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2014高考政治总复习(基础梳理+考点探究+误区辨析+时政拓展)第3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4277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设计】2014高考政治总复习(基础梳理+考点探究+误区辨析+时政拓展)第3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优化设计】2014高考政治总复习(基础梳理+考点探究+误区辨析+时政拓展)第3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优化设计】2014高考政治总复习(基础梳理+考点探究+误区辨析+时政拓展)第3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优化设计】2014高考政治总复习(基础梳理+考点探究+误区辨析+时政拓展)第3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设计】2014高考政治总复习(基础梳理+考点探究+误区辨析+时政拓展)第3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设计】2014高考政治总复习(基础梳理+考点探究+误区辨析+时政拓展)第3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34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12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亚东部马鲁古省附近海域发生6.3级地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据此回答第12题。1.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A.B.C.D.2.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关于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3.当前愈演愈烈的

2、欧债危机与过高的、不与经济和就业挂钩的福利有直接关系,低经济增长下的高福利是南柯一梦,梦醒之时,欧洲人发现高福利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其结果是导致经济衰退。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人为的B.物质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C.人类社会是物质的D.自然界是物质的4.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指导我国各地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方向。其唯物论依据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人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5.2012年是“哈勃”望远镜发射22周年。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分布有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各不相同

3、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图像资料佐证了()A.有关月宫的神话是缺乏客观依据的B.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C.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D.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6.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7.“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

4、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8.2012年8月17日,欧洲研究人员在科学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质。反物质的存在证明()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B.物质是人类所创造的C.整个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D.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可以改造的9.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

5、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城市布局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A.B.C.D.10.面对西南五省区遭受严重的干旱,国家气象部门先后在77个县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高炮和火箭弹3 203发,起到了明显的增雨效果。这表明()A.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律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C.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11.(2012江苏南京模拟)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目前,科学家正致力

6、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氢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A.B.C.D.12.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B.C.D.二、非选择题13.(

7、2012江苏宿迁模拟)雨水本是正常天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使城市内涝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筑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应怎样尽到自己的责任。(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城市建设中按规律办事的道理。14.(原创)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

8、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选择题1.A解析:一方面物质具有客观性,同时,意识具有能动性,指导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改造,故观点错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A项。2.D解析:客观实在性体现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A、B、C三项观点均错误。D项观点正确。3.C解析: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任何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9、的举措必定导致不良的后果,C项正确。A、B两项观点错误,D项观点不符合题意。4.B解析:注意题干指向“唯物论”,C项为辩证法思想,排除。国务院发布规划,指导国土空间开发,说明了B项。A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5.C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分布有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各不相同的撞击坑”可以证明世界起源于物质。A项说法是错误的,B项说法欠妥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存在不足,D项不是从唯物论角度分析。6.C解析:“重大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体现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正确。A、B、D三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

10、意。7.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准确理解引文的意思,强调世界一切运动和变化都有规律,故D项符合题意。此题没有凸显事物内部规律的特征,排除A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规律,排除B项。此题没有凸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除C项。8.A解析:反物质属于物质的范畴,从而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故答案为A项。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B、D两项。世界是物质的,排除C项。9.A解析:人与自然的和谐凸显了对物质世界的尊重,故正确。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故正确。没有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旨。本身错误。10.D解析:人工降雨,是人类认识规

11、律,利用规律的体现,故答案为D项。规律具有客观性,故排除A项。运动是无条件的,排除B项。C项强调了主观对客观的决定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11.D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通过科技创新”,然后具体分析各题肢,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错误。正确,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合,题中解决的是高排放问题不是高耗能问题。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12.B解析: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选。故选B项。二、非选择

12、题13.答案:(1)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城市建设中做到对人民负责,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关注民生;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遵循规律,违背城市建设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的做法,做到表里并重,造福百姓。14.答案:(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2)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