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6729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临床治疗学PPT课件(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治疗学 慈云徐老师 定义 痹证是由风 寒 湿 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 麻木 重着 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等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沉 抗 o 类风湿因子 x线检查 痹证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 留于关节 痹证 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不通则痛 汗出当风 坐卧湿地 涉水冒雨 热邪 痹证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 屈伸不利 行痹 风痹 疼痛游走 痛无定处 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 苔薄白 痛痹 寒痹 疼痛较剧 痛有定处 遇寒痛增 得热痛减 局部皮色不红 触之不热

2、苔薄白 脉弦紧 热痹 关节疼痛 局部灼热红肿 痛不可触 关节活动不利 可累及多个关节 伴有发热恶风 口渴烦闷 苔黄燥 脉滑数 着痹 湿痹 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 或有肿胀 肌肤麻木不仁 阴雨天加重或发作 苔白腻 脉濡缓 1 基本治疗 治法 通痹止痛 以病痛局部穴为主 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局部经穴 风邪偏盛为行痹 取膈俞 血海以活血 遵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之义 湿邪偏盛为着痹 取阴陵泉 足三里健脾除湿 痹证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 可疏通经络气血 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 痹痛遂解 寒邪偏盛为痛痹 取肾俞 关元 益火之源 振奋阳气而祛寒邪 热痹 加大椎 曲池可泻热疏风 利气消肿

3、 1 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 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 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痹证 其他治疗 2 穴位注射法采用当归 丹皮酚 威灵仙等注射液 在病痛部位选穴 每穴注入0 5 1ml 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 每隔1 3日注射1次 痹证 3 电针法选择上述处方穴位 针刺得气后 通电针机 先用连续波5分钟 后改疏密波 通电10 20分钟 4 皮内针 痛点固定可用皮内针 1 刺络拔罐法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 使出血少许 加拔火罐 定义 腰痛又称 腰脊痛 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腰部软组织损伤 肌肉风湿 腰椎病 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 腰痛 病

4、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邪 跌仆损伤 劳欲太过 感受风寒 禀赋不足年老 损伐肾气 腰部脉络失于温煦 濡养房劳过度 腰痛 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 外邪 跌仆损伤 劳欲太过 经筋 络脉受损 瘀血阻络 坐卧湿地 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 经络之气阻滞 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 辨证归经 膀胱经 督脉 带脉 肾经 辅助检查 腰椎正 侧位片 骨盆平片 CT MRI 妇科相关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腰痛 主症 腰部疼痛 督脉病证 疼痛在腰脊中部 足太阳经证 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 瘀血腰痛 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 劳累 晨起 久坐加重 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 痛处固定不移 肾虚腰痛 腰部隐隐作痛 起病缓慢 或酸多痛少 乏力

5、易倦 脉细 寒湿腰痛 兼见腰部受寒史 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 腰部冷痛重着 酸麻 或拘挛不可俯仰 或痛连臀腿 1 基本治疗 治法 活血通经 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大肠俞 肾俞 腰阳关 委中 寒湿腰痛者温阳散寒 加灸大椎 肾虚腰痛者益肾壮腰 加命门 志室 腰痛 可疏通局部经脉 络脉及经筋之气血 通经止痛 瘀血腰痛者活血化瘀 加膈俞 足太阳经穴 腰背委中求 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1 基本治疗 主穴实证用泻法 虚症用补法 寒湿证加艾灸 瘀血证加刺络拔罐 肾虚证命门穴加用附子饼灸 腰痛 其他治疗 2 耳针法取患侧腰骶椎 肾 神门 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 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

6、留行籽贴压 腰痛 3 穴位注射法用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 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 无回血后推药液 每穴注射0 5 1ml 每日或隔日1次 1 皮肤针法选择腰部疼痛部位 用梅花针叩刺出血 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定义 中风 apoplexy 是以突然晕倒 不省人事 伴口角喎斜 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 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 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1 起病急骤特点2 症见多端3 病情变化迅速 中风 病因病机 病因 风 火 痰 瘀 病位 脑府 肝肾阴虚 水不涵木 肝风妄动 气滞血运不畅 气机失调血瘀气虚推动无力 中风 五志过极 肝阳上亢 引动心火 风火相煽 气血上冲 饮食不节 食厚

7、味 痰浊内生 风 火 痰 瘀 中风 窍闭神匿 神不导气 上扰清窍 中风 风 火 痰 瘀 中风 1 中经络 主症 半身不遂 舌强语謇 口角歪斜 兼见面红目赤 眩晕头痛 心烦易怒 口苦咽干 舌红或绛 苔黄或燥 脉弦有力 口粘痰多 腹胀便秘 舌红 苔黄腻或灰黑 脉弦滑大 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 头晕目眩 苔白腻或黄腻 脉弦滑 肢体软弱 偏身麻木 手足肿胀 面色淡白 气短乏力 心悸自汗 舌暗 苔白腻 脉细涩 肢体麻木 心烦失眠 眩晕耳鸣 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 苔少 脉细数 肝阳暴亢 风痰阻络 痰热腑实 气虚血瘀 阴虚风动 中风 2 中脏腑 主症 神志恍惚 迷蒙 嗜睡 或昏睡 甚者昏迷 半身不遂 闭证 兼见

8、神昏 牙关紧闭 口不开 肢体强痉 脱证 面色苍白 瞳神散大 手撒口开 二便失禁 气息短促 多汗腹凉 脉散或微 1 基本治疗 中经络治法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以手厥阴经 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中风 内关 心包经络穴 心主血脉藏神 内关可调理心神 疏通气血 水沟 脑为元神之府 督脉入络脑 水沟为督脉穴 可醒脑开窍 调神导气三阴交 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可滋补肝肾极泉 尺泽 委中 疏通肢体经络 内关用泻法 水沟用雀啄法 以眼球湿润为佳 三阴交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 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 用提插补法 极泉 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 避开腋毛 直刺进针 用提插泻法

9、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 尺泽 委中 直刺 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中风 1 基本治疗 配穴 肝阳暴亢者 加太冲 太溪 风痰阻络者 加丰隆 合谷 痰热腑实者 加曲池 内庭 丰隆 气虚血瘀者 加气海 血海 阴虚风动者 加太溪 风池 中风 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 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素髎百会内关水沟 配穴 闭证 加十宣 太冲 合谷 中风 脱证 加关元 气海 神阙 内关 调理心神 水沟 可醒脑开窍十宣 开窍启闭太冲 合谷 平肝熄风关元神阙益气固本 回阳固脱气海 中风 操作 内关 水沟操作同前 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冲 合谷用泻法 强刺激 气海 关元用大艾炷灸法 神阙用隔盐

10、灸法 中风 其他治疗 1 头针法顶颞前斜线 顶旁1线及2线 2 电针法 中风 定义 面瘫 facialparalysis 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 又称为口眼歪斜 第二节内科病证面瘫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 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 内因 外因 风邪乘虚入中经络 少阳脉络阳明经筋 肌肉纵缓不收 气血痹阻 面部 失于濡养 风邪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 风寒 痉挛缺血水肿 面神经受压 神经营养缺乏神经变性 1 面神经血管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 病毒感染非化脓性炎症 2 诊断要点 1 急性发作 2 一侧表情肌麻痹 额纹消失 眼裂变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歪向健侧

11、 病侧不能作皱眉 蹙额 闭目 露齿 鼓腮 噘嘴等动作 眼裂变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歪向健侧 诊断要点 3 初起可有耳后 耳下疼痛 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 3味觉减退或消失 听觉过敏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分期 急性期 一周恢复早期 一周至三周恢复晚期 三周至两个月后遗证期 两个月以上角膜反射 眼轮匝肌反射 威吓瞬目反射均减退 患侧面肌痉挛 鳄鱼泪 倒错 现象 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 疏调经筋 1 基本治疗 处方 攒竹鱼腰阳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方义 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 治疗基本治疗 疏调局部经气 翳风 手少阳三焦经 深层为面神经出颅之处 急性期面神经水肿针刺手法宜轻或加灸以温经散寒 地仓

12、 阳白 颊车 翳风 鱼腰 合谷昆仑 为循经远端选穴 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 太阳筋络之邪气 祛风通络 攒竹 四白 颧髎 治疗 1 基本治疗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 恢复期加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者 加水沟 沟鼻唇浅者 加迎香 治疗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 恢复期可加灸法 在急性期 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 针刺不宜过深 取穴不宜过多 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 在恢复期 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 合谷 昆仑行平补平泻法 余穴均用泻法 其他治疗 1 皮肤针法用梅花针叩刺阳白 颧髎 地仓 颊车 以局部潮红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适用于恢复期 2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阳白 颧 地仓 颊车

13、拔罐 每周2次 适用于恢复期 面瘫 3 电针法选太阳 阳白 地仓 颊车 接通电针仪 通电10 20分钟 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 如通电后 见牙齿咬嚼者 为针刺过深 刺中咬肌所致 应调整针刺的深度 适应于面瘫的中 后期 4 穴位贴敷法选太阳 阳白 颧醪 地仓 颊车 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 2分 撒于胶布上 然后贴于穴位处 5 7日换药1次 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 取绿豆粒大一团 贴敷穴位上 每隔3 5日更换1次 或用白附子研细末 加少许冰片作面饼 贴敷穴位 每日1次 其他治疗 临床操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急性期 宜少刺 浅刺 风寒型多用艾灸 2 关于电针 1 频率 低频连续波

14、2 时间 间断电针 3 强度 患者耐受偏弱3 调护 避风寒 注意保暖 定义 面痛 facialPain 是以眼 面颊部出现放射性 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又称 面风痛 面颊痛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三叉神经痛 面痛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邪气 情志不调 外伤 风寒 风热 面痛 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外感邪气 情志不调 外伤 气血瘀滞 面痛 主症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 呈闪电样 刀割样 针刺样 电灼样剧烈疼痛 持续数秒到2分钟 发作次数不定 间歇期无症状 痛时面部肌肉抽搐 伴面部潮红 流泪 流涎 流涕等 常因说话 吞咽 刷牙 洗脸 冷刺激 情绪变化等诱发 手 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 上颌 下颌部痛 第2枝痛

15、点 眶下孔 四白 第3枝痛点 颏孔 承浆 风寒证 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 遇寒则甚 得热则轻 鼻流清涕 苔白 脉浮 足太阳经病证 眼部痛 第1枝痛点 眶上孔 攒竹 风热证 痛处有灼热感 流涎 日赤流泪 苔薄黄 脉数 气血瘀滞 有外伤史 或病变日久 情志变化可诱发 舌暗或有瘀斑 脉细涩 1 基本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 祛风止痛 以足太阳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内廷 面痛 疏通面部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面口合谷收 配合谷可祛风 通络 止痛 荥水穴 清泻阳明热邪 1 基本治疗 配穴 眼部痛者 加丝竹空 阳白 外关 下颌部痛者 加承浆 颊车 翳风 内庭 面痛 上颌部痛者 加颧髎

16、 迎香 风寒证者 加列缺 风热证者 加曲池 尺泽 气血瘀滞者 加太冲 三阴交 1 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 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 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 面痛 其他治疗 2 刺络拔罐法选颊车 地仓 颧髎 用三棱针点刺 行闪罐法 隔日1次 面痛 3 皮内针法在面部寻找扳机点 将揿针刺入 外以胶布固定 埋藏2 3天 更换揿针 1 耳针法选面颊 颌 额 神门 毫针刺法 或用埋针法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 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 神经根 血管及交感神经 并由此产生颈 肩 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 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 简称颈椎病 治疗 活血通经 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 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 局部 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远端 后溪合谷外关 操作 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定义 漏肩风 omalgia 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由于风寒是重要诱因 故常称为 漏肩风 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 故俗称 五十肩 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 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 肩部呈现固结状 活动明显受限 故又称 肩凝症 冻结肩 等 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漏肩风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肩关节周围炎 漏肩风 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