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35062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关于行车延误的调查(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行车延误调查 第一节概述 行车延误调查包括路段行车延误调查和交叉口延误调查两部分 一 行车延误调查常用术语和定义 1 延误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 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以秒 辆或分钟 辆计 2 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 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 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 交通信号 停车标志 让路标志和铁路道口等都会引起固定延误 3 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 运行延误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其它交通组成部分对车流的干扰 称为侧向干扰 而引起的延误 另一种运行延误是由交通流之间的干扰 称为内部干扰 而引起的延误 产生这

2、种运行延误的主要原阅是交通拥挤 汇流 会车与交织运行等因素的影响 4 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 车辆由停止到再次起动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5 行程时间延误实际行驶的总行程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平均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自出行驶时间之差 这一延误除包话停车延误外 还包活因加减速而产生的加速延误和减速延误 6 延误率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辆在理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 标准运行时间 之差值 因此延误率可以反映出单位长度路段上延误的大小 高峰时间内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标准运行时间 高速道路为1 06min km 主要城市干道为1 49min km 集散道路为1

3、 86min km 7 车流延误率车流中各辆车的延误率的总和 即车流在单位长度路段上的总的损失时间 延误率就等于单向交通量乘以延误率 8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 自由行驶时间 之差 排队时间是指车辆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所用的时间 排队路段是指车辆的第一次停车断面与停车线之间的道路 当只发生一次停车时 排队延误 停车延误十加速延误 排队时间一自由行驶时间当发生N次停车时 排队时间一自由行驶时闻 9 引道延误 引道延误为引道实际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其中引道实际耗时为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段实际所用的时间 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为不受干扰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段所用的时

4、间 引道延误段是指引起全部或大部分引道延误的引道路段 其长度随引道上的排队车辆数而变化 排队车辆越多 引道延误段就越长 实际选用时 通常将可能出现的最大排队长度作为引道延误段 据对大量交叉口的调查和分析 停车延误通常约占引道延误的76 排队延误约占引道延误的97 图6 1是车辆在交叉口入口引道上的时间一空间关系图 该图可以说明引道延误 排队延误和停车延误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中纵坐标是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段所用的时间 横坐标是车辆在交叉口引道上行驶的距离 由图中可以看出车辆的各种延误受阻情况 受到延误的车辆的引道实际耗时为E点的纵坐标值 s 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为F点的纵坐标值 引道延误为E F两点纵坐标

5、值之差 排队时间为E C两点纵坐标值之差 停车延误为D C两点纵坐标值之差 排队延误为排队时间减去F B两点纵坐标值之差 由于后者相对于前者一般都很小 所以在实际应用时 通常对诽队时间与排队延误不加区分 二 延误调查的目的 意义和必要性 所谓延误就是时间损失 就是浪费道路使用者的时间 其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进行延误调查就是为了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 类型和大小 评价道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 在交通阻塞路段找出延误的原因 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 减少延误提供依据 通过延误调查对以直接得到车辆行程时间和损失时间的准确数据 这对于评价道路交通设施的服务质量 进行道路交通项目的工程

6、经济分析以及研究交通拥挤程度等方面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交通规划和经济调查工作中 一般都需要两地之间的行程时间数据 出于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延误两部分 因此 要获得行程时间数据 就必须通过延误调查得到延误数据 此外 在交通流受阻状况评价和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中 延误调查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三 延误的影响因素 1 驾驶员和行人的影响行车延误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有关 还与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关 象驾驶员的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和遵章守纪情况等均对延误有所影响 行人过街对交通流全产生干扰 进而增加行车延误 行人越多 其于扰也就越大 2 车辆的影响 不同车型和车龄的车辆 其起动 制动和加速性能不

7、同 对行车延误的影响也不相同 据对北京市8个路口的调查 绿灯亮时头车反应时间加起动时间 小型车为1 30s 大型车为1 62s 拖挂车为1 84s现代汽车的加速性能 小型车为o 8 3 6m s2 大型车为0 6一0 8m s2 减速性能 小型车为1 66m s2 大型车为1 33m s2 3 道路条件的影响 快慢车分离的道路比快慢车混行的道路行车延误低 4 交通条件的影响在交叉口处 左转车比例 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对行车延误的影响极大 当交通流中大型车和载重车所占比例较大时 平均延误也增加 此外 公交车等的路侧停车 由于干扰了正常的车流 也会使平均延误增加 5 交通负荷的影响 交通负荷常以

8、负荷系数即实际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来表示 行车延误与负荷系数成正比 当负荷系数 0 3时 每辆车平均延误 19s 而当负荷系数 0 7 大于0 3 时 每辆车平均延误上升为 32 55s 大于19s 6 服务水平 行车延误的程度将影响道路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高低 行车延误越大 服务水平越低 7 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影响信号周期 绿信比等对行车延误影响很大不适当的信号灯配时会造成人为的不应有的行车延误 一般来说 绿信比越大 延误越小 停车标志 让路标志和铁路道口等也会影响行车延误 交通控制方式对行车延误的影响也很显著 8道路环境的影响 由于行人和路侧干扰的不同 城市道路比公路的行车延误高 商业中心区

9、道路又比一般城市道路的行车延误高 四 延误资料的应用 1评价道路交通阻塞程度行车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了道路交通的阻塞情况 借助于延误资料可以确定产生交通阻塞的位置 程度和原因 进而对交通阻塞程度作出评价 2 评价道路服务质量道路的服务质量通常用服务水平来衡量 利用延误资料便可以确定路段相交叉口的服务水平等级 3 前后对比研究 对道路交通设施改善前后的行车延误分别进行调查并加以对比 可以对所采取措施的效果作出评价 或分析尚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善 例如北京市崇文门交叉口 通过来取改善措施 平均每辆车的排队时间 在机动车高峰时减少36 5S 在非机动车高峰时减少21 4s 仅此一项 一年获得的经济效

10、益就达28 4万元 相当于改善工程的全部投资 4 经济分析 在计算运输成本 进行道路交通改善工程的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中 都要计算道路使用的费用 包括时间价值 燃料消耗及轮胎磨损等等 5 作为采取交通控制措施的依据根据延误资料 确定无信号交叉口是否需要使用交通信号 设计交通信号控制参数 从而减少交叉口的延误或某一入口引道的延误 另外也可根据延误资料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某些管理与控制措施 比如禁止左转 限制停车 单向行驶和禁止某一方向通行等等 6 改建道路和交叉口的依据 根据延误资料 对交通阻塞严重的路段或交叉口 提出改建计划 瓶颈路段 实施快慢车分隔 拓宽交叉口引道或增设转弯专用车道等 7 掌握行

11、车延误的发展趋势在选定的地点 定期进行延误调查 获得延误时间的变化规律 进而掌握延误的发展趋势 作出交通状况是好转还是日益恶化的判断 预测未来的延误状况以便尽早采取对策 8 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部门在运营调度时 通常从经济效益出发 选择行职时间最短的路线 有了延误资科 运输部门便可进行路线选择 交通运输部门在制定行车时刻表和调整路线运行计划时 也需要延误资科 9 交通规划有了延误资料 才能确定道路网上各路段和交叉口的行程时间 由于行程时间直接影响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量在路网中的分配 因此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和交通量分配模型中部采用行程时间作为主要参数 所以说行车延误是进行交通规划的基础资料

12、第二节路段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路段行车延误通常与行程时间一起调查 一 跟车法 观测人员乘坐沿待测路段行驶的测试车 观测并记录有关行车延误数据的方法称为跟车法 跟车法适用于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1 调查方法 1 人员和设备调查对有人工和自动记录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 采用人工记录法 则需要两名观测设和两块秒表 其中一入两手各持一块秒表 另一人记录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 则只需要一名观测员 操纵自动记录装置上标明行程时间和延误信息的各种控制按钮 自动记录装置通过一套编码系统便将行程距离 行程时间和延误及其发生地点等记录并打印出来 2 样本容量为了保证调查结果可靠 必须达到样本容量要求 表6 2给出的是美国采用

13、的样本容量推荐值 可供参考 根据待测路段的道路交通条件 可参照该表的推荐值选择观测样本数 3 观测方法 测试车按下述方法之一行驶 1 浮动速度法 测试车在交通流中浮动 尽量使它超越的车数和超越它的车数相同 2 平均速度法 测试车按照驾驶员估计的交通流平均速度行驶 3 最大速度法 如果没有交通干扰 则测试车按照限制速度 最大速度 行驶 通常优先采用最大速度法 在正式观测开始之前 应确定待测路段的起点和终点 还要沿调查路线选择交叉口等控制点 并在公路缘石或交叉口中心线处标示出这些控制点 测试车驶过调查路段起点时 用人工方法记录的观测员立即启动一块秒表 如果车上装有自动记录装置 则启动该设备指示测试

14、开始 在测试车驶过事先确定的控制点的同时 记录秒表的时间读数或指示自动记录装置记录通过这些点的时间 当测试车停车或被迫减速缓行时 观测员使用第二块秒表观测每次延误的持续时间 并记录每次延误的地点 持续时间和原因 如果采用自动记录装置 观测员操纵相应的按钮 便可记下每次延误的起止时间 并用编码或其它识别方式表示延误的类型 测试车通过调查路段的终点时 观测员停止第一块秒表 记下该次测试行程的总时间 重复上述观测过程 直到满足样本容量要求为止 2 调查注意事项 1 为了使记录方便迅速 对车辆停止或缓行原因可事先规定一些缩写符号 如s表示交通信号 L代表左转车干扰 c代表路侧停车 P代表行人干扰 D代

15、表自行车干扰 E代表公交车辆上下客 T代表一般性阻塞 K代表故意消磨时间等等 2 路段总长及各控制点问的分段长度 可通过直接丈量或利用比例尺可靠的地图确定 也可以从测试车里程表上读出 调查路段总长一般不应小于1 5km 3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选择高峰小时或非高峰小时进行 有时还需要进行对比 对于主要工业区和商业区 其高峰时间和非高峰时间与普通市区不同 应注意调整相应的调查时间 4 延误调查通常是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 进行前后对比调查时 应选择相似的天气条件以便使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 同样在调查时间和其它条件的选择上也应注意可比性 3 调查结果的表达与分析 1 路线延误调查结果的表

16、达整个路线的运行时间和延误调查结果可用图6 2的方式来表达 由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干道的车速 累计行程时间及各交叉口的平均延误 图6 3是公交车行驶的时间一空间图 图中绘出了指定公交线路两个行驶方向上的单程总行程时间 累计行程时间是从公交线路起点到终点的行驶时间 加上每个停车地点的延误时间 图中纵坐标表示时间 横坐标表示公交车行驶距离 公交线路所在街道系统按比例相应的绘制在图的下面 实际工作中应注明各街道及交叉口的名称 图中纵向位移代表公交车在每个停车地点的延误 每条斜线的平均斜率即为该行驶方向上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 图6 4是公交车的延误类型及其分布示意图 由该图可以看出公交车延误的详细情况 每种延误的大小可由各停车点上相应柱状图的长度来表示 图中绘出了两个行驶方向的调查结果 整个公交线路的速度和延误调查结果 可用图6 5的形式来表达 图中 最上边的柱形的长度代表总行程时间 它包括行驶时间和延误 其余柱形给出了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型的延误所占的百分比 2 区域行程时间与延误的表达 前面介绍了某一条路线的行程时间和延误调查结果的表达方式 实际工作中 通常需要整个市区的行程时间与延误情况 从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