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6729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河间市相关资料简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区划:河间市古称瀛州,地处冀中平原腹地,居京、津、石三角中心,环渤海经济区,距北京189公里,距天津183公里,距石家庄176公里。东与沧县、青县接壤,北与大城县、任丘市交界,西与肃宁县、高阳县相邻,南与献县相连。辖20个乡镇,615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人,全市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万亩。1990年10月撤县设市。经济发展工业 已形成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餐具加工、通讯器材、轻纺化工六大特色支柱产业。河间被命名为“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留古寺镇被命名为“全国通讯器材生产基地”,北石槽乡被命名为“全国台布生产基地”。电线电缆产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宝

2、丰公司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世界线缆协会会员。全市共有线缆生产厂家108家,拥有十大系列、上万种规格的庞大的产品生产体系。其中宝丰公司A级阻燃电缆获国家专利,新华公司220KV铜护套电缆填补国内空白。宝丰、新华两公司建成了两条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110-750KV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长江三峡、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并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国家。河间是中国北方汽车配件、保温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汽配走廊贯穿市区南北,米各庄汽配市场闻名全国。市新区、米各庄、束城三大工业基地初见规模,天尊线缆、中昊不锈钢等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项目入驻基地,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 具

3、有优越的农、林、牧资源条件,农林牧土特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油料、棉花及杂粮,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是“天津鸭梨”和“沧州金丝小枣”的重要生产基地。现已培育起优质粮棉、速生林、畜牧、酱菜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其中速生林种植规模达到35万亩,优质棉种植规模达到27万亩,异地植棉37万亩,“国欣”牌棉种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亚养殖公司、永丰肉牛养殖公司、红又红公司(小枣、小杂粮)等龙头企业及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 教育: 教育 河间是全国“普九”和“双基”达标市,“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区”。市一中占地面积398亩,设有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实验楼、教学楼和电化教学等多功能配套的先进设备及

4、一流的体育场,可容纳学子5000余名,是河北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县(市)级中学。文体: 文体 市内建有文化馆1座,影剧院3座,文物保管所1座。书画、音乐、舞蹈盛行,民间戏剧社和大鼓队较为普遍。河间是著名曲种西河大鼓发源地,形成几个派别门类,河间是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诗词之乡。全市学校体育设施完备,在市区东部有现代化体育场一座,建有全民健身设施和大型广场,形成完备的社会体育网络。河间市为“河北省体育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名胜古迹 发表日期:2008年4月17日 共浏览2276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正常缩小】诗经村有毛苌讲授“诗经”遗址和冯国璋将军府,半截河村有冯国璋墓,西九吉乡

5、有刘完素庙及墓地,大渔庄有清御史左敬祖墓,市区有清真寺两座、光明戏院1座、宋哲元教场遗址,境内有屯庄白求恩大夫战地手术纪念馆、“齐会战役”贺龙元帅指挥所旧址,黑马庄“解放石家庄”、“青沧战役”朱德司令指挥部所旧址。名胜古迹 毛公墓:毛公墓又名毛公垒,位于河间市三十里铺村北,为汉博士毛苌墓冢。明礼部尚书李时毛公书院记载“毛公者,汉儒毛苌也。献王征公为博士。公善为讲说,演绎其义,号为毛诗。卒葬河间城北三十里”。毛公墓“文革”期间被毁,河间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重建。现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戏院:光明戏院位于河间城内红牌楼街,1934年由戈、王、宋、张、韩五户投资兴建,式样为中西合璧,结构

6、精巧,二楼设包厢,匾额“光明”二字为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天井栏画为著名画工陈铁珊所绘,整体布局古朴典雅。新凤霞、宝珠钻、喜彩莲、刘宝瑞等著名艺术家均曾在此献艺。光明戏院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冯国璋故居及墓葬位于河间北10公里西诗经村东,是民国大总统冯国璋故居,为西诗经村乡政府所在地,境内西临106国道,南靠沧保高速公路,朔黄铁路,古阳河自村东流过,地处冀中平原。冯国璋国葬墓位于将军第北2000m处,同将军第属同一中轴线。国葬墓建于1917年,较大的破坏有3次。第一次是土改期间,村民把墓区的亭台、树木扒光刨净;第二次是1958年大跃进高潮到来时,把冯国璋坟墓里的石碑等岩石建筑

7、,一律推倒砸碎,为河间农田水利服务;第三次是1966年春,当地部分造反派把坟挖开,墓室遭到破坏,墓内存放的冯国璋戎装画像一张、指挥刀一把、两个石雕玉器、玉簪、夜明珠、玉香炉等文物,现在省历史博物馆保存。1905年河间秋操图及冯国璋秋操图画像,另有冯国璋致袁世凯手札等文物在河间保存。2007年春,河间市人民政府重修冯国璋国葬墓。河间文化 发表日期:2008年6月5日 共浏览1935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正常缩小】 古城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其名始于春秋战国,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历代均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成县,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

8、。东汉科学家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知州,汉搏士毛苌曾在河间诗经村传授诗经,并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名传后世。境内束州(今束城)为春秋鲍叔牙封地,东武垣旧址(行别营村东)为武帝钩弋夫人故里。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民国大总统冯国璋,著名作家刘流、俞林,艺术家李多奎、金素秋、赵玉峰、赵连甲、冯巩等均祖居河间。 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河间是汉代毛亨、毛苌讲授诗经的地方,当年讲解诗经的主要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4家。但由于毛诗传继儒门正宗,解经往往与先秦典籍相合,而且其训诂平实、准确、简明,便于传习,所以独有毛诗流传下来。今天我们讲到的诗经就是汉学大儒毛亨、

9、毛苌传下来的“诗经”。河间是毛苌的故乡,诗经的传播地。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毛苌当初讲经的地方“君子馆”、“诗经村”至今仍为“君子馆”村、“诗经村”。悠悠千载,诗经流韵所至,今日的河间人仍热爱诗经。现担任河间市文化局局长、中国诗经学会会员的田国福同志以个人身份搜集诗经古籍和今版诗经著作,各种版本的明、清、民国著述500余种及现当代著作300多种。经过二十几年来读书、淘书,2004年初由他编著的河间遗韵(上下册)集成册并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从汉至民国历代文人、政要为文涉及河间其人、其事之诗、文、联选集。该书印证了河间这片古老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当时的上至皇帝、下至州县父母官并众多文人墨客都曾以

10、极大的热情关注河间、颂扬河间,仅乾隆皇帝歌咏河间的诗词就近百首。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也是孝经重要传承之乡,千百年来文化积淀使它拥有了相当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这种资源进行积极性开发,无疑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河间遗韵的编著和出版是传承“大河间”文化的丰硕成果,可视为弘扬传承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提升河间的形象、知名度,对促进我市乃至沧州、河北省文化建设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河间是西河大鼓的发祥地。西河大鼓是鼓书,是曲艺,是民间文艺,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曲艺品种。西河大鼓也叫河间大鼓。早年河间农村婚丧嫁娶时多有各种活动,唱戏的、说书的、念喜的、吹奏的,成为当地百姓的一种节日。其中最受欢

11、迎的就是当时被称之为“说书的”,也有人称之为河间大鼓,梅花调、梨铧片,这咱曲艺形式进城后才被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的主要唱腔以似说似唱,说唱结合为主。演奏乐器以三弦、四胡、扬琴为主。西河大鼓在河间这块土地上发展壮大,诞生了众多名家和流派。其中久负盛名的当属产于20世纪30年代,原籍河间北皇亲庄的赵玉峰,史称赵派,他的演唱、念白、表演别具风格。河间市文化馆的张领娣是赵派的第四代传人,也是目前国内演唱西河大鼓的佼佼者,曾经为我们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等演出过。她继承了赵派唱腔优美,表演丰富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创新,是西河大鼓艺术的又一朵奇葩。2004年7月她演唱的西河大鼓俺村的新事实在多在参加

12、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沧州市委书记张庆华、市长郭华专门发来贺电祝贺演出成功。 河间是“实事求是”的这四个光辉大字的发祥地,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路线,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路线是“任人唯贤”,这三条路线中最根本的是思想路线,发明人就是河间献王刘德,在河间提倡的,直到现在这四个仍然在我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也必将继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留古寺镇位于河间市东北部,北依任丘,东临沧州,南接沧保路和朔黄铁路,西接106国道,省道河大路贯穿全镇,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各200公里,交通便捷。全

13、镇辖18个行政村,人口3.13万,面积56.5平方公里,耕地5.82万亩。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新型小城镇格局初步形成。全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效明显,主要发展经济林种植和畜牧养殖,现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和种养大户,农业效益好、附加值高,农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独具特色,拥有通讯器材、拉丝模具、化工产品、保温材料、厨具、柔性石墨等六大支柱产业。镇内有2个工业区,水、电、路配套齐全。做为华北最大的通讯器材生产基地,河北省境内通讯设施80%来自该镇,产品共29类200多个品种,总销量占全国同行的15%以上,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厂家已成为陕西、山东、黑龙江、内蒙、上海等邮电器材公司的定

14、点厂。人物故里 发表日期:2008年4月17日 共浏览1835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正常缩小】河间历史悠久,之名始于东周,距今有2700年历史。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汉代许多帝王至亲在此做河间王,东汉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瀛州知州,汉博士毛苌曾在河间传授诗经并以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流传于世。 河间名人1、毛亨(生卒年不详),西汉河间人,学者,著有毛诗诂训传30卷(简称毛诗),古文诗学“毛诗学”的开创者,世人称为“大毛公”,并以“诗学”传毛苌。诗经经秦火,至汉复传,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为

15、毛诗作笺后,学“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余三家大都失传,只有“毛诗”大行于世,流传至今。毛传以先秦学者的意见为依据对诗经作训诂,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保存了很多古义,是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2、毛苌(一作长),毛亨从子,为古文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曾任西汉献王博士,又称“小毛公”。3、邢昕(538年)北朝北魏河间人。字子明。幼孤,见爱于祖母李氏。好学,早有才情。萧宝夤讨关中,以听为东阁祭酒,委以文翰,累迁太尉记室参军。太昌初(532年)除中书侍郎。永熙末(534年)入为侍读,与温子升、魏收参掌文昭。兴和中(约541年)随副官李象使于梁,昕好忤物,人谓之牛,故人称为“牛象斗于江南”。高澄摄政,拟昕为司徒右长史,未奏,昕卒。著有邢昕集。4、刘德(公元前130),字路叔,汉景帝之子,武帝刘彻的异母兄,于景帝前元二年(前155)被封为河间王。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设立毛诗、左传博士,对汉代古文经学的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献和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卒后被追谥为“献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