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4370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66 新人教版必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第1课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 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 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2. (2010马鞍山高三一检)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父系家长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 D. 皇帝制度

2、3. (2010聊城高考模拟一)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该青铜器底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文物能成为研究西周社会哪一课题的首选() A. 政治制度 B. 土地制度C. 文学艺术 D. 手工技术4. (2011兖州高三模拟)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5. (2011潍坊高三摸底)观察下图,对其体现的政治制度表述不正

3、确的是() A.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 以血缘关系来维系D. 确立封建等级秩序6. (创新题)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传承C.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7. (2010徐州高三二调)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

4、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 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 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 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8. (2010南京高三二模)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9. (2010合肥高三一模)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 争霸战争

5、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 分封制遭到破坏10. (2010济宁高三调研)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封建礼乐和皇位继承等各种制度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这一制度创立于()A. 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 公元前二世纪末期C. 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D. 公元前三世纪末期11. (改编题)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

6、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教训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2. (2010潍坊高三一模)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 定期朝觐皇帝 B. 监督监察百官C. 负责地方行政 D. 拥有世袭权13. (2010深圳南山高三调研)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郡县官吏由中央任

7、免,不能世袭 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 14. (2010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疆土辽阔,人口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5. (2010揭阳高中二模)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

8、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二、非选择题(共20分)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予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

9、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1分)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分)(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并据材料指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3分)(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各有何积极作用?(8分)第一单元第2课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改编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汉初的这一做法()A.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是为了防止暴政的发生C. 主观上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D. 使农民起义不断发生2. (2010宣城高三二调)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

10、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A. 孝、廉的选官标准B. 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 科举考试的办法D.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2011淮安期中)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史记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4. (2010安庆高三联考)史学家钱穆指出:“在

11、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A. 荐举制B. 封邦建国制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5. (2010南京高三三模)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A. 层层推荐 B. 注重门第C. 唯才是举 D. 打击贵族6. (2010广东文综)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

12、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 (2010德州高三二模)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A. 知州“三岁一易”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8. (2011临沂质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13、()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9. (2010海安高级中学月考)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A. 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B. 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 李沆是个节俭宰相D. 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10. (2010南通高三二模)“(元)世祖皇帝建元中

14、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1. (2010苏中三校联考)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二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 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B. 行省设丞相,拥有行政大权C.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D. 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和牵制12. (2011济南质量调研)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 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