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37173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春有格【学习目标】1.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掌握落实和践行“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和途径。2. 运用多媒体、价值澄清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3. 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崇尚追求至善的境界。学习重点: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学习难点:“止于至善”的重要性。一、自主学习1. 行己有耻 (1)青春并不意味着,总有一些不能违反,一些不能逾越。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的就不去做。 (2)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辨别“耻”的能力。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触碰 的事情不能做

2、,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 2. 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的“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 (2)(1)从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养成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通过和 ,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以,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二、合作学习1. “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

3、了哪些要求?2.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如何做?三、复习巩固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A.标准B.改正C.局势D.法式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这些都是() A自负自傲的表现 B知廉耻、懂荣辱的表现 C虚荣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 3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纪律“帮派”约定A.B.C.D.4关于“行己有耻”,下列说法不

4、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B真正有知耻之心的人必定是有底线意识的人 C知耻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行己有耻”必然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5“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A. B. C.D.6. 齐国的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知道晏子是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进城去。晏子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

5、。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晏子的虚荣心太强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人格 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A B C D 四、能力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等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赠送“传家宝”,并发出了“好人精神人人守护、代代相传”的倡议。(1)“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