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33714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财政金融学院论文之各国金融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国金融制度论文姓名:周珝学号:1004014037 学院:10财政金融学院金融1班一、我国中央银行1 我国中央银行的历史演变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1948-1952年)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把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

2、,赋予其国家银行职能,承担发行国家货币、经理国家金库、管理国家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任务。 (2)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 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即全国的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3)从国家银行过渡到中央银行体制(1979-1992年) 1979年1月,为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植,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同年3月,适应对外

3、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改革了中国银行的体制,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1982年7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以此为起点开始了组建专门的中央银行体制的准备工作。 (4)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993年至今) 199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

4、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1998年,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撤销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同时,成立人民银行系统党委,对党的关系实行垂直领导,干部垂直管理。2003年,按照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 我国中央银行现状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

5、条件下产生的,以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因此,自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具有了不同于商业银行的特性和任务。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 1948 年 12 月 1 日组成。 1986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管理条例,第一次以行政法规形式赋予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即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

6、金融事务的国家机关。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为配合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发挥金融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于 1995 年 3 月 18 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次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2003 年 4 月,十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决议,使得我国中央央行的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需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中央银行独立性仍然不够,需要加强。3 我国中央银行存在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自 1984 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7、独立性不断增强。主要体现是:成立银监会,央行独立于财政部和其他政府部门,支行按经济区域设立等。但是,央行独立性仍然不强。 1、职能独立性欠缺:第一,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没有货币政策决策权。这是中央银行职能独立性欠缺的最主要表现。第二,中央银行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影响稳定币值这一目标的实现。2、政治独立性欠缺第一,组织独立性欠缺。首先,央行法律地位较低,隶属于国务院。其次,央行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3、经济独立性欠缺我国央行不能完全抵御不当融资要求。人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但没有规定违反该条的法律责任。第三十条

8、首先规定了央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书中又规定,国务院决定央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这为财政变相向央行融资提供了可能。4 我国中央银行未来建议由于立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漏洞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仍然受到政府严格控制, 不利其独立行使职权。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近年来提高中央银行独立地位的立法趋向和措施, 为强化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1) 在组织上最终目标是使其独立于政府, 隶属于全国人大这可以借鉴美国、德国和欧洲中央银行模式, 逐步改变人民银行现有隶属于国务院的关系,使之独立于政

9、府而直接对全国人大负责, 提高其法律地位。这样将大大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使其免受政府短期政策的左右, 克服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各种偏颇, 并与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时代潮流相一致。 (2) 在人事上使中央银行领导任期与政府首脑任期错开多数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法都规定: 中央银行领导成员任期与政府首脑任期错开, 并且逐年轮流和增补。为此, 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央行立法经验, 重新设计人民银行领导成员的任免程序,同时在修订的人行法中增设对行长任期、副行长人数规定的条款。 (3) 在决策上健全决策机构, 自主制定货币政策设立由央行官员和金融专家组成、具有自主决策权的最高权力机构, 不仅是美、德、澳

10、等国央行独立性强的重要表现, 而且也是英、法、日等国立法提高央行独立地位的主要措施。要从强化其决策权、减少其行政依附性、增强其各方面代表性考虑, 在人行法中明确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等。(4) 在资金运用上切断央行与财政之间的直接融资关系为防止货币财政发行, 西方各国央行法规多倾向于禁止央行向财政提供直接融资。财政赤字或短期头寸不足只能通过发行国债解决, 央行只能通过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为财政提供间接融资。为此, 建议在人行法中增补法律责任条文, 弥补人行法中仅有禁止财政透支的规定, 而无具体的惩罚制裁措施的不足, 从而理顺中央银行同财政部门的关系。 二、股票市场1 股票市场的

11、历史演变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 有近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 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按照市场成长的标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1990-1992),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成立,尽管首批挂牌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七只,总股本与流通市值也很小,规模非常有限,至1991年年底,沪深两市市价总值也只有109.19亿元。但是,上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从小柜台到大市场的新时期。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3-2

12、001),该阶段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政府行为成为股市最主要影响,1992年年底证监会成立后标志着市场监督开始规范化,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国情的股票市场制度,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制度。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国务院规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

13、办法。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经国务院的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06年9月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2 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 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 2004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 5 10 倍。 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 荡的直

14、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 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 2007 年 创下了历史最高的 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 1664.93 点。至 2008 年 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 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 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 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 中的信息捕捉能力。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 2005 年我国 69 家 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 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 2003 年、 2004 年首发 募资总额 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 2 倍。 2007

15、 年 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 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 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 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 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 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 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 在一些 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 但市盈率却非常高, 甚至达到 60

16、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 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 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 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虽然 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 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 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 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 、“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 而不断变化。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