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71662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认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的改革越来戛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实验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以往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发展,既吸收了以往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又在课程取向、目标、结构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2、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表现为兼顾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特色、全瞻社会与关爱个体。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并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中。6试评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布卢姆长期人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他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各亚类又分成若干层次。布卢姆等

3、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保障体系,它以外显行为作为它的统一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教学目标类别的依据。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性,容易区别,便于教师具体操作,教育工作者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特别对于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客观地加以描述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比较适用。但是布卢姆的分类学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如分类领域层次过多、分类过细,而教学过程中并非如引刻板、机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一些难以清楚地观察学习结果的行为,需要培养学生的直觉、灵感和创造性的学科较难适用。 第58章一、填空题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

4、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连续性和顺序性、整合性原则。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2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学习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教学目标。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与任选课两类。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

5、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6.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因素。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9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和从中间向的策略。10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

6、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1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学生及家长和课程专家。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A课程目标 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内容本身的性质2课程内容的活

7、动取向特别注重 (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3( )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是( )。A强制性 B自由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5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课程实施的实践观6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

8、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 ),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A常规化 B精致化 C机械地使用 D整合7(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混合型 D蛋糕型8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9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D )A民主化 B多元化 C规范化 D差异化三、简答题1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答:课程与教学内容三种取向的特点:1 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

9、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表现。 2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些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3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课程不再是文本,也 远非某 一过程,而是一项行动,一次教学实践。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

10、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 2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答: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应该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3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答: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1)隐性课程的特点: 1 )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2 )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3 )影响的持久性 ;4 )结果的难量化性 。(2)隐性课程的类别: 1 )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中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和空间的布置等。2)

11、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的组织制度、知识的物、管理评价、利益分配制度等。3)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 4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它体现了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和超越,是与学科课程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它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

12、性、合作性的特点。5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为了有效地推进选修制度,需要解决下列一些认识或实际的问题:第一,变革教育的意识,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真正地把发展选修课程置于课程领域之一的高度。这是课程改革的大前提。第二,保障教育经费,逐步改善相应的教育条件,充实教学设备。第三,确立选修学科的评价尺度,变维评价“为多维评价”,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列入评价体系之中。第四,选修制度的学科构成及其运作比之必修课程更为复杂,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的支援体制。6对比说明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和参与制定观?。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目前对

13、课程实施的研究形成了三种取向:忠实观所期望的课程改革结果应当是忠实于原计划的;互动调适观将课程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课程的参与制定观课程并不是在实施前就固定下来的,课程实施过程也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7. 要达到成功的课程实施,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为使课程实施更加有效、不断走向成功,必须综合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认真分析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认识实施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为课程实施安排足够时间,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适时和恰当的评价。8. 谈谈你对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因素在校本课程

14、开发中的作用的理解。开展参与者因素:教师是关系因素。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态度、课程开发技术、精诚合作精神、行动研究素养等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学校管理与领导者以特定的学校管理方式形成管理特色,从而影响整体的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是校本课程的直接服务对象。家长的支持是校本课程成功的重要支持力量。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持者和帮助者。9.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校本课程开发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其开发、编制、实施、评价各方面都表现出相应的特征。1 体现教育的服务性 2 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3 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 4 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 5 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6 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四、论述题1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呈现方式的特点。课程与教学内容三种取向的特点:1 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表现。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