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365552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包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战模拟练习 (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实战训练,建议下载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61分)一、(2018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

2、,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宵旰: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才吃饭。休舍:休息。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疾驰而下;跳壕:跃过壕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飞事亲至孝(2)饰名姝遗之(3)皆铠以习之来源:Zxxk.Com(4)秋毫无犯答案:(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2)赠送(给予,馈赠)(3)穿上铠甲(4)侵占(侵犯)2.用斜线(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卒 夜 宿 民 开 门 愿 纳

3、无 敢 入 者答案: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2分)译文: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2分)译文: 答案:(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2)(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4分)答案: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很强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参考译文: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素

4、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5、;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二、(2018聊城)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6、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公将驰之彼竭我盈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答

7、案:驱车(追赶)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都原因,缘故2.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 (2)此善于用气者也。译文: 答案:(1)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B)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导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

8、解掌握。B项有误,如用“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来写鲁庄公军事上的无知,但他能知人善任,并不是“昏君”。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来源:Zxxk.Com答案:【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参考译文:【乙】打仗,要靠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

9、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三、(2018南充)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宋昭公

10、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苦其心志(使痛苦)来源:Z_xx_k.Com(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3)至于鄙(边境,边远的地方)(4)卒得反国(最终,终于,最后)导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使他的心智痛苦。苦,使痛苦。句意为:内

11、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衡,通“横”,梗塞、不顺。句意为:到达了边境。鄙,边境,边远的地方。句意为:最后得以返回国家。卒,最终,终于,最后。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C)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导析:C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项,的样子/这样;B项,表修饰/因为;C项,表示顺承/表示顺承;D项,在/比。3.请翻译下列句子。(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译文:朝内

12、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导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的重点词有:“征”,表现,显露;“喻”,了解,明白。句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句中的重点词有:“闻”。使听到;“是以”,因此。句意: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4.结合【甲】、【乙】 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3分)导析:

1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结合关键句子作答。【乙】 文中宋昭公国破逃亡,到达邻国,感慨“谄谀者众也”,自己因听谄媚而亡国,从而醒悟,重振国家。答案:“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参考译文:【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四、(原创

14、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王氏门风王中书子明,大名莘人。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甚笃。家人未尝见其怒,饮食不精洁,但不食而已。尝试以少埃墨投羹中,子明惟啖饭。问何不啜羹,则曰:“我偶不喜肉。”后又墨其饭,则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子明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子明疾甚,戒子弟曰:“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选自宋史有删节)【注】中书:中书舍人,官名。精洁:干净。埃墨:尘土,灰尘。啜:食,饮。偶:偶然,恰巧。泰侈:奢侈。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事寡嫂有礼()(2)家人未尝见其怒()(3)子明疾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