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33609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 2、审题(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3、精读(带设问、获信息,联教材,列提纲) 4、作答(答出层次、完整、规范、面广点细) 明确题型: 1、叙述类:“简述”“概述”“试述”等(侧重“述”课本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有一定的概括性)2、分析类:“试析”“简析”“为什么”等(分析重在“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3、论证类:“试论”“说明”“谈谈你的看法”等(侧重“论”。摆典型史实,讲道理,来论证题目所给的 正确或错误的某一观点、结论)4、比较类:“对比

2、”“异同”“相同(不同)”等(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明比项,比大不比小,得结论(同总结规律、异总结特征)5、评价类:“评述”“评析”“ 评价”等(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历史事件、人物、历史观点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来。) 审题( 咬文嚼字法 )常用问法:(1)“根据材料X,指出(或概括、归纳)”(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3) 结合所学知识, (4)“综合x材料谈认识(紧扣材料主题、史实+理性思考后的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审关键词: (1)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 (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3)中心词

3、: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 (4)求答词: 须回答的具体方面 审分值: 审问题间及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解题思路示例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题型:综合型(分析、评价为主)主题:从形式上看属内涵式;从内容上看属时政与史实结合型(以经济文明为主题)。联教材: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专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审题(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2009年绍兴一模)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

4、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伯恩斯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4分)2、用心“四审”。(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时地人、国、主体)(3)审答项语(4)审赋分(1)提示语:指向于“分析”(2)限定语(时地人、国、主体):“当时”、“西欧”、“经济发展”、“社会平稳”(3)答项语:“哪些问题”、“不利影响”(4)审赋分:“2+2”分;“2+2”分;问与问之间是因果关系(5)考查意图:工业革

5、命完成后,西欧的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3、精读(带设问、获有效信息,联教材,列提纲2009年一模历史参考答案:(1)存在问题:弱势群体生活缺乏必要保障;(2分)缺乏适当的政治诉求渠道。(2分)不利影响:劳动人民购买力下降,影响产品供求平衡。(2分)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分化严重。(2分)(只笼统回答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最多只给2分) 4、作答(答出层次、完整、规范、面广点细)高三XX同学的答案A、问题:社会贫富差距大; 工人阶级生活困苦,受剥削,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福利体制缺乏 工人的合法抗议被剥夺。B、影响:经济:市场无序、经济秩序混乱,成为经济危机隐患;社会: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6、。(二)怎样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A、材料解析的能力要求: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B、材料解析题的几种类型: 材料文字型 材料表格型 材料图片型 材料探究型【例题与解析】怎样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看清问题(本题问作用) 解读材料(语文阅读分析法。长文分段;短文分句;一句分成份。引言,材料出处。括号-注释;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看;透过表面语言,深入认识) 找出各层意思与设问问题相近的。 对挑出的层意要进行处理,不能把原文

7、抄成答案。考试考查学生的能力就在于此。 处理材料时注意:同类的要概括,能够对应教材知识的要对应。 作答时要注意:语言简洁不重复,尽量用教材的表述,材料里的关键词要保留。例1(材料文字型案例).(08海淀二模)万里长城作为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不仅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秦统一后,“利用地势,修缮、增补旧秦、赵、燕长城,并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今鸭绿江长城的修建不仅有益于长城以南的农业民族,亦有益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由于长城的存在,基本上制止了游牧民族无休止地南下掠夺,大大减少了南北民族间的互相杀伐、争斗。民族间补充

8、物质需求的方式逐步由暴力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不可否认,长城曾是民族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但它亦是民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关系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8分) 1、保护了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也有益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 2、长城起到军事防御作用,减少了南北民族间的战争; 3、民族关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南北民族间和平有序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相处,民族融合。短评:语言要概括,答案来自于材料,有联系教材知识(长城的作用,民族融合),不用材料原句,但保留关键词。 例2(材料表格型)

9、 (2004年高考上海卷第29题)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3140.0400.02724.016.01860998.1177.2788.432.51820100.002.722.375.01700合计黑种人口白种人口土著人口时间(年)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问题:(1)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要点:(1)趋势:土著人

10、口聚减,白种和黑种人口剧增或成为当地的主体,人口总数大辐上升。(2)影响: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商品经济和近代制度(或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形成了美利坚民族提示(材料表格型)解题的一般思路是:(1)变化看数据:横要看+纵也看 (“趋势”、“状况);数据的变化(注意动态词的使用)。(2)答案看文字:注意表和分栏的名称;(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数据变化的深层信息(4)原因或影响要看时间。实战演练一题实战演练:2003年 全国高考历史科上海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

11、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问题:(共6分) (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例3(材料图片型):、03年全国卷透过材料一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分析:1、骆驼、驿使(表层信息)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深层信息) 2、用犁耕田、妇女采桑(表层信息)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深层信息)3、骆驼、驿使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深层信息)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3)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8分

12、)答案:棉纺织业成为新兴工业;煤、铁工业快速崛起;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8分)提示(材料图片型)解题方法:1、文物图片,显性信息,对此我们只需要抓住其外形和文物上附着的文字、图案即可。隐性信息解题时需要把它当成文物实物,充分想象能从这一实物中获取的信息。例:西周晚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把图片想象成真正的文物);或者结合时代特征挖掘深层信息。2.多幅图片要把握图片之间的联系3、历史地图,应抓住地图反映的主题内容,掌握其分布情况,或反映的基本局势 ,地图中所有文字提示。 (三)答题:遵循的几个原则1、形成答案的素材:材料、教材、递进关系、思维能力2、审好设问,分值。问

13、什么,答什么,简明扼要。3、语言准确、规范,逻辑紧密、史论结合。4、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层次性(分时间、空间、分类别)5、克服思维定势,史学观点的运用。6、答案书写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工整化”例7(08西城期末) 通过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赢得百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合作做出的努力。 努力:发表“八一宣言”(史实),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题干相关的结论)。 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14、。 “七七事变”后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 全面抗战爆发后,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有的同学这样作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史实错误) 1933年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无关国共合作,概念错误,两个人不代表党的努力) 1935年八一宣言(有史无论) 1935瓦窑堡会议(有史无论)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史无论) 1937七七事变后发表抗日宣言(不突出合作) 1937年国民党庐山讲话表示抗日(主语不对) 1937年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主语不对) 这位同学费了半天劲,好像都沾边了,但是只得了1.5分提示: 学生存在的问题:罗列史实,有史无论;不紧扣题目要求,共产党是主语;答案不扣“为合作的努力” 我们做题时应当注意:不能孤立地罗列史实,不能只写名词,要把史实与结论相结合,还要紧扣题目。为预防错误,除非题目要求,尽量不写具体时间,但要依照题目要求把史实分期,体现层次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