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36054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第二节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第三节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重点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 战略保护贸易政策难点 保护贸易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1 含义 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目标下 运用经济 法律和行政手段 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原则 依据和措施体系 2 目的 1 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2 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 协调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 3 构成 1 按内容的范围划分对外贸易总政策 对外贸易商品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2 按层次划分单边贸易政策 双边贸易政策

2、诸边贸易政策和多边贸易政策 3 按类型划分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4 按贸易保护的措施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措施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 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 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 又称 不干预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 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 同时 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 以鼓励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以增进本国本民族利益为目的 基实质是 奖出限入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 各国奉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 对象 范围和经济影响的不同 可以将保护贸易政策分为正当的保护贸易和不正当的保护贸易 二

3、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时考虑的因素 1 本国经济结构 2 本国的就业状况 3 本国产品的比较优势 4 本国与别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 5 本国在国际经贸协定中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6 本国和他国的政治关系 7 各国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因素 包括政策的决策体制 政策制定者的理论倾向 利益集团的游说和政治献金等因素 二 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 1 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2 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 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3 政府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的国际机构和组织 进行协调工作 第二节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续表 续表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的原

4、始积累时期 主要实行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行 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主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保护贸易政策的类型多样化 并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一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 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背景知识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 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 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 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 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 金银 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5、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 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 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 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 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 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重商主义 早期阶段 代表人物 斯塔福 William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 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 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 控制商品进口 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

6、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重商主义 晚期阶段 产生背景15 17世纪 商业资本发达 封建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工场手工业产生 信贷事业发展 社会财富的中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 重商主义 晚期阶段 代表人物 托马斯 孟 ThomasMun 政策主张 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 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 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 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 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顺差 即可 因此 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 出口减少 影响贸易差额 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 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 这不

7、但不会使金银消失 而且使金银增加 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 这就是晚期重商主义 货币产生贸易 贸易增加货币 的精辟结论 重商主义的主要缺陷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 零和游戏 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 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 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理解 重商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属于保护贸易的范畴 重商主义的学说是建立在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错误看法基础之上的 认为开展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 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 财政思想重于经济思想 一心只想着通过对外贸易积累货币财富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 这种理论和

8、政策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二 自由贸易政策 一 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重农主义 完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 后来的经济学家如穆勒 马歇尔等人进一步加以阐述和演绎 二 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2 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国民收入 3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以反对垄断 加强竞争 减少国民开支 4 自由贸易可以反对垄断 加强竞争 提高经济效率 5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促进资本积累 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 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也是宪法的起草人之一 是财经专家 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9、 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了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明确提出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的主张 汉密尔顿主张发展制造业的理由 汉密尔顿认为 制造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广机器使用 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水平 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有利于扩大就业 诱使移民移入 加速美国国土开发 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 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利于消化大批农业原料和生活必需品 保证农产品销路和价格稳定 刺激制造业等 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贷款 为其提供发展资金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 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限制重要原料出口 免税进口极端必需的原料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 限制改良机器输出 建立联邦检

10、查制度 保证和提出制造品质量 汉密尔顿保护关税思想的评价 与旨在增加金银货币财富 追求贸易顺差 主张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不同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 反映的是经济不发达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 它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 汉密尔顿保护关税学说的提出标志着保护贸易学说的提出基本形成 三 自由竞争时期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李斯特 1789 1846 出生于德国一个皮革匠家庭 1806年开始在符腾保王国政府中任职 后来又担任过国会议员和经济学教授 曾因反封建活动和对当局的批评被判处10个月监禁 1825年流亡美国后

11、 受到汉密尔顿的影响 并且亲眼见到美国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成效 开始主张贸易保护 1832年以美国大使的身份回到德国 宣扬贸易保护和德国统一 最终因迫害 挫折和健康状况恶化 雪夜开枪自杀 1841年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书 是其代表作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1 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说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 德国 农工商业时期 英国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 主张生产力理论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实行什么样的贸易政策 首先要考虑的 是国内生产力的发展 而不是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多少财富 3 主张国家干预李斯特认为

12、在经济落后的国家 高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是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十分必要的工具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4 政策主张保护目的 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 以实现工业化保护对象 国内幼稚但有希望的工业 受保护对象通过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保护手段 主要是关税保护期限 最高界限30年 对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评价 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国际竞争下如何运用保护政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建立了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对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 实行经济自卫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 垄断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背景一战与二战之间盛行进入垄断时期国际经济制度的变化1929 1933经济大危机 一 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

13、点 注意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幼稚工业论进行比较 1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保护幼稚工业 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老的工业 2 保护的目的变了 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 转入进攻性 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 保护大企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5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不仅有关税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 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当出现贸易顺差时 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 提高国民收入 并且 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贸易顺差的倍数 当出现贸易逆差时 对外贸易将减少一国就业量 降低国民收入 并且 国民收入的减少量是贸易逆差的

14、倍数 政策含义是 奖出限入 五 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政策 一 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指通过削减关税壁垒 限制和撤除非关税壁垒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 1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税率分别降到5 和15 以下 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 扩大了进口自由化 增加了自由进口的商品 放宽或取消了外汇管制 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2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1 美国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 2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基础雄厚 3 主要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 4 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5 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6 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的发

15、展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对贸易自由而言 背景 1973 1974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市场问题相对紧张 1 新贸易保护主义特点 1 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2 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3 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为系统化 4 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2 支持贸易保护的各种观点 1 对付国内市场的扭曲 2 改善不利的贸易条件 3 维持国内高水平的工资 4 增加国内就业 5 保证公平竞争 6 改善贸易收支或者国际收支 7 保护知识产权 8 作为报复和谈判的手段 9 为了国家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 10 支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 保护就业论保护公平竞争论社会公平论国家安全论

16、保护就业论 每当经济不景气 失业率上升时 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家和工会领袖就归罪于来自外国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纷纷主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 20世纪80 90年代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就是保护国内的生产和就业 保护就业论主要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依据 其理论逻辑为 出口 减少进口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生产和就业 保护公平竞争论 这一理论最初是用来对付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后来被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 凡是由于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 并造成对国外同类企业的伤害 即被看成是不公平竞争 用公平竞争作理由来保护贸易的最主要是美国1897年美国就通过了 反补贴关税法 1916年通过了 反倾销法 1974年通过的 贸易法案 中的301条款 社会公平论 社会公平主是指的是社会各阶层或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上的相对平衡 不少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层的收入水平 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发达国家通过限制进口 价格支持和出口补贴等各种手段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是社会公平论最为典型的应用 讨论 发达国家为什么对农产品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