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3096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血病形态分型PPT课件(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血病 白血病临床特征发热贫血出血浸润 由于白血病细胞起源 分化和生物学行为不同 构成了白血病的异质性 因此急性白血病的全面 正确分型是准确 及时治疗的前提 传统的白血病诊断和分型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血细胞形态和分类及化学染色检查来确定的 根据白血病自然病程长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按细胞起源不同又可分为髓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以及特殊类型等不同类型白血病 随着血液病在发病机理 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进展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 表1急性白血病分型的三个发展阶段 FAB分型1976 M MIC分型1986 MIC WHO分型2001 MICM

2、 一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 FAB分型法依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两大类型 ALL根据细胞大小及形态又分为L1 L3三种亚型 AML按细胞类型不同又分为M1 M7七型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 直径 12 m 为主 核形多规则 染色质较粗而一致 胞质少 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阴性 L2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 直径 12 m 为主 有时大小不等 核形不规则 染色质疏松而不一致 胞质常较多 有些细胞深染 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大小较一致 核形较规则 染色质均匀细点状 胞质较多

3、 深蓝色 空泡多明显 呈蜂窝状 1 血象 2 骨髓象 多数白血病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 以原始细胞为主 而较成熟的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 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 形成所谓 裂孔 现象 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AML是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增生疾病 将原始细胞 20 即归于AML范畴内 多应用细胞形态为主的FAB分类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 M1骨髓中原粒细胞 I II型 0 90 非红系 早幼粒细胞很少 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I型 典型原粒细胞 胞浆中无颗粒 II型 有原粒细胞的特征 胞浆量少 有少量细小的颗粒 M2分两型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 I II型 0 30 0 10 单核细胞

4、0 30 其胞核常有核仁 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 M3骨髓中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0 30 非红系 其胞核大小不一 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 由于颗粒大小不等又分为两型 即 粗颗粒型 M3a 嗜苯胺蓝颗粒粗大 密集甚或融合 可有较多的Auer小体 有时呈柴束状排列 细颗粒型 M3b 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M4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此型白血病骨髓中及外周血中有粒系及单核细胞系两种细胞均增生按原粒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 可分为四种类型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原幼单和单核细胞 0 20 非红系 M4b 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 0 20 非红系 M4c 原始细胞既具

5、粒系 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 0 30 M4Eo 除上述特点外 有异常嗜酸性粒细胞 颗粒粗大而圆 着色较深 增多 占0 05 0 30 M5单核细胞白血病根据分化程度 分二型 未分化型 M5a 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 非红系 0 80 部分分化型 M5b 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 0 30 非红系 原单核细胞0 50 且常有形态学异常 原粒细胞 I II型 或原 幼单核细胞 0 30 非红系 血片中原粒 I II型 或原单核细胞 0 05 骨髓非红系中原粒或原 幼单核细胞 0 20 M7巨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7a 外周血有原巨核 小巨核 细胞 骨髓中原巨核细胞 0 30非红系 须有组化电镜或

6、单克隆抗体证实 骨髓细胞少 往往干抽 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 网状纤维增多 分化型 M7b 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AML M6 AML M6 AML M6 AML M7 AML M7 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化学染色特征POXPASNAS DCENAS DAE NaF NAP急淋 L1 L3 不抑制 急粒 M1M2 不抑制 急早幼粒 M3 不抑制 急粒单 M4 部分抑制 或 急单 M5 抑制 或 红白血病 M6 幼红细胞急巨 M7 AML M5NAS DCE染色 AML M5NAS DAE NaF AML M5POX染色 AML M5PAS染色 AML M6PAS染色

7、AML M7PAS染色 二 白血病MIC分型 1986年FAB协作组提出了MIC分型法 形态学 morphology M 免疫学 immunology I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C 该分型法以形态学为基础 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作补充 相互结合 使分型更趋精确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 粒细胞 单核细胞系红细胞系巨细胞系T淋巴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MPO 抗血型糖CD41a CD41b CD7 CD5 CD19 CD13 CD33 蛋白H CCD61 CD2 CD3 CD10 CD15 M2 M4 M6 CD42b CD42c CD4 CD8 CD20 CD14 M4 M5 M

8、7 CD1a CD21 CD34 M0 M1 ALL CD22 HLA DR 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分型免疫学表现HLA DRCD2CD5CD10CD19CD20SmIgT细胞 前前B细胞 普通B细胞 前B细胞 B细胞 ALL CD2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单克隆抗体M1M2M3M4M5M6M7HLA DR CD34 CD33 CD13 CD11 NRCD15 NRCD14 NR血型糖蛋白 血小板GP b a b NR 未报道 AML MPO AML CD33 急性白血病免疫学分型抗原积分表积分T淋巴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髓细胞系1 5cCD3 sCD3 cCD22 sCD22

9、 MPO 组化 TCRCig Sig 抗MPO单抗CD191 0CD8CD20 CD24 CD13 CD14 CD33 CD65 0 5CD1 CD2 CD10 CD21 CD116 CD15 CD4 CD5 CD37 CD35 CD36 CD6 CD7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分类仍较复杂 免疫分型能提高分型的准确性 但不是疾病的诊断 理想分类法应该以形态学为基础 结合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提供信息 应用细胞遗传学的检查 尤其是高分辨分带技术的开展 将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又往前进一步 据报道有80 AML及ALL有染色体核型异常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拓宽 正显示染色体核型变化与基因异常密切相

10、关 其中以M3型的染色体t 15 17 及其PML RAR 基因 M2b型的染色体t 8 21 及其AML1 ETO基因和M4EO型染色体inv 16 及其CBF MYH11基因最有特异性 1 伴有特殊细胞遗传易位的AML 1 伴有t 8 21 q22 q22 AML AML1 CBF ETO的AML 2 伴有inv 16 p13 q22 或t 16 16 p13 q22 CBF MYH11的骨髓嗜酸粒细胞增多的AML 3 伴有t 15 17 q22 q11 12 PML RAR 及变异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4 伴有11q23 MLL 异常增生的AML 三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1、 一 诊断依据1 发病急 有出血 贫血 发热及骨痛等症状 2 常有胸骨压痛 淋巴结 肝脾肿大 可有头颅 睾丸等部位浸润体征 3 外周血象血红蛋白 血小板数常减少 白细胞数高低不等 可正常 增多或减少 尤其白细胞增多时 外周血中常出现较多的白血病细胞 4 骨髓中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部分可呈增生低下 但都以白血病细胞为主 某一系原始细胞 5 用瑞氏染色及过氧化物酶 碱性磷酸酶 糖原染色及非特异性脂酶等细胞化学染色可确定白血病类型 6 染色体 免疫学检查及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等检查 对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均有帮助 二 鉴别诊断1 MDS 三系细胞减少 原始幼稚细胞增多 但 30 2

12、AA 三系细胞减少 无原始幼稚细胞3 ITP 血小板减少 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PAIg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三联症 异淋增多 病毒抗体阳性5 巨贫 与M6鉴别6 急性粒缺恢复期 早幼粒增多 无Auer小体 二 慢性白血病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 病程发展较缓慢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脾肿大和白细胞增多 晚期可出现急性白血病的征象和血液学改变 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 血象 白细胞计数高在100 109 L以上 血片中大多为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 其余为分叶核 中幼粒 早幼粒和少数原始粒细胞 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增多 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轻度减少 血小板正常或增加 晚期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2

13、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 细胞分类与周围血相似 骨髓片中 可见到各期粒细胞 其中以中 晚幼粒为主 原粒细胞及早幼粒较正常增多 但一般不超过5 10 嗜酸和 或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红细胞系相对减少 粒 红约10 50 1 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早期常增多 晚期减少 90 患者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 4 染色体检查 Ph 染色体见于90 以上慢粒病人 Ph 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标志 少数慢粒病人Ph 染色体为阴性 根据有无Ph 染色体可将慢粒为Ph 阳性和Ph 阴性两大类 前者预后优于后者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脾大 血液学改变 Ph染色体阳性可作出诊断 其他

14、需要鉴别者有 其他原因引起的脾肿大 血吸虫病 肝硬化 脾亢等 类白血病反应 NAP反应强阳性 原发病控制后 类白血病反应随之消失 骨髓纤维化 NAP阳性 幼红细胞持续出现于血中 红细胞形态异常 泪滴状红细胞易见 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是由于单克隆小淋巴细胞扩增 蓄积浸润骨髓 血液 淋巴结和其他器官 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恶性疾病 1 血象 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 白细胞 10 109 L 超过100 109 L者不少 淋巴细胞占50 以上 绝对值 5 109 L 以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2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淋巴细胞 40 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免疫分型 多数为B细胞性 T细胞者少 染色

15、体 约50 患者有染色体异常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血象 正细胞正色素贫血 白细胞计数 10 109 L 分类 淋巴细胞 50 绝对值 5 0 109 L 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 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2 骨髓象 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 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明显 占40 以上 原 幼稚淋巴细胞 10 红系 粒系相对减少 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 3 血免疫球蛋白减少 或为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为IgM型 轻链或 轻链检测阳性 鉴别诊断应与结核性淋巴结炎 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毛细胞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鉴别 三 特殊类型白血病 一 多毛细胞白血病 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

16、细胞增殖性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多见 与慢淋不同的是淋巴结多不肿大 而脾进行性肿大 其中半数为巨脾 血象常呈全血细胞减少 部分病例白细胞正常或增高 血片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多毛细胞 其特征是形态类似大淋巴细胞 但胞浆周边有伪足突起或呈锯齿状或散乱不齐 部分病例可见毛发状伸出 核圆或肾形 染色质或致密或疏松 偶见核仁 骨髓穿刺由于骨髓网状纤维增生 常为 干抽 图片呈三系减少 可见数量不等的多毛细胞 二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是一种淋巴细胞恶性增生的慢性白血病 常发生在老年人 起病缓慢 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消瘦 纳差 盗汗 乏力及上腹部不适 淋巴结一般不大 脾肿大较突出 常为巨脾 大多数病例为B细胞型 少数病例为细胞型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常 100 109 L 血和骨髓中可见大量幼淋巴细胞 多 60 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而被左旋石酒酸完全抑制 非特异性酯酶阴性等特征 可与多毛细胞白血病区别 三 成人T细胞白血病 是一种少见的T细胞受累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本病由人类嗜T细胞病毒所致 好发于成年人 以中 老年人为主 临床表现多样 除脏器浸润外 常有皮肤浸润 溶骨性损害及高钙血症 典型病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