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

上传人:don****000 文档编号:13333125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背景 1 政治基础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 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戊戌变法的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发生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发展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高潮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结局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公车上书 万国公报 强学会遗址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政治派别之一 以康有为 严复 梁启超 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

2、 主张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振兴国家而得名 意即 举子上书 汉朝时 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 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 公车 在这里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 因此历史上就称为 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 民族危机加重时间 1895年春地点 北京代表 康有为 梁启超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准备 上书皇帝 1895年公车上书 创办报刊 万国公报 成立维新团体 强学会等目的 上书光绪皇帝 反对同日本议和 请求变法图强结果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失败 1858年3月19日 1927年3月31日 字广厦 广东南海人 人称 康南海 清光绪年间进士 官授工部主事

3、出身于士宦家庭 乃广东望族 世代为儒 以理学传家 近代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 社会改革家 书法家和学者 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 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 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康子篇 新学伪经考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康广仁 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 国闻报 和天津的 时务报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 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 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重要文章

4、变法通议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等均发表于此报 国闻报 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 刊登国内各省要闻 如 保国会章程 等 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 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 天演论 等 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 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 与上海 时务报 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的诏书 宣布 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 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 著为国是 以定众向 明定国是 诏的颁布 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 也拉开了震惊中外的 百日维新 的序幕 1 时间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2 变法开始的标志 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3 主要内容 4

5、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帝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谭嗣同等 戊戌六君子 被杀害 戊戌变法失败 从光绪帝发布诏书开始变法 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变法开进行了103天 又称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戊戌六君子 慈禧太后 1835 1908 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 逮捕了维新派人士 掌握清政府全权 戊戌变法失败 失败 谭嗣同1865 3 10 1898 9 28湖南长沙浏阳人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 快哉 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勇

6、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实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又没有自己的军队 失败原因 教训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 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的意义 维新派鼓吹民权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并在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等领域提出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 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为目标 进

7、行广泛的宣传鼓动 希望通过改革 使中国走向独立 民主和富强 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 主张兴民权 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 诸如解放思想 变革观念 建立社团 兴办学堂 创办报刊 提倡女学 改易风俗等 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正规地说 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 资产阶级的新学术 哲学 历史学 经济学 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 诗界革命 文体革命 小说界革命 戏剧改良 等相继而起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无论在内容上 还是形式上 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 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 要求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交通/物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