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6052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演变与理论依据(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有关方针和法规 是一国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是为该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 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 政策主体 客体 目标 内容 手段 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1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由三个部分构成 总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2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 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对外贸易总政策 各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 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及发展战略 结合本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而制定的

2、在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它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政策 是整个对外贸易政策的立足点 进出口商品政策 各国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 根据经济结构和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制定的政策 基本原则是对不同的进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待遇 主要体现在关税的税率 计税价格和课税手续等方面的差异 各国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 依据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 在不违反国际规范的前提下 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外贸策略和措施 对不同国家规定差别关税率和差别优惠待遇是各国国别政策的基本做法 国别政策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 发展民族工业 扩大本国出口 占领国际市场 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的改善

3、 积累资金 缩小和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 为本国的对外政策服务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国家对商品进出口活动不加干预 即对商品进口不加限制 不设障碍 对商品出口也不给予特权和优惠 任其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自由地竞争与发展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商品进出口活动积极进行干预甚至管制 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 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 而对本国商品的出口则给予优惠和补贴 鼓励扩大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 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 以协调为中心 以政府干预为主导 以磋商为手段 政府对外贸进行干预 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政策 历史上三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第一次是1875年前后 垄断产生

4、时期 第二次是1929 1933年大危机时期超贸易保护政策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 1973 1975两次石油危机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对象 传统工业 高级工业品 服务产品保护措施 非关税为主管理贸易制度 国家的管理 干预和协调行政机构权力上升跨国公司成为政府贯彻贸易政策的工具 三次贸易相对自由化浪潮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 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 二次战后时期 1948 1973 美国的推动 WTO成立以后 1995年后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5、战后经济缓慢发展时期 发展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5 17世纪 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积极的出口鼓励补贴政策独占性的海外殖民政策与国家特许贸易体制国家用武力垄断海上运输禁止金银输往国外和管制外贸活动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5 17世纪 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对进口货除原材料外 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 限制外国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 积极的出口鼓励补贴政策对出口制成品实施财政补贴 现金奖励在国外市场上出售本国产品的商人 禁止本国熟练工人外流和工具设备的出口 为工场手工业者发放贷款等 独占性的海外殖民政策与国家特许贸易体制各国纷纷开辟海外独占殖民地 发展贸易 政

6、府设立特许贸易公司 独占与某个地区的贸易 国家用武力垄断海上运输各国竞相颁布 航海法 实行国家对外贸运输的特许与垄断经营 把私运金银出口定为重罪 外国商人出售货物所得的货币不准携往国外 而必须用来购买当地商品 本国商人从事外贸活动必须赚回外国货币 本国商人不能出口原料和进口制成品 禁止金银输往国外和管制外贸活动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18世纪末 19世纪中叶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 1 英国废除谷物法和自由贸易的伟大胜利英国贸易自由化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废除 谷物法 1815年 国会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 通过了 谷物法 该法令规定 国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每夸特

7、低于80先令时 禁止粮食进口 这导致了英国粮价高涨 工资上升 损害了产业资本家的利益 同时 欧洲其他国家也采取限制英国工业制成品进口的措施 以抵制谷物法 到1846年 取得了统治地位的产业资本家废除了 谷物法 2 降低关税税率 减少纳税项目和简化税法 3 改变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 19世纪40年代英国改革了 关税法 废除了对殖民地商品的特惠关税 同时也准许殖民地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 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 英国不再加以干预 4 为了推行其贸易扩张政策 1860年英国签订的 英法条约 即 科伯登条约 这是英国奉行自由贸易精神而签订的贸易条约 后来又与其他各国签订了降低关税的双边贸易协定 2 美国和德国的

8、保护贸易政策在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美国和德国开始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 1791年 美国财政部长亚力山大 汉密尔顿提出了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 美国进口关税不断上升 到1897年平均高达57 在接着的50年中 除了法国在北非的占领 没有出现新的殖民地 而好斗的民族主义也统治了欧洲政治 日渐兴起运用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尤其是那些用于制造武器的产业 同时 1870年开始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这次主要是美国和德国所领导 而被国际贸易中的超额利润所宠坏了的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老牌工业国家 仍沉醉于投资于逐渐被淘汰的产业及设备 加上巨额的海外资本输出 本国的工业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扩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而

9、逐步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宰地位 到1919年 英国也废止了自由贸易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超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的对象 保护的范围 保护的手法 不是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 而是垄断资产阶级 趋于多样化 不仅仅是高关税 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的措施 不是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幼稚工业 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以巩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盛行于1914 1945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斯穆特 霍利法案 该法案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支持美国农业 但经过国会的反复争论 也开始对制成品进口征收高额关税 1932年美国的平均进口关税为59 的历史最高水平 也导致其他

10、国家先后提高关税 爆发了关税战和贸易体系的崩溃 为了扭转世界贸易锐减的趋势 1934年通过了 贸易协定法案 此项法律所体现的一般原则成为美国以后贸易立法的基础 以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核心的非歧视原则使美国的所有贸易伙伴都可以分享美国与任何贸易伙伴达成的关税互减的好处 相应地美国也对等地获益 授权总统签署双边互惠贸易协定的权力 与主要的工业国家谈判并签署了大幅度削减进口关税的贸易协定 才使贸易秩序有所稳定 到1947年 美国平均进口关税比1934年下降了50 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 70年代初 贸易自由化 在一定程度上和保护贸易政策相结合 是一种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 背景 建立促进自由

11、贸易的国际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在1947 1962年五轮贸易谈判中 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 共降低关税35 根据1962年扩大贸易法的授权 美国发起了第六轮谈判即肯尼迪回合 谈判于1967年结束 产生了一项减让工业品平均关税税率的协议 到1972年底 该协议获得了完全的执行 发达国家对工业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已低于35 欧洲经济共同体对内取消关税 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协议 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的下降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发展 在1968年第二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普惠制决议 自1971年7月1日起 发达国家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 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12、关税优惠 普遍优惠制度的实施 放宽或逐步取消了进口限额 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新领袖 战后积极倡导贸易自由化 其具体表现为 1 建立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在1947 1962年五轮的贸易谈判中 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 共减低关税35 第六轮谈判即肯尼迪回合 发达国家对工业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已低于35 2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的发展 对内取消关税 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协议 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的下降 3 普遍优惠制度的实施 1968年第二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普惠制决议 自1971年7月1日起 发达国家对于来自发

13、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 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4 放宽或逐步取消了进口限额 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总的来说 这一时期的贸易自由化是一种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 呈现出以下特点 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大于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大于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农产品 机器设备一类资本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 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其外部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发展中国家 这种贸易

14、自由化倾向发展并不平衡 甚至是不稳定的 当本国的经济利益受到威胁时 保护贸易倾向必然重新抬头 战后经济缓慢发展时期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 背景 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 美国地位相对下降 出现的贸易逆差 两次石油危机 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崛起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新贸易保护主义 地区经济主义的新贸易保护 劳工标准的新贸易保护 进入70年代中期以后 在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经济崛起的同时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而两次石油危机又使发达国家从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向滞涨时期 失业问题深深困扰着各国 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强烈地上升 非关税壁垒的数目

15、和重要性迅速增长 以至它们成为比关税更重要的国际贸易障碍 它们也代表了对公平自由竞争的世界贸易体系的最大威胁 不同于以关税为主的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 这种以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 被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一些产业 如钢铁 纺织 制鞋和家用电器行业对国会施加压力 要求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法案 一直以来 美国农业利益集团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支持者 然而到了80年代 美国农产品出口下降 农场主也要求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1965年和1986年美国 欧共体和日本受非关税贸易壁垒影响的不同产品领域的进口量的比例 非关税壁垒在食物和制造业的发生率最高 而且从1965年到1986年在所有产业和国家或地区均有实

16、际的增长 除了美国和日本的燃料业 特征 1 被保护的商品日益增多 从传统的产品 农产品扩展到了工业品和劳务产品 今天在美国受保护最多的产业是纺织业 服装业 汽车业和钢铁业 在一定意义上 新贸易保护主义也证明了以前贸易自由化的成功 各国经济变得越来越开放 也越来越对全球竞争敏感 据估计 世界贸易受非关税措施限制的商品部分从1974年的40 扩大到1980年的48 2 保护措施日渐多样化 非关税壁垒的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1 这些壁垒比关税更为刚性 它们并不是通过相对成本的变化来影响贸易格局 这意味着出口商生产成本的下降并不会带来出口额的增加 2 更带有贸易歧视性 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灵活多样地采用 3 它们往往逃避于关税与贸易的框架外不受GATT的约束 3 保护措施日趋法律化 制度化 一方面迫使对方的出口实行有秩序的消费安排 另一方面 迫使对方开放市场给予公平待遇 保证市场准入为保护本国市场 实行有组织自由贸易 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 明确授权总统在遇到外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不合理或者歧视性地排斥美国的商品 总统可以有权决定征收额外的关税 实行其他的进口限制 1988年的 综合贸易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