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37073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精编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不同 油画 画布 油画颜料 油画笔 国画 宣纸 国画颜料 墨 毛笔 我们来对比一下西方油画和中国画的不同 3 画面不同油画 只有绘画国画 几乎每一幅画都有诗 书 画 印四个元素 什么是中国画呢 中国画 简称国画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使用中国特有的毛笔 墨和颜料 在宣纸或绢上作画 运用散点透视法 诗书画印相结合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 花鸟 山水 中国画的典型特征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 也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诗书画印的结合并不是开始就有的 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唐代王维是诗画结合的渊源 到了宋代最为鼎

2、盛 明清时期 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日臻完善 中国画为什么要与诗结合 中国画为什么要与书法结合 中国画为什么要与印结合 思考讨论 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读 页文字介绍 自读 页文字介绍 自读 页文字介绍 从诗书画印结合的方面赏析一幅中国画 一 诗与画的结合 1 画表现的事物直观 具体 真实 静止状态 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 把诗与画结合起来 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 使构图更加完整 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 想象的依托 因此 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 画上题诗 也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 人们面对一幅画 有时就很难猜透画者的心思 但通过画上的题诗题款 就

3、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意图 作品欣赏 不倒翁 幽默风趣 含义深刻 借京剧中的丑角形象 把唯利是图 奉上欺下 卖国求荣的汉奸形象揭露得淋漓尽致 潇湘竹石图北宋苏轼 苏轼的作品因为强调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而被誉为 以诗为有声画 画为无声诗 作品欣赏 通过画上的题诗书款 人们容易领会作者的思想境界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构图更加完整 提高了观赏价值 体现了画家有很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展示了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特色 二 书法与画的结合 俗话说 书画同源 在绘画中融入书法的笔意古已有之 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 落款 写款可大有讲究 就相当西洋画中的画者的签名 表明了这幅画的著作权和所有权 题字是给画作写

4、一个题目 一行自己想说的话 或一首诗 一段散文 二羊图 是开题款先河的作品 作品欣赏 课本 页作品介绍 在诗 书 画 印的结合过程中 书与画的结合恐怕要比其余两种与画的结合要早得多 这是由于中国的书画工具相同 操作时有许多共同之外的缘故 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结合而出现的 那就是出现了喜欢作诗或作词的画家 而书法又写得不错 这样他就用不错的书法把他的诗书到他的画上了 竹石图清代郑燮 作品欣赏 题款的类型 印 就是印章 最初只是一种信物 与画没有关系的 宋代有人开始把印押在了画上 但那也是作为一种印证之用 以表明此画的所有权 印可以是作画者的 可以是鉴赏者的 也可以是收藏者的 这便是文人画

5、中的诗书画印结合的历史背景 三 印与画的结合 1 书画的所有权 2 能补充章法构图 完善构图的作用 3 点缀画面的作用 活跃画面气氛 印章在书画作品中的作用 课本 页 盖印的数量 用一不用二 用三不用四 盖取奇数 其扶阳抑阴之意 欣赏课本 页竹石图 学习怎样从诗书画印结合的方面来鉴赏一幅中国画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幅 墨梅图 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 枝干挺秀 穿插有致 枝干与花蕊的布局 主次分明 疏密得当 层次清晰 花用淡墨点染 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 显得格外清新秀丽 寄托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八大山人 原名朱统銮 明朝宗室后裔 他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 正当他在人生道路上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 甲申之变 击破了他的一切前途和希望 那年他才 岁 他彻底放弃了功名 废姓并多次换名换号 最后号八大山人 而且在其书画作品上把 八大山人 连缀写成 哭之 或 笑之 字样 以表明他哭笑不得的精神状态 作为隐痛的寄寓和对明王朝的怀念 荷花水鸟图 是八大山人的代表作品 图中一孤独的惊弓之鸟 作白眼向人状 空灵流动的构图 简约含蓄而又充满忧愤感情的笔墨 虚疏淡泊 冷逸逼人 诗词 绘画 书法 篆刻的完美结合 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 源于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对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