缓 2 湿滞经络 关节酸痛重着 固定不移 屈伸不利 3 湿毒浸淫 皮肤生疥 癣 疮 疱疹 瘙痒 带下腥臭 四 湿 护理概要 1 保持病室干燥通风 2 素半流或流质饮食 忌生冷及油腻之品 3 关节疼痛者 平常局部保暖 忌吹风受寒 淋雨 下冷水 赤身露腿卧睡 五 燥 病机特点 燥性干

14、涩 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病证分类 1 温燥 头痛发热 咳嗽少痰 心烦 大便干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 2 凉燥 头痛鼻塞 咽干唇燥 痰质清稀 舌干苔薄 脉浮弦 1 保护病室清凉 湿润 2 多食水果 蔬菜 忌辛辣 刺激 禁烟酒 3 燥邪伤肺引起的干咳 生梨加贝母 蜂蜜蒸服 护理概要 六 火 病机特点 火热为阳邪 其性趋上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 病证分类 火毒壅盛 高热烦燥 面红目赤 口渴饮冷 舌苔黄腻 或燥黄起刺 脉滑数或滑实 护理概要 1 保持室内安静 通风凉爽 2 素流质饮食 清凉饮料 果汁 3 伤津者 鲜芦根代茶饮 4 高热者 冰帽 冰袋放置头 腹部 5

15、注意口腔护理 淡盐水 银花甘草液清洁口腔 6 卧床日久 预防褥疮 7 高热昏迷特别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湿 痰 饮病证的护理概要 2 熟悉湿 痰 饮病证的分类 第三节湿 痰 饮病机病证及护理概要 证治分类 湿 重浊黏滞 为病多迁延难愈 痰 多稠厚 为病无处不到 饮 多清稀 常停聚于胸腹或肢体 湿 痰 饮同出一源 均属阴邪 为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1 寒湿困脾 胸闷痞满作胀 不思饮食 恶心欲吐 口淡无味 或甜腻 或有腹内停水 膨胀 四肢浮肿 舌苔白腻 脉濡 2 湿热蕴脾 发热倦怠 脘腹痞闷 口干苦不欲饮 小便短赤 大便秘 舌苔黄腻 脉濡数 一 湿 二 痰 1 痰阻于肺 咳嗽气粗 痰多易

16、咳 脉浮 2 痰蒙心窍 神态痴呆 胡言乱语 哭笑无常 或神识不清 晕倒于地 不省人事 苔腻 脉弦滑数 3 痰蕴脾胃 脘痞纳少 腹胀肠鸣 呕吐痰涎 大便多溏 身重倦怠 苔白腻 脉濡缓 4 痰郁于肝 咽中不适 如有物阻 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 性情抑郁或善怒 苔薄腻 脉弦 5 痰动于肾 喘逆气短 咳唾痰沫 腰酸 脉沉细 6 痰阻胸阳 胸闷如窒 痛引后背 咳嗽气逆 苔浊腻 脉濡缓滑 7 痰阻骨节 经络 骨节酸痛肿胀 肢体麻木不仁 三 饮 1 痰饮 饮停胃肠脘腹胀满 脘中有振水音 呕吐清稀痰涎 口不渴或肠间辘辘有声 苔白滑 脉沉滑或沉紧 2 悬饮 饮停胁下咳唾胸胁引痛 呼吸或咳嗽时加剧 气短 息促 不能平卧 苔白或腻 脉沉弦 3 溢饮 饮溢于四肢肢体沉重疼痛 甚则水肿 舌苔白 脉弦紧或浮紧 4 支饮 饮停胸胁咳喘胸闷 不能平卧 动则更甚 痰多白沫 苔白腻 脉弦紧 1 病室干燥 忌潮湿 保持空气新鲜 2 病室温度适宜 3 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 忌油腻 甘甜 海腥发物 4 随气候增减衣服 防感外邪 5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抗病能力 6 病重者卧床休息 痰在肺者半卧位 7 服用攻逐水饮药的患者 严密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