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5743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分析以漳州市近郊为例一、调查课题的背景及意义背景: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由来已久,但是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则是在国家教育投资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投资制度出现了市场化倾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主体由政府独立承担转向政府、个人共同分担。在世界性教育投资制度改革潮流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投资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投资主体向个人倾斜。80年代中期推行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使家庭教育投资行为逐渐形成。因此,家庭情况对子女教育投资行为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继而对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和子质高低产生影响。目前,我国教育总体投资水平偏低。世界各国教育投资的增长

2、集中体现在公共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改革开放20 多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在总量上大幅度上升,并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教育投资格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2000 年,中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全国GNP的4 % 但这一目标并未按期达到。(加快教育投资推进人力资本增长1. 辽宁工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2. 锦州师专,辽宁锦州121001)。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的95 % 都分布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条件,如师资、设备也远远不如城市。虽然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教育的投入,然而,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统计资料分析,虽然我国农村教育

3、投资速度有所增加,但总量还是较小。从教育投资增长速度来看,2000-2005年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家庭总支出从2000年的2652.4元,增加到2005年的4126.91元,是2000年的1.56倍,教育投资从2000年的186.7元增加到2005年的295.5元,增加了1.58倍,说明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约快于家庭消费水平的增长。从教育投资的总量来看,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总量依然很低,2005年农村居民教育投资仅为295.5元,而同年城市居民人均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为1097.46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支出的3.71倍,可见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总量很低。(孙

4、春 王茜,2009)在城乡二元结构中,近郊农村处于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地带。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人们对近郊农村的教育关注程度将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现在大部分关于家庭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对象都是在城市和农村,对于近郊农村的家庭教育投资问题的关注度较低。因此 ,本文就近郊农村(现代化城市和传统农村的中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近郊农村既带有现代化城市的部分特征,又抹不去传统农村所固有的一些烙印。)的家庭对教育投资现状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意义:1、加大对近郊农村教育的关注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近郊农村的数量正与日俱增,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重点在于人的现代化,也就是

5、说,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的未来重点在近郊农村,途径在教育。如何提高近郊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是搞好近郊农村教育的前提。2、通过本次的社会调查,可以为今后中国如何增加及有效利用国家教育基金,协调好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共同促进近郊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3、关注近郊教育,对近郊农村人们改变其命运, 增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且加大对近郊农村的教育关注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是人力资本投资中内容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项投资,它不仅能够产生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放大到社会层面,即通过个体的文

6、化水平提高,来提高人力资源对信息、知识、技术的获取、运用和转化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对近郊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研究是势在必行。二、文献回顾(一)概念定义:(1)近郊概念近郊的概念定义与郊区的定义密切相关,不同学派对于郊区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见解。地理和历史学派、社会经济学派、城市规划学派、行政区划学派以及社会学派都有过详细的解释,其中社会经济学派从市区周围地区与城市的经济联系出发,认为郊区是城市范围内,经济水平、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地区,又不同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到农村的过渡区。本文笔者通过综合多个学派的定义认为,郊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受城区经济辐射、社

7、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城市建成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而根据它的位置以及同中心城区的联系,郊区又可分为近郊和远郊两部分。其中,近郊是建成区周围以城市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建设景观为主的环状区域,是城市人口、住宅和工业扩散的直接承载区,这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区域。远郊则是近郊外围,受城市经济的影响,以农业为主,但产品的城市市场指向明显,表现为农村生态景观和建设景观的区域,是城市所需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2) 家庭教育投资广义的家庭教育投资是家庭支付子女或本人在学习等方面的费用、损失的机会和精力等方面的给予; 狭义的家庭教育投资是指由家庭支出的

8、, 其子女在经济尚未独立期间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费用。鉴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普遍具有机会成本低、精力耗费少等特点,本文中家庭教育投资特指狭义的教育投资,专指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家庭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之一,与国家政府及社会团体一同分担或补偿教育成本。家庭的投资态度、投资动机、投资实力等因素都影响着家庭教育投资。(二)、对农村和城镇的研究(1)对农村的研究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中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

9、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产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 000元以上)时,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时,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后果。在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检验及其政策启示文献中记载通过对2007年2000多份农村入户实证调查研究,讨论了影响农户教育投资期望的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农户对教育的投资决策受到:实际支付能力、投资预期、个体价值观念、投资风险、社会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支付能力可以转化为对教育成本的预期评价。支付能力较高的家庭,乐意承担更高的

10、教育成本,希望子女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3)教育的投资回报显著地影响着农户对教育的投资,对子女读书评价较高的农户更倾向子女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水平;(4)农户的教育投资水平还受到投资风险的影响,农户拥有不同受教育阶段的子女所拥有的风险程度不同;(5)个体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共同影响着农户对教育的投资决策,其中个体价值观念对教育投资的影响更大。在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认为教育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获取未来收入的能力和实现个人乃至家庭对社会期望或认可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总量较低,这主要是受收入水平、投资风险、投资收益、自身的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是农村人力资

11、本转化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本水平是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应该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农民进行教育投资。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分析中谈玉婷和曹清华分析了影响农村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投资能力的因素, 其中经济环境经济水平低下、观念落后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开发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技术含量低。因此,无法形成吸纳科技人才和发挥其更大作用的工作环境,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其次,观念落后表现在农村过去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教育存在很大的偏见,人们把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看作是升官发财的阶梯。在男女教育上也存在偏见。但增加收益,必须增加投入,而且他们也认识到了

12、这种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但他们把投入的增加仅局限于量的增加,希望于“多生致富”,他们认为“多生”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因此,长期以来不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都十分低下。最后,在社会环境层面上,民族地区基本上还是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无形中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文中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产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只

13、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 000元以上)时,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时,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后果。人力资本视角下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研究一文中,作者认为人力资本缺失是云南农村致贫的重要原因,未来云南农村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长。教育投资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投资的方式和力度对人力资本积累有很大影响基于对现有调查问卷的分析, 揭示了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一些特征, 认为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不足与其热衷于高学历教育投资产生矛盾,并探究了此矛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此矛盾的一

14、些对策及措施,另外,调查又从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收益、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能力、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收益等四个不同方面和层次分析了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现状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为云南农村教育投资提供了科学解释,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原因的分析上,局限于四个重要方面,忽视了家庭投资其他因子的分析,不能全面更好的解释人力资本下教育投资现状。总结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在对影响教育投资的因子中,农村的家庭经济状况、对于教育回报高低、子女读书的评价程度以及农户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价值观念对投资教育的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户的教育投资以及投资的高低

15、。说明现今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高,认识到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途径,并且希望教育投资之后都能获得应有的回报。这些影响农村家庭对教育投资因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近郊农村是从农村演化而来的,这些影响因子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其教育投资观念产生影响。本文的社会调查将具体地说明哪些因素对近郊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2)对城镇的研究在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素分析中通过对广州市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检验一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据投资理论对家庭教育投资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作出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

16、主要因素;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不同是导致家庭教育投资不同的直接原因,它对家庭教育投资数量有直接影响;获得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是家庭进行教育投资的主要原因,教育投资个人收益对家庭教育投资有一定影响;教育个人收益率并未显示出对家庭教育投资的绝对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中,通过对广州市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检验一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依据投资理论对家庭教育投资和主要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作出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因子;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不同是导致家庭教育投资不同的直接原因,它对家庭教育投资数量有直接影响;获得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是家庭进行教育投资的主要原因,教育投资个人收益对家庭教育投资有一定影响;教育个人收益率并未显示出对家庭教育投资的绝对影响。在我国城市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型分析(刘乘师)中认为我国城市教育投资水平,与该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