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3068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仙桃市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第II题(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我国古代桥梁,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几千年来,历代人民辛勤劳动和反复实验,并且勤于改进,勇于创新,于是在长河急流、风涛鼓荡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美观的长桥,飞跨两岸。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为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在统一中国后,虽然

2、国祚短促,但为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承秦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东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灿烂发展时期,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创造了砖结构体系及以石料为主体的石结构,而演进为新的拱券结构。在建筑艺术造型方面,又融合了佛教东渐的宗教色彩。秦汉两代,大兴土木,阿房未央,巍峨壮丽,大大开拓了建筑群的总体设计规模和个体建筑的高大形象。这时修建在都城的渭桥、灞桥,不仅长大宽广,而且饰以勾栏,植柳成阴,实用功能与艺术美化,交融而结成一体。春秋末战国初期,我国冶炼技术发展,同时出现了生铁和冶炼铁,出现了铁器。铁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的利用,为大量的石桥建造提供了

3、物质条件。首先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而石料用于桥梁建筑的重大意义,则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就应运而生,在实用、经济、美观各方面都起着划时代作用。石拱石梁桥的大量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梁使用寿命,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晋泰康三年的七里涧旅人桥,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出现,而是石拱建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作品之一。汉画像砖“裸拱”,无拱上建筑的裸拱拱券的出土,证明了汉代已有石拱。述征记:“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荷水,卒百官以下提石以填之,俄而梁成。”这是说由于“弗行旧道”,所以临时提石成梁。传说中又有始皇在海中立柱建桥的故事,海上架桥,在当时的条件

4、下是不可能的,但足以说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是有遇水架桥的愿望和相应措施的。实际上,战国时期已大规模造桥,除秦国李冰建七星桥外,史记滑稽列传记战国魏人西门豹为邺城令:“发展凿十二渠十二渠经绝驰道。”汉赵充国治军屯田,建桥七十二座,都是说明当时修建桥梁已十分普通。汉书薛广德传载广德谏阻文帝御楼船,称“乘船危,就桥安”,则在当时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已确认从桥上通过,不仅便利,而且安全。由此,也说明当时的造桥技术,已给人以安全可靠的信心。在这一时期里,汹涌宽阔的黄河上,架起了第一座蒲津渡浮桥。在四川产竹之乡,出现了竹索笮桥,标志着公元纪年初期,梁、拱、吊,桥梁的三大基本体系已在我国形成。(节选自茅以升中

5、国古桥技术史概论)1下列对秦汉时期为桥梁建筑作出的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社会政治方面,秦为国家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汉代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为桥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B东汉时期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创造了砖结构体系及以石料为主体的石结构,而演进为新的拱券结构。C在建筑艺术造型方面,巍峨壮丽的阿房未央,融合了佛教东渐的宗教色彩,大大开拓了建筑群的总体设计规模和个体建筑的高大形象。D修建在都城的渭桥、灞桥,不仅长大宽广,而且饰以勾栏,植柳成阴,实用功能与艺术美化,交融而结成一体,是这一时期桥梁的代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春秋末战国初期,生铁和冶炼

6、铁的出现和利用,大大推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的利用,为大量的石桥建造提供了物质条件。B述征记中“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荷水,卒百官以下提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临时提石成梁的说法,证明那时已有石拱桥的存在。C“十二渠经绝驰道”,证明十二渠经过“驰道”处必须建桥;赵充国治军屯田,建桥七十二座,说明汉代修建桥梁更是十分普通的事。D汹涌宽阔的黄河上架起的第一座浮桥,四种产竹之乡出现的竹索笮桥,都是不同桥梁类型的标志,对桥梁基本体系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桥梁建设中的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来看,石拱桥的建造应该在木构桥梁的建造

7、之后。B由于使用石料建筑桥梁的意义重大,所以石拱桥就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建造,在实用、经济、美观各方面都起着划时代作用。C七里涧旅人桥是石拱建造技术相当成熟的作品之一,标志着当时的建造者在桥的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科学水平。D“乘船危,就桥安”,即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行桥安全有了认识,也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桥的安全性问题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遛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

8、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制也。”朝廷是之,薄其过。熙宁

9、初,拜天章阁待制。西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将以众寡不敌敌:相当。B纬坐责降坐:因犯罪。C诘问不屈屈:屈从。D令

10、农隙自诣吏隙:空闲。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妨其农时者必遣归租税皆先期而集师中为脱桎梏许日输所负比终岁,逋者尽足而使善战者中居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师中有胆识。15岁时,就敢于上密封奏书论说当时政事,在他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被责罚贬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补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B李师中敢于坚持己见。夏国因为宋朝每年按例赐予的财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边界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诏给官吏说可以,李师中却主张按照旧例执行。C李师中很有战略眼光。针对西夏的进犯,李师中选择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边塞上,而让善于作战的人处于中间地带,他

11、的抗敌策略实行后,常常获胜。D李师中志向高远。每次进见皇帝,大多陈奏天人之际、群臣大节,要求以进贤人斥退不良之徒作为宰相考查政绩的依据,因此不被人所接受而屡次遭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10分)(1)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制也。”朝廷是之,薄其过。(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注此诗当是大历二年在夔州瀼西所作,此时杜甫过着一种耕种自食的生活。青女:司霜的女神。赐被:汉宫仪载,尚书郎入直,朝廷赐被御寒。这里自述虽身为郎官但因远离朝廷而得不到赐被之恩。8此诗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9本诗表达了

12、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后四句诗加以简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有的诗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如柳永雨霖铃“_,_,_”;白居易琵琶行“_,_”皆为以景托情。11雨果是法国伟大作家,他在_中塑造了敲钟人加西莫多这样一个外表丑陋却内心美好的人物形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1分)大 兵梁晓声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了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上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

13、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了。其实,普通的“大兵”们,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冻死在路上。于是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带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的笑笑说:“大爷你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

14、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女孩戴。 少女说:“谢谢。”他说,“不用谢。我是兵嘛,应该的。” 一个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自己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到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下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一个男人按着了打火机。他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的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到不肯了呢? 兵沉默了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的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