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35809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案例及其分析案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价值 1、 案例呈现:下面是某高校几个学生午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议论。学生甲:该睡午睡了,不然的话,下午上“马哲”又会昏昏欲睡。学生乙:也是的。你说“马哲”有什么值得学的,讲的都是老掉牙的东西。学生丙:唉,如果不是想得到那3个学分,我才不愿意学呢。如果不是下午有“马哲”,我可以去做家教,挣点小钱。学生甲:那你索性啥课都不上,做全职家教得了。说实话,学点哲学,对于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还是有帮助的。听我们学院的院士说,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将来搞科学研究也有帮助。学生乙:不一定吧。西方的许多科学家都没有学、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哲

2、学,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有的还得了诺贝尔奖呢。学生甲:2、案例讨论:(1)不了解、不相信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为什么在实践中也能取得成功?(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到底有什么用?3、案例点评:(1)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虽然没有得到完整的揭示,但是以往的人们对它们的某些因素和成分早就有所认识,并集中体现在一些先进哲学的合理成分中。中外哲学史上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成果就是代表。这些成果在一定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世界本来面貌的。以这些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实践理所当然地也会得到一定的成功。不了解、不相信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他们在

3、实践中也能得到成功的原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人们的情况实质上一样。以科学家为例。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家除了像郎之万、约里奥居里、贝尔纳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外,大多数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事实。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被列宁称为自发的唯物主义者的科学家。他们坚定地相信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相信物质世界规律的客观性,相信科学规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描述,并认为这是科学研究的无可置疑的前提。他们的这种信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致的。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另一类是信奉唯心主义哲学或信奉宗教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之所以也能取得重大的科学成就,是因为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际上与他们的唯心主义哲

4、学观点或宗教信仰是分离的。他们既然要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就不能不承认它的客观实在性(哪怕是作为一种“假定”、“预设”或“承 诺”)。他们中间有些人尽管可以宣称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感觉与感觉的联系”,科学规律是人的“自由创造”,但他们在实验室里还是在研究客观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并求得实验的验证,他们也决不能在研究的结论上“自由”地“创造”出任何一点经不起检验的定理和公式,决不能编造出一个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数据。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实际上是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理办事的。尽管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但这种成功所经历的弯路要多得多,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遇到的风

5、险要大得多。而当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上也按错误的世界观办事的时候,他所得到的就只能是失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已经产生之后而不知道学习它,运用它,那就如同在有了最先迸的武器之后还去用陈旧的武器一样不明智了。(见陶德麟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1页)(2)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其实质就在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价值即该课程对于青年学生的需要满足,它同时取决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地位和学习者的需要。具体来说,依据实现的难易程度、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层次,可以将马

6、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价值相对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最直接的实用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学生必须学习并考试合格才可以取得毕业所要求的3学分。如果说学习这门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的话,这种需要则是最基本的需要。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这门课程,开始时主要是冲着毕业必须的3学分来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一点。第二个层次,现实的可能的实用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硕士研究 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并掌握其基本内容,对于几年之后的考研具有切实的帮助。许多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学习动机和需要,是与其今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增加

7、他们在考研中的竞争实力。这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具有很大现实性的可能价值。第三个层次,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即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能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大凡对科学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很重视哲学的学习。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从学生时代起就酷爱哲学,他在瑞士的伯尔尼曾和其他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名为“奥林匹亚科学院”的哲学小组,研讨哲学问题。爱因斯坦在晚年还表示他永远热爱这个“科学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国著名哲学家钱学森说:“从我个人的经历中,我的确深有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 器,如若丢弃这件宝贝不用,

8、实在是太傻瓜了。”(光明日报1985年5月17日)第四个层次的价值,思想教育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层次的价值。“爱智”的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它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大智慧。青年学生正处在求知识、增才干、长智慧的关键时期,渴望了解世界的本质、理解人生的意义、锻造自身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案例5:“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9、1、案例呈现:不止一次,不止一人这样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这也许是每个想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最想知道的问题,但也许是每个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最难于回答的问题。如果非要回答不可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姓“西”又姓“马”!当然,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准确性来说,这样回答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

10、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这样,就与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解释、第三国际的列宁主义解释根本不同,于是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批判。卢卡奇被迫作自我批评,并宣布收回自己的观点;但柯尔施拒不作自我批评,反而于1930年发表文章进行反批判。在这里,他第一次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并强调它与正统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与列宁主义的对立。但是,这个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到了1955年, 法国梅洛庞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并首次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历史和

11、阶级意识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此后,这个概念才引起了较大反响。尽管卢卡奇极力否认自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甚至否认这个思潮的存在,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当然,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用法:(1)纯 地域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西方国家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2)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特定思想内涵,突出它与列宁主义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向列宁主义政治体系挑战的哲学理论体系。(3)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主题转换: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问题转向文化与意识形态

12、问题,认为它既包括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包括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4)非地域性的意识形态概念:凡是超越第二国际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列宁主义、第四国际托洛斯基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论它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可以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案例71:马克思晚年的新视野1、案例呈现:马克思晚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理论研究的。19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西欧资本主义度过了革命危机,开始了所谓和平的发展时期,并加紧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掠夺和渗透。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走出了西欧,开始向俄国等东方国家传播。而这些东方国家具有与西欧不同的历史特点和社会结构,带有宗法制社会遗存和公社土地所有制传统

13、。在历史已经进入世界历史的条件下,如何科学地认识各种古老的甚至原始的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前景,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从当时俄国人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争论中,敏锐地观察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的理论视野较之从前有了一些新变化,他对社会形态的考察从近代追溯到古代,从现实展望到未来,从西方拓展到东方,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深化了他以前的社会发展思想。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这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么,某一民族或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无可能异于这个一般而表现出特殊的发展形式呢?以摩尔根古代社会为代表的关于史前社会和人类学研究的一系列新成果,既向马克思提出了新的问题

14、,同时也为他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依据。马克思在其早年发现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指导下,通过晚年的研究,进一 步揭示了社会跨越发展的形式。例如,他通过摘录摩尔根古代社会及舍曼的雅典国家,论证了奴隶制的跨越发展;在历史学笔记中分别以英国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为例,论证了封建制的跨越发展;他还以美国的历史为例论证了资本主义的跨越发展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马克思作为例证的,都是某一民族或国家在特殊(如有移民或外来人)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超越本民族或国家的正常发展的特殊跨越,而不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次演进。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对农村公社命运的关注,集中体现在他对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

15、因、进程和结果一书的摘要和评注上。马克思后来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正式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即俄国可以借助一定的历史条件,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就是这一研究的直接成果,论及的是从前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跨越发展的问题。2、案例讨论:(1)马 克思晚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设想。这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有什么启示?(2)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与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这两种设想是否相矛盾?3、案例点评:(1)马克思晚年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晚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设想的提出说明

16、,马克思的学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面对历史环境的变化,受到时代条件的影响,也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需要我们用动态的思维方式来把握。(2)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侧重强调的是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性、统一性;他晚年关于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论述,则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的个别性、多样性,这是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从“跨越”设想的内涵来看,马克思既坚持了他早先创立的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他认为,某些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借助于外界的影响,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俄国之所以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不必亲历资本主义发展的苦难,就在于它有可能向已经经历资本主义的先进国家学习,把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果拿过来为其所用。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经历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