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35080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关于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白银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白银市纪委监察局张维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摆在每一个纪检监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近期,根据市纪委的统一安排,就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调研。一、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现状目前,全市有69个乡镇,700个行政村,3625名乡村干部,71719名农村党员。乡镇党委由910名委员组成,村支部由34名委员组成。全市乡镇配备专职纪委书记、副书记114名,全部为副科级干部。配备乡镇兼职纪检干部124名,村社兼职监督员365名。(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2、近年来,我市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延伸到农村基层,形成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每年初,各县区与各乡镇、各乡镇与村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在县区、乡镇形成了党委领导、纪委牵头,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县区、各乡镇围绕服务农村、加强村务和村级财务管理、惠农政策落实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等内容,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的政绩和利益收入挂钩,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使之成为干部年度考核的硬指标,有力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二)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市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

3、。一是紧紧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县区、乡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之中,以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和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为重点,着力抓好乡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并根据教育对象,分类施教,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突出抓好正面示范和反面案件警示教育,并注重运用省内查处的人和事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筑牢农村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大力推行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通过送法送纪下乡、廉政宣传栏、廉政电教片、廉政广告栏、廉政漫

4、画格言等多种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在农村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唤醒了群众的廉洁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明乡风。三是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确保有效性。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活动,主动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纳入其中,不断深化。大力弘扬廉政、勤政先进典型,定期不定期播放警示教育片,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三)基层党员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抓好制度建设,是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根本保证。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县区在进一步

5、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从制度上预防腐败的突破口,用制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制约。一是完善干部的从政行为规范。针对群众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民主意识、婚丧嫁娶、参与赌博等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督促完善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制定严禁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严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活动等制度。各乡镇、各基层单位也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二是以财务公开为重点,规范“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村财务、村干部待遇、“三务”公开不实等问题一直是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以党务、政务、村务等“三务”公开为支点,狠抓了各项制度的落实,并以向党员公开

6、和党外向群众公开两个层面逐步实行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本着“凡是群众关心的,就必须进行公开;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就必须向群众讲明白;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就必须让群众知道”的“三必须”原则,针对农村新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包括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土地承包、救灾救济款发放以及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10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宣传栏、广播、电视、印发便民明白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在此基础上,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随时公开,扫除公开盲区,受到群众普遍认可。目前,全市69个乡镇、700个行政村都实行了“三务”公开,90%以上的村有“三务”公开栏。三是实行廉政承诺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自律意识。认真落实了廉政谈话承诺

7、制度,对新提拔任用的乡镇科级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签订勤政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乡镇干部的廉政档案,加强了廉政档案的动态管理,规范了运作程序,充分发挥了廉政档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作用。四是推行民主评议制度。各县区通过开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民主评议活动。选择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和部门为评议对象,采取以县区为中心,上下联动,内外兼顾,纵横联系,覆盖行业的评议模式,重点解决一些部门、行业的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开展先进示范“窗口”单位的创建活动,树立典型

8、,以点带面,行风评议工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年深入。(四)、损害农民群众的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纠正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近年来,各县区一直把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一是建立基层纪检信访网络,拓宽违纪案件线索渠道。各乡镇建立了由纪委、信访、民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机构,达到了“有机构、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和信访渠道畅通”的“六有一畅通”目标;在村一级建立信访民调接待室686个,建立村民联络小组1072个,聘请了1302名信访联络员,有效拓

9、宽了违纪线索举报渠道。二是深入开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行风评议工作为平台,通过开展纠风专项工作治理、开通“县长热线”“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途径,加强了对城镇拆迁、土地征用、公路“三乱”、企业改制、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小学校执行“一费制”和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看病难、看病贵”、救济救灾资金、退耕还林补助款发放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县区、各乡镇对农民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救济救灾资金等均实行了一卡(折)通,有效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五)、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查办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工作成效的重

10、要标志。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信访工作责任制,把每一个信访件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真正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基层逐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工作格局。三年来,共受理农村基层信访举报411件,反映村干部违纪问题171件,反映乡镇干部103件,反映县直主管部门137件。二是实行“常委会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参与,办案人员主办,机关及乡镇纪委配合”的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三年来,重点查处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共立案查处29件,结案29件,其中涉及乡镇干部的24起,村社干部的5起。二、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

11、突出问题(一)对农民的教育还重视不够,抓得不紧。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但在调查中普遍反映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还重视不够、抓得不紧。一是在农村缺乏对农民教育的抓手和教育载体,在农村宣传计划生育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载体很多,但农民接受教育的场所有限,对农民的教育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二是忽视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党和政府给农民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基层政府要农民做点公益小事都很难,组织一次村民会议就更难,充分暴露出对农民教育的缺失。三是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到农民整体素质的

12、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只重视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农村经济长久发展的需要还远不成正比。(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惠农强农的各项具体政策宣传不够,许多农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农民医保、能繁母猪等具体政策和申报程序等方面宣传不够,使群众对乡镇、村干部有一定误解,造成告状和举报的情况时有出现。二是农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跟不上。近年来,国家补贴项目逐年增加,补贴标准不断提高,补贴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我市2008年国家各项惠农资金达5.3亿元,但在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多,参与人员多,发放环节多,代理银行多,发

13、放形式多,滞留时间多,以及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三是少数基层干部在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存在优亲厚友、办事不公和不够透明等问题。(三)农村教育和医疗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通过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农民最关心的还是教育和医疗问题。在教育方面,农村乡镇各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与城市学校教学质量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跟不上,老百姓不满意,导致农村在初中阶段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送孩子进城上学,有的在小学阶段就进城上学,不仅给农民带来新的负担,而且出现了农村学校生源缺少的问题。在医疗方面,近年来,我市乡镇医院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上有了很快发展,但普

14、遍反映经费紧张、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医护人员绝大多数为临时聘用人员,乡镇医院要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和农民的需要,还有很多困难。 (四)乡镇、村两级拖欠债务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69个乡镇中有48个乡镇拖欠债务9996万元,其中靖远县的118个乡镇拖欠债务 7580 万元。这些债务使本来困难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成了乡镇领导干部挪用其它专项资金违规违纪的一个因素,同时这些债务在不断增大。形成乡镇债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债务;二是乡镇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和乡镇每年超支导致债务增加;三是有部分乡镇上几届领导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债务留给了本届政府;四是基层各种检查、考核验收繁多,有

15、的乡镇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搞接待,导致基层接待费用高,使乡镇财政寅吃卯粮、捉襟见肘;五是乡镇前几年搞乡镇企业和教育双基达标欠债。村级财务不同程度存在债务,全市700个行政村中有 122个村拖欠债务1290 万元。(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注重任务的分解,忽视任务考核,放松责任追究。三县两区都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全市69个乡镇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了层层分解,并与村上签订了责任书,但普遍缺少平时和年终的考核检查工作,更谈不上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二是在责任制考核上形式比较简单,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好坏一个等

16、次。三是乡镇、村两级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时效性差。(六)、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呈多发态势。基层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反映财务管理、救灾款物、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信件多。2006年以来反映县(区)、乡镇、村干部的信件411件,其中反映财务方面的信件87件,占21.2%。反映涉及救灾款物的信件45件,占10.9%。反映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方面的47件,占11.4%。反映农村土地征用方面的30件,占7.3%。反映教育方面的59件,占14.4%。二是反映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较多。2006年以来查处乡(镇)村两级干部违纪案件29起,其中涉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13起,占44.7%。三是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的违反国家政策非法收费,有的擅自低价向农民征收土地,或长期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款。四是作风飘浮,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基层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不体察民情,不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疏远了干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