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19秋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平时作业3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333125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大19秋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平时作业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大19秋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平时作业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大19秋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平时作业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秋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平时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0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A.需求层次B.激励程度C.精神状态D.主导需求正确答案:D2.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循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惯例B.惯例C.原则D.强化正确答案:C3.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职工的()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感情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正确答案:B4.假设你召集下属开会,研究解决领导所布置的一项紧急任务,结果其中有位比较罗嗦的人大讲特讲与主体无关的教条理论

2、,耽误很多时间,你应该如何应付这种情况为好()A.任其讲下去,让其他与会者群起而攻之B.不客气的打断其讲话,让别人发言C.有策略的打断其讲话,指出时间宝贵D.允许其畅所欲言,以表示广开言路正确答案:C5.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 )A.权责对等原则B.命令统一原则C.集权化原则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正确答案:B6.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 )

3、A.义气B.法律C.和气D.伦理道德正确答案:D7.影响管理伦理的主要因素中,最不应该包括的是( )A.当地所实行的经济制度B.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C.行为本身所涉及伦理问题的严重程度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正确答案:A8.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B.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分开来C.能力的大小与贡献的多少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D.贡献往往是努力程度和能力强度的函数。因此,贡献考评可以成为决定管理人员报酬的主要依据正确答案:C9.提出领导者应具备五种激励特征、八种品质特征

4、的是()A.亨利B.鲍莫尔C.吉沙利D.戴维斯正确答案:C10.一般来说,非正式组织最不可能满足下列哪些需要()A.生理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自尊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A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竞争对手基本情况研究包括( )A.竞争对手的数量B.竞争对手的分布C.竞争对手的领域D.他们各自的规模、资金、技术力量等正确答案:ABCD2.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有( )A.组织精神B.组织价值观C.组织制度D.组织形象正确答案:ABD3.头脑风暴法实施的原则有( )A.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B.建议越多越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C.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D.可以补充和

5、完善已有的建议使它更具有说服力正确答案:ABCD4.过去的决策会影响现在的决策是因为( )A.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B.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C.过去的决策都是目前的管理者制定的D.过去的决策给组织内部的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正确答案:BD5.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 )A.花费较多的时间B.产生群体思维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D.责任不明确正确答案:ABD6.核心目标( )A.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B.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C.有效的核心目标反映了为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D.表达了公司的灵魂正确答案:ACD7.通过_等方法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A.独立思考B.头脑风暴法C.名义小组技术D.德尔菲技

6、术正确答案:BCD8.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 )A.内部和外部后勤B.生产作业C.市场营销和销售D.服务正确答案:ABCD9.计划具有以下那些方面的性质( )A.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B.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C.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D.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正确答案:ABCD10.下列属于非例行活动的是()A.新产品的研发B.品种结构的调整C.工资制度的改革D.生产规模的扩大正确答案:ABCD以下内容可以删除:我们知道立法活动的论后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间的衡量。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衡量的是公共利益、道德秩序与个人的意思自治,其法律结果应当衡量的是当事人对利益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责

7、任程度以及其应适当承受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结果却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里适用同样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无的。如果不区分两者的法律后果,那么二者的法定情形的重构从现实层面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了。首先,笔者认为应当调整现行婚姻无效与可撤销规定的溯及力在题。溯及力涉及到对之前婚姻事实的法律认可状况。如果溯及既往,那么婚姻关系自成立起无效,从而导致因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其他一切行为也将陷入纠纷,对于与之有交易的第三人来讲将面临不可预测的法律法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不同法定情形的违法程度区分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在笔者对于无效婚姻法定情形重构之后,只剩下重婚、近亲婚

8、姻以及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婚姻三种,本以为可以完全适用的无效婚姻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的规定,但是在引入责任要素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无辜方的情况,如重婚情形中被重婚的一方不知对方已有配偶,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被重婚者依然与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婚姻自始无效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规定对被重婚者不公平,也不利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参虑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区分不同的溯及力,由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承担婚姻自始无效的后果,无辜一方则自法院宣告无效之日起婚姻开始无效。实际生活中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人可能是当事人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可统一适用上无规则,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笔者对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重

9、构之后扩充了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患禁婚疾病的婚姻、欺诈的婚姻与重大误解的婚姻。笔者认为此部分也不可以完全重构为“婚姻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生效”。因为尽管重构后的可撤销婚姻制度所保护的个人私益要件,但是其中当事人还是有过错方与无辜方的区分,适用同种法律后果依然不公平,应当根据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有无、大小区别对待,重构为“对婚姻被撤销有责任的,适用婚姻自始无效规定,无责任的适用撤销之日起无效。”其次,笔者认为对婚姻无效与被撤销后的财产分割应方式当加以丰富。我国现在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中对财产的规定非常单一,忽略了当事人在该婚姻因违法导致无效过程中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采取各打五十

10、大板的做法不利于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婚姻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后的财产分配中应当参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以此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分割方案。换句话说主要从“是否知道存在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和“对法定事由是否有过错”这两个维度来参虑财产的划分。第一种情况,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既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的法定事由,又对此事由有过错的,适用现行的规定,即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裁判。第二种情况,对于仅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事由但没有过错的当事人,在财产分配过程中应当少分,而不论是否属于弱国一方。因为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太严重,应当予以更加不利的法律后果。第

11、三种情况,对于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法定事由但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境如当事人婚前不知自己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而后导致婚姻可撤销,可以适用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第四种情况,对于既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要件存在,对此又没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当适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因为以上情形中,当事人对社会公益和法律秩序的破坏很小,甚至是无辜的,应当适用更为有利的法律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当事人不知的状态需要一直持续到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否者将构化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最后,对于子女抚养在题一律适用与离婚时一样的对子女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最新版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但是该制度太过简略,有很多的

12、缺漏需要填补。首先,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置就目前来看已经稍有过时,国家对于婚姻的干预过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一些新的情况也没有规定进来;其次该制度的诉讼程序中的请求权人范围不本以囊括应有之人;再次,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没有区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在题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针对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做了调整建议,建议保留重婚与近亲婚姻这两种情形依然属于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建议将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和患有禁婚疾病的婚姻划入可撤销婚姻的调整范围,此外针对可撤销婚姻还扩充了因欺诈和重大误解而缔结的婚姻;其次针对无效婚姻的确认程序,提出增加检察院和基层组织为无效婚姻的申请权人;再次针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笔者提出增设构构制度针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的无辜方当事人予以构构,增设补正制度针对特定情形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予以合法化的承认,同时引入当事人主观要素和责任要素,依据这两个因素区别参虑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