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4225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限时训练(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请按照汉字演变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书体()A BC D解析:汉字字体演化顺序是“甲、金、篆、隶、楷书、行书、草书”,是隶书,是金文,是小篆,是甲骨文,是楷书。答案:D2(淄博一模)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解析:“弹”“挥”等字眼说明这是对

2、书法艺术的描绘,描绘了书法艺术的奇妙无穷。答案:D3.(原创题)201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五个“非文化遗产保护日”,山东省市两级“非遗”特色项目如剪纸、中国结、皮影、黑陶等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在省体育中心进行技艺展示,下图展示的剪纸主要反映了()A文人意趣 B民间风情 C宫廷生活 D山水画意境答案:B4.(安徽皖北联考文综)中国书法到明清时出现了一种新的书体馆阁体,如图所示。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在科举考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馆阁体体现文人的个性B馆阁体反映了文人受压抑的社会现实C馆阁体反映了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特点D馆阁

3、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加强解析:馆阁体的特征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字体注重的是规范,而这不可能体现出文人的个性。B、C、D三项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答案:A5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 B C D解析: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出

4、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答案:B6(全国模拟)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有关两岸经济合作的问题时,提到元朝画家黄公望79岁完成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右图),几百年来,这幅画碾转流失,一半放在浙江历史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院。总理借画寄情,传达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意愿。这幅举世瞩目的画可以 归类到以下中国古代绘画的种类有()山水画风俗画士大夫画文人画宫廷画A BC D解析: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山水画,是文人画。 答案:B7(潍坊一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是

5、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解析: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答案:D8(宿迁模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古为西羌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玉树”这一名称据说出自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浩灵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写了一首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该诗人应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解析:“诗风壮浪恣肆”,体现的是一种非常豪放的情怀,应为李白。答案:A9“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

6、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唐诗的繁荣 理学的形成宋词的兴盛 明清小说的兴起A B C D解析:宋词、明清小说都是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10(汕头模拟)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明清时工商业经济发展,士

7、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咒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答案:A11(镇江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别能力。我国戏剧起源于古代的傩仪;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的成熟。答案:A12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弥漫着中国历史长河沉淀过的古老文明的元素,铿锵的京剧锣鼓和悠扬的胡琴共同响起,拉开戏曲表演大幕。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

8、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也称“皮黄”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解析:京剧是随着“四大徽班”进京融合其它剧种特点而形成的,C项中以北京地方戏为主说法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文字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字母的演变材料二文字的灭亡,意味着文明载体的死亡。一种文字,在几千年的漫长时光里能保持到今天还被广泛阅读、使用,平心而论,这是人类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奇迹。引自余秋雨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稿材料三在上世纪20年代受西方26个拉丁字

9、母的吸引,有人认为西方的进步有赖于拼音文字易于国民教育,于是“中文西化”呼声骤起。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和赵 元伍等人制定了“国语罗马字”;1931年瞿秋白等又制定了北方话拉丁新文字;到1958年,在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持下诞生了中文拼音文化的规定标准,在小学中规定推行,使拼音从小学生学汉字的一种辅助手段,变成事实上的教育方法;到计算机的兴起应用,有人直觉地认为拼音码是汉字符号系统的最佳选择,适合当前内地中小学生方便输入6 763个简体字。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述字母文字的演变过程并指出其发展规律。(8分)(2)材料二中所指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种文字?

10、(2分)(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人提出,汉字是没有前途的文字。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信息时代汉字发展前途的看法。(10分)答案:(1)腓尼基的字母文字是受埃及圣书字的影响,希腊字母又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后来罗马人对希腊字母进行了改造,形成了26个拉丁字母。字母文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2)甲骨文。(3)汉字存在的历史,说明汉字是一种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字。汉字的书写,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决定的。使用“拼音”汉字,得到的只是一种适用于一定范围的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字教育改革和华夏民族的持续发展问题。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创造出当代的理想的汉字计算机文化。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1、题。材料一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与以魏徵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而且在文艺创作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决不推行文化偏至主义对待文化人,唐王朝也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决不敢如此。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观察下列两幅宋代的绘画作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文化气派宏大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归纳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6分)(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特点的变化。(6分)解析:第(1)问要认真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注意言简意赅。第(2)问通过两幅画考查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及原因。对特点的归纳要注意宏观把握,通过两幅画的特点提炼出整体特点。对原因的分析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第(3)问要依据所学知识,高度概括两个时期文化特点的变化。答案:(1)唐朝文化政策开明,文艺创作上鼓励多样性,意识形态上三教并行,对文人较为宽容。-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