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6540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点三蛇串疮的处方PPT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七单元治疗总论 针灸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要点一补虚泻实1 虚则补之 陷下则灸之2 实则泻之 菀陈则除之3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要点二清热温寒1 热则疾之2 寒则留之 细目一针灸治疗原则 要点一疏通经络要点二调和阴阳要点三扶正祛邪 细目二针灸治疗作用 要点一选穴原则1 近部选穴近部选穴是指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 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遍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而来的 体现了 腧穴所在 主治所在 的治疗规律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适用于几乎所有病证 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较明显 病变范围较局限者 如眼病取睛明 耳病取听宫 鼻病取迎香 胃痛取中脘 膝痛取膝眼等

2、 2 远部选穴远部选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 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 体现了 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 的治疗规律 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 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 广泛用于治疗脏腑病及头面 五官 躯干疾患 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 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 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 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 细目三针灸处方 3 辨证选穴辨证选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 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临床上有许多病证 如发热 昏厥 虚脱 癫狂 失眠 健忘 嗜睡 多梦 自汗 盗汗 贫血 月经不调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

3、 而呈现全身症状 因无法辨病位 不能应用上述按部位选穴的方法 此时 就需辨证选穴 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 太溪 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选心俞 肾俞等 辨证选穴所含内容丰富 应用时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病因 病机 证型而选取不同的穴位 4 对症选穴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的个别突出的症状而选取穴位 由于对症选穴是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 疗效较高 又称为 经验选穴 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 如发热取大椎 痰多取丰隆 哮喘取定喘 虫证取百虫窝 落枕取外劳宫 腰痛取腰痛点 面瘫取牵正 目赤取耳尖等 对症选穴符合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 要点二配穴方法1 按部配穴按部配穴是结合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

4、穴位配伍的方法 主要包括远近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 1 远近配穴法远近配穴是以病变部位为依据 在病变附近和远部同时选穴配伍组成处方的方法 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如眼病以局部的睛明 邻近的风池 远端的光明相配 痔疮以局部的长强 下肢的承山相配 痛经以局部的关元 远端的三阴交相配 2 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是将腰部以上腧穴和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如头项强痛 上取大椎 下配昆仑 胸腹满闷 上取内关 下配公孙 子宫脱垂 上取百会 下配气海 胃脘痛 上取内关 下取足三里 咽痛 上取鱼际 下取太溪 八脉交会穴的配对应用即属于上下配穴法 3 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是将人体

5、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主要指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 又称 腹背阴阳配穴法 在 灵枢 官针 中称之为 偶刺 本配穴法常用于治疗脏腑疾病 如肺病前取中府 后取肺俞 心胸疾病前取巨阙 后取心俞 胃脘疼痛 前取中脘 梁门 后取胃俞 筋缩等 此法还用于治疗一些躯干病证 如腰痛前取天枢 后取肾俞 脊柱强痛 前取水沟 后取脊中等 俞募配穴属于前后配穴法 4 左右配穴法左右配穴法是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本法是基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和部分经脉左右交叉的特点总结而成的 2 按经配穴 1 本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是指某一脏腑 经脉发生病变时 即遵循 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的治疗原则

6、 选用本经脉的腧穴配伍组成处方的方法 如胆经郁热导致的少阳头痛 可取率谷 风池 侠溪 胃火循经上扰的牙痛 可取颊车 内庭 咳嗽可取中府 太渊 急性胃痛取足三里 梁丘等 2 表里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是以脏腑 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 取本经和其相表里经脉的腧穴配合组成处方 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 可选肺经的尺泽配大肠经的曲池 合谷 胃痛取胃经的足三里配脾经的三阴交 肝病取期门 太冲配胆经的阳陵泉 灵枢 五邪 载 邪在肾 则病骨痛 阴痹 取之涌泉 昆仑 另外 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3 同名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

7、合组成处方的方法 本法是基于同名经 同气相通 的理论 即名称相同的经络相互沟通 交会 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 太阳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 失眠 多梦 取手少阴经的神门配足少阴经的太溪 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要点二头痛的治法调和气血 通络止痛 根据头痛部位循经取穴和取阿是穴为主 要点三头痛的处方主穴百会太阳风池阿是穴合谷配穴太阳头痛配天柱 后溪 昆仑 阳明头痛配印堂 内庭 少阳头痛配率谷 外关 足临泣 厥阴头痛配四神聪 太冲 内关 风寒头痛配风门 列缺 风热头痛配曲池 大椎 风湿头痛配头维 阴陵泉 肝阳上亢头痛配太溪 太冲 痰浊头痛配中脘 丰隆 瘀血头

8、痛配血海 膈俞 血虚头痛配脾俞 足三里 细目一头痛 附 偏头痛要点二偏头痛的治法疏泄肝胆 通经止痛 取手足少阳 足厥阴经穴以及局部穴为主 要点三偏头痛的处方主穴率谷阿是穴风池外关足临泣太冲配穴肝阳上亢配百会 行间 痰湿偏盛配中脘 丰隆 瘀血阻络配血海 膈俞 要点二面痛的治法疏通经络 祛风止痛 取手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 要点三面痛的处方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内庭配穴眼部疼痛配丝竹空 阳白 外关 上颌支痛配颧髎 迎香 下颌支痛配承浆 颊车 翳风 外感风寒配风池 列缺 外感风热配曲池 外关 气血瘀滞配内关 三阴交 肝胃郁热配行间 内庭 阴虚阳亢配风池 太溪 细目二面痛 要点一腰痛的辨证要点疼

9、痛在腰脊中部者为督脉病证 疼痛在腰脊两侧者为足太阳经证 要点二腰痛的治法通经止痛 取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要点三腰痛的处方主穴大肠俞阿是穴委中配穴督脉病证配后溪 足太阳经证配申脉 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寒湿腰痛配命门 腰阳关 瘀血腰痛配膈俞 次髎 肾虚腰痛配肾俞 太溪 细目三腰痛 要点二痹证的治法通络止痛 以局部穴位为主 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选穴 要点三痹证的处方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配膈俞 血海 痛痹配肾俞 关元 着痹配阴陵泉 足三里 热痹配大椎 曲池 要点一坐骨神经痛的辨证要点疼痛以下肢后侧为主者 为足太阳经证 以下肢外侧为主者 为足少阳经证 要点二坐骨神经痛的治法通经止痛 循经取足太

10、阳 足少阳经穴为主 要点三坐骨神经痛的处方主穴足太阳经证 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经证 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配穴寒湿证配命门 腰阳关 瘀血阻络证配血海 阿是穴 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 三阴交 细目五坐骨神经痛 要点二中风的治法1 中经络疏通经络 醒脑调神 取督脉 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2 中脏腑闭证 平肝息风 醒脑开窍 取督脉 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 脱证 回阳固脱 以任脉经穴为主 细目六中风 要点三中风的处方1 中经络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配太冲 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 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 内庭 丰隆 气虚血瘀配气海 血海 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 风池 上肢不遂配肩髃

11、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下肢不遂配环跳 足三里 风市 阳陵泉 悬钟 太冲 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 肘部配曲泽 腕部配大陵 膝部配曲泉 踝部配太溪 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 足外翻配太溪 中封 足下垂配解溪 口角 斜配地仓 颊车 合谷 太冲 语言謇涩配廉泉 通里 哑门 吞咽困难配廉泉 金津 玉液 2 中脏腑 1 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2 脱证关元神阙 要点四中风的治疗操作1 基本刺灸方法水沟向上方斜刺 用雀啄法 以眼球湿润为度 内关用泻法 三阴交用补法 刺极泉时 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 避开动脉 直刺进针 用提插泻法 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感为度 尺泽 委中直刺 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十二井穴

1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冲 丰隆 劳宫用泻法 神阙用隔盐灸 关元用大艾炷灸 至四肢转温为止 要点二眩晕的治法1 实证平肝潜阳 化痰定眩 取足少阳 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为主 2 虚证益气养血 填精定眩 以督脉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 要点三眩晕的处方1 实证主穴百会风池太冲内关配穴肝阳上亢配行间 侠溪 太溪 痰湿中阻配头维 中脘 丰隆 2 虚证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气血两虚配气海 脾俞 胃俞 肾精不足配太溪 悬钟 三阴交 细目七眩晕 细目八面瘫要点二面瘫的治法祛风通络 疏调经筋 取局部穴 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要点三面瘫的处方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配穴风寒外袭配风池 风府 风热侵袭配外关

13、关冲 气血不足配足三里 气海 眼睑闭合不全配鱼腰 丝竹空 申脉 鼻唇沟变浅配迎香 人中沟歪斜配水沟 颏唇沟歪斜配承浆 乳突部疼痛配翳风 舌麻 味觉减退配廉泉 细目九痿证要点二痿证的治法祛邪通络 濡养筋脉 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要点三痿证的处方主穴上肢 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颈 胸段夹脊穴下肢 髀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解溪腰部夹脊穴配穴肺热津伤配尺泽 大椎 湿热浸淫配阴陵泉 内庭 脾胃虚弱配脾俞 胃俞 肝肾亏虚配肝俞 肾俞 细目十痫病要点二痫病的治法1 发作期醒脑开窍 以督脉 手厥阴经穴为主 2 间歇期化痰息风 理气通络 取任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要点三痫病的处方发作期主穴水沟百会后溪内关涌泉

14、间歇期主穴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腰奇配穴痰火扰神配神门 行间 内庭 风痰闭阻配合谷 风池 阴陵泉 瘀阻脑络配膈俞 内关 血海 心脾两虚配心俞 脾俞 足三里 肝肾阴虚配肝俞 肾俞 三阴交 细目十一不寐要点二不寐的治法舒脑宁心 安神利眠 取督脉 手少阴穴为主 要点三不寐的处方主穴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配穴心脾两虚配心俞 脾俞 心肾不交配太溪 肾俞 心胆气虚配心俞 胆俞 肝火扰神配行间 侠溪 脾胃不和配足三里 内关 噩梦多配厉兑 隐白 头晕配风池 悬钟 重症不寐配夹脊 四神聪 要点四不寐的治疗操作基本刺灸方法毫针平补平泻 照海用补法 申脉用泻法 细目十二郁证要点二郁证的治法调神解郁 疏利气机 取督

15、脉 手足厥阴 手少阴经穴为主 要点三郁证的处方主穴百会印堂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配穴肝气郁结配膻中 期门 气郁化火配行间 侠溪 痰气郁结配丰隆 阴陵泉 天突 心神惑乱配通里 心俞 三阴交 心脾两虚配心俞 脾俞 足三里 三阴交 肝肾阴虚配肝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咽部异物哽塞感明显者配天突 照海 细目十三痴呆要点二痴呆的治法醒脑调神 充髓益智 取督脉 手厥阴 足少阴经穴为主 要点三痴呆的处方主穴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太溪悬钟配穴肝肾亏虚配肝俞 肾俞 气血不足配足三里 气海 血海 痰浊蒙窍配丰隆 中脘 瘀血阻络配膈俞 太冲 细目十四心悸要点二心悸的治法宁心安神 定悸止惊 取手少阴 手厥阴经穴及脏腑俞募穴为主

16、 要点三心悸的处方主穴内关神门郄门心俞巨阙配穴心胆虚怯配胆俞 心脾两虚配脾俞 足三里 阴虚火旺配太溪 肾俞 水气凌心配气海 阴陵泉 心脉瘀阻配膻中 膈俞 细目十五感冒要点二感冒的治法祛风解表 取手太阴 手阳明经穴及督脉穴为主 要点三感冒的处方主穴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配穴风寒感冒配风门 肺俞 风热感冒配曲池 尺泽 夹湿配阴陵泉 夹暑配委中 体虚感冒配足三里 咽喉疼痛配少商 商阳 细目十六咳嗽要点二咳嗽的治法1 外感咳嗽疏风解表 宣肺止咳 取手太阴 手阳明经穴为主 2 内伤咳嗽肃肺理气 止咳化痰 取手 足太阴经穴为主 要点三咳嗽的处方外感咳嗽主穴肺俞列缺合谷配穴风寒袭肺配风门 太渊 风热犯肺配大椎 曲池 咽喉痛配少商 内伤咳嗽主穴肺俞太渊三阴交配穴痰湿阻肺配丰隆 阴陵泉 肝火灼肺配行间 鱼际 肺阴亏虚配膏肓 咯血配孔最 胁痛配阳陵泉 咽喉干痒配太溪 盗汗配阴郄 气短乏力配足三里 气海 其他治疗拔罐法取背部第1 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用留罐法 每侧5 6只罐 至皮肤瘀血为度 或选取大杼至膈俞 用走罐法 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细目十七哮喘要点二哮喘的治法1 实证祛邪肃肺 化痰平喘 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