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36072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在县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1月11日)各位委员、同志们:刚才,王书记代表县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落实。现在,根据县委常委会讨论意见,我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讲几点意见:一、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切实增强争创“陕西十强县”的信心和决心2009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争创“陕西十强县”这一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矢志不渝,顽强拼搏,有效地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24%,连续五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位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同口径比

2、较,分别增长47.5%和47.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5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增长21%;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分别增长46.2%和23.1%。工业经济迅猛增长,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在遭遇金融危机和大佛寺煤矿一度停产整改的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县域工业经济仍然取得了骄人成绩。预计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2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70亿元,分别增长47.5%和49.6%。煤炭产能持续扩张。官牌工业广场全面建成投产,蒋家河煤矿投入试运营,水帘洞、虎神沟、拜家河、陈家坪4个煤矿技改工程相继完工,大佛寺煤矿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煤

3、炭产量稳步提高。全县原煤实现产值67.2亿元,增长46%,煤炭产值占到全县工业产值的93.3%,能化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园区建设全面加强。彬县循环经济试点规划方案和新民煤化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煤炭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雅店煤矿开工建设,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GM甲醇改性汽柴油、小庄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创业大道基本完工,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1号机组建成调试,官牌工业广场600万吨洗煤厂、煤矿机械厂、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一期60万吨投产运营,新型工业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设立工业发展

4、基金,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全县新增规模企业4户,累计发展到16户,规模企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节能减排成绩突出。全面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了虎神沟、拜家河、水帘洞3个煤矿污水处理厂,扩建了官牌工业广场污水处理厂,依法拆除了秦能1、2号燃煤机组和城区97台供暖燃煤锅炉,各项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非公经济活力彰显。县财政列支担保基金5300万元,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办理贷款担保手续153笔,累计发放贷款3.98亿元,有效破解了非公经济组织融资难的问题。全县新增非公经济组织368户,累计达到8374户,从业人员增加到31527人,预计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占到地方生产总值的53%;支

5、付劳动者报酬3.97亿元,同比增长28.2%,非公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再掀高潮。预计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8.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12.1万吨,增长13.2%,粮食总产连续六年稳定在10万吨以上。果业生产再上台阶。果园面积持续增加,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果品总产达到38万吨,实现产值6.9亿元,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了“中国彬县首届柿子节”,彬县果品知名度明显提高。继新疆塔城口岸果品市场之后,又成功地开通了云南景洪、老挝磨丁果品销售市场,我县果品阔步挺进国际市场。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新建果蔬设施大棚1100座、生猪养殖小区5

6、个,建成万头生猪示范村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特色农业亮点纷呈。龙高镇食用菌畅销西安、咸阳,义门镇礼品西瓜被省委接待处指定为专用招待水果。劳务经济再创佳绩。新增外出务工人员3.32万人(次),全县累计在外劳务人员达到10.1万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10.85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渠道。新村庄建设有序推进。县财政列支1500万元,结合异地搬迁、以工代赈、移民安居等项目,实施46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9个村土窑洞居住户“三告别”工程,新建农民新居5039户3万间60万平方米,搬迁土窑洞居住户1710户,其中贫困户500户,农村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新

7、建通村水泥路(柏油路)138公里,全县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83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目标。土上路彬县段、底韩路升等改造全面竣工通车,全县公路交通网络更加完善。新建农村饮水工程32处、新打深水井2眼,实施农村电网改造35个村,建成沼气池2637口,安装太阳能路灯169盏;全面完成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全面启动了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实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县。全年完成工程造林4.9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道路绿化148.9公里、“四旁”植树78万株,建成绿色家园新村30个,复垦土地56

8、00亩,治理水土流失56平方公里,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县顺利通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城镇建管成效显著,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规划体系日臻完善。县城总体规划评审通过上报待批,泾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完成,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试点县。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投资7.3亿元,实施了70项城市建设项目。彬州剧院改造、西大街、东大街、北大街县城三条主干街道改造、集中供气、集中供热二期、火石咀物流汽修中心、百货建材购物中心、彬州商城、政法广场等一大批市政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泾河防洪工程一期6.9公里复式断面基本完工,泾河新区一期路网、财政税费

9、网络管理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开元大厦、沁园酒店等8幢高层建筑主体完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开通了环城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8辆,淘汰更换出租车72辆;新建垃圾中转站13座、公厕3座,购置路灯维修车、垃圾装载机各1辆、垃圾中转车2辆;增加环卫工人165名,取缔了平林路等4个马路市场,拆除了中山街临时商业市场,全县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投资5200万元,实施了93项小城镇建设工程。龙高镇顺利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韩家乡综合办公楼、义门等4个乡镇文化站和北极等3个乡镇商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龙高、小章两个“关中百镇”建设项目和西坡、香庙等乡镇街道改造工程全面完工,

10、北极大厦主体工程顺利封顶,西坡、底店农技综合中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北极、龙高等15个乡镇机关后勤设施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小城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27.3%提高到40.1%。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成立了文物旅游管理办公室。开通了彬县南翼旅游专线。实施了侍郎湖、公刘教稼苑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程家川古民居恢复重建、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等工程,旅游景点保护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彬县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彬县大佛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彬州古塔、彬县小吃专题片已由香港凤凰卫视台制作完成,咱村的苹果红了电视剧在我县顺利拍摄,彬县对外知名度大幅提高

11、。全年共接待游客6.2万人,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700万元,分别增长21.6%和15.9%。同时,以旅游业为引领、以非公经济为主导的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迅速壮大,县城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22%。招商引资再攀新高,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红岩河水库建设和油母页岩资源开发项目顺利签约,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49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全县6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6亿元,超额27%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官牌工业广场、太峪河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县域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财政金融运行良好,支持保障能力显著

12、增强。税收征管再上新台阶。财政总收入达到10.53亿元,占到地方生产总值的17.6%,财政对GDP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大。财政改革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收付试点和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改革启动实施,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财政预算管理得到加强,全年节约财政资金4239万元。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完成财政支出9.53亿元,同比增长33.7%。兑现了公务员津贴新标准,在全市率先发放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利用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办理农村“一事一议”公益性事业85项,全县用于各类民生项目的财政资金达到2.38亿元,“保工资、保民生、保发展、保重点”的目标得到较好落实。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存款余额55.98亿元,贷款余额3

13、4.91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了15.32亿元和22.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民生质量显著提高。“民生八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1.7亿元,实施了9类376项民生工程。教育、住房保障等工程全面竣工,就业再就业、公共卫生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北极、龙高两个乡镇敬老院投入使用,县中心敬老院及救助管理站正在建设之中;廉租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干部职工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积极争取,我县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10月份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目前参保13.25万人,参保缴费率73.5%;先行为8692名60岁以

14、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84.68万元,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领到了养老金。加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提高了低保生活补助标准,覆盖城乡的“七大”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全年为3.73万名群众报销医疗费用2327.63万元,发放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及“五保户”补助资金3483.6万元,发放救济款110.9万元、面粉25万公斤、棉衣1200套、棉被1000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就业再就业扎实有效。安置城镇退伍义务兵及军转士官32名,通过公益性岗位、见习岗位临时安置大中专毕业生318人,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2978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大局

15、和谐稳定。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考录招聘大中专毕业生316名(其中省人才振兴计划给我县招聘26名),解决了教育、卫生、农果、财政等部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投资1.53亿元,实施了34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单体建筑44幢,新增校舍面积5.3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范公中学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高中验收。县财政投资800万元,实施了13所农村学校供暖和生活设施改造工程,解决了3000多名学生住宿和9000多名师生就餐问题,全县已有3万多名师生用上了干净的暖气,“教育为先”的发展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启动实施了“蛋奶工程”,全县4.2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每人每天都能食用一

16、个熟鸡蛋和一袋鲜奶,其中符合政策免费享受的学生11052名,全县中小学生的营养供给得到加强。选派33名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分赴江苏南通、宁夏银川等地知名学校挂职培训,组织了103名教师参加了学历提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全县高考一本上线134人,二本上线387人,分别比2008年增长30.1%和15.9%,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中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县妇幼保健院综合门诊楼改造和19所乡镇卫生院改建全面结束,24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实施“十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卡介苗、乙肝等“七苗”接种率达97.48%。为5.9万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2.8万名65岁以上老人和1.2万名农村儿童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组织对9000多名干部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对1200多名农村孕产妇实施了免费住院分娩;建立了12万份居民健康档案,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乡镇标准化计宣站建设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