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34475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樊城区年度中考语文试题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樊城区2011年中考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卷(时限: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写在田字格里。(2分)潜心惯注阅百卷,旁征搏引撰佳篇。2、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 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吞噬()了日本东部多片地区,当地许多工业都戛()然而止。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B、劣势奶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C、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内建党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

2、绝。D、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给农村带来许多新技术、新信息,让农民们获益匪浅。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15字以内)4月12日,市再生资源利用协会挂牌成立。自此,我市有了带领整个回收建设体系全面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领头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朝阳产业。新成立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将在做好服务企业、加强基层回收网点建设、集散市场建设的同时,及时准确地向政府反映企业要求、传递行业信息、提出意见建议。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春天的隆中山,真是我们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好季节。B、学习是否努力,是学习成绩好的关键。

3、C、通过这次福利院献爱心活动,使她下定了参加义工群的决心。D、在中考誓师仪式结束之后,同学们对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成功夺魁充满了信心。6、名著导读。 ( )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作者老舍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社会( ),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2分)7、默写(8分)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认真观察大自然,你会与许多诗人产生共鸣。面对一轮明月,你会和苏轼一样感悟a“ , ,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凝视一地花瓣,你会和龚自珍一样顿悟b“ , ” ;眺望田野,你会和辛弃疾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c ”喜悦;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学会在忧伤失意时,

4、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d ”的豪言壮语。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长把饭送到教室,可小明每次吃饭总爱乱丢乱扔,作为同桌的你深受其害,班级环境也受到影响,你准备这样劝说小明: (2分)9、爱是宽广的,大爱无疆,至爱无形。爱是永恒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由爱而衍生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们青少年一代都是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起来的,面对曾滋润我们的爱,我们该怎样回报呢?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爱,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为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传递爱,九年级一班拟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

5、写一条主题语。(2分)(2)请你为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两项活动形式。(2分) 。 。 (3)在活动中,有同学提出了一种观点是“爱是一种智慧”,结合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4)通过参加本次活动,你肯定了解到许多关于伟人或平凡的人爱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话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个令你感动的故事。(2分,30字以内)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阅读赤壁,完成10-11题。(4分)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0、这首诗借的故事,表现诗人。(2分)11、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2分)(二)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

6、,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完成12-16题。(10分)(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7、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攻亲戚之所畔( )(2) 神弗福也( )13、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 再而衰 B、小大之狱 天下顺之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5、甲文通过列举一系列战例,明确了“ ”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着重刻画了曹刿的形象,突出“ ” 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2分)16、甲文的作者和乙文中的曹刿在治国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思想。试分别写出能体现他们共同思想的句子。(2分) (三)阅读说明文巴黎不堵车的秘诀完成17-21题。(13分)巴黎不堵车的秘诀作为一座文化名城、时尚之都,巴黎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流

9、动不息、顺畅有序的立体交通,更使她变得动感十足、魅力四射。巴黎的交通谈不上豪华和现代化,却量身打造得有效适用。目前,大巴黎地区共有人口约1200万,汽车保有量高达500万辆,每天穿行于巴黎的汽车少则也有300万辆。巴黎的大街小巷两侧到处停满了汽车,地下67层的停车场比比皆是。在这么一个充满游客,高速运转的大都市里,除因个别特殊情况外,包括香榭丽舍大街这样的繁华路段,却很少出现堵车甚至堵死的现象。巴黎的许多街道是拿破仑时代由奥斯曼男爵规划修建的,所以相对都比较狭窄。尽管如此,巴黎没有单双号等限行措施,路为车而建,不可因噎废食。街道对所有的汽车开放,但巴黎市区车速严格限制在30至50公里,即使在塞

10、纳河两岸的快车道,时速也不得超过50公里。巴黎交通能畅行不堵,与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有关。巴黎有严格的交通法规,更有严格执行交通法规的驾驶人和行人。汽车与行人严格按照交通法规办事,不抢不超,相互礼让,不存在“害群之马”横在路中间,谁也动不了的问题。巴黎街道环岛多意味着出口多,一遇拥堵,选择也就多,不会同挤一个“独木桥”,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到2公里长的香榭丽舍大街就有两个大环岛和几个小环岛,协和广场的环岛有6个出口,凯旋门星形广场环岛则有通向全法各地的12个出口。而环线上的进出口很密,随时进出,非常方便,尤其入环时,直线上的车会互相交错礼让。消除了人为造成的拥堵障碍,驾车人的“心路”自然顺畅

11、。巴黎的地铁比较发达,50米之内大多能找到站口。不少地铁中心站又与轻轨、城际、公共汽车站和出租车站连在一起,且在周围建有大型地下停车场。这些立体交通联网不仅保证了大量人员分流,而且对驾车人来说,可根据当时的路面通行状况,在节点上提供了改变通行方式的选择,从结构上解决了不受堵车影响,可按时到达目的地的可能性。巴黎不堵车还在于它搞的是交通大战略。巴黎算的是大账,不是小利。发达的交通并没有使巴黎停下脚步,街巷等“毛细血管”的扩张“手术”一直在做,6条新的城市地铁也已立项准备开建。巴黎加大交通投入是为加强城市功能,减少运营成本,更是以人为本。法国高速公路历来收费,但巴黎以外的60公里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全

12、部不收费,繁忙的机场路更是免费,这就使巴黎交通运行的空间有效扩大。规划合理、持续改进,这就是巴黎交通顺畅的“秘诀”,巴黎的经验可以为许多深受堵车困扰的大都市所借鉴。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巴黎不堵车的秘诀有哪些?(3分)18、分析第段划线句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19、第段“巴黎的地铁比较发达,50米之内大多能找到站口。”一句中,“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20、第段“从结构上解决了不受堵车影响”中的“结构”指的是什么?(2分)21、第段划波浪线一句,你怎样理解?(2分)(四)阅读议论文从“苦读”到“乐读” 完成22-26题。(13分)从“苦读”到“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

13、东周纵横家苏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汉代政治家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读书有苦读和乐读,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乐读”时发生的。 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时酷嗜小说,所得小

14、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也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