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17秋学期《直流自动控制系统》在线作业2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333003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大17秋学期《直流自动控制系统》在线作业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大17秋学期《直流自动控制系统》在线作业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大17秋学期《直流自动控制系统》在线作业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秋学期直流自动控制系统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配合控制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主回路采用反并联接线,除平波电抗器外,还需要( )个环流电抗器。A. 2B. 3C. 4D. 1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2. 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在强迫建流阶段,两个调节器的状态是( )A. ASR饱和、ACR不饱和B. ACR饱和、ASR不饱和C. ASR和ACR都饱和D. ASR和ACR都饱和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3. 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启动建流阶段,如果电流环响应过快,电枢电流急剧上升,为了保护电机,我们可以增加一个( )A. 转

2、速变化率环B. 激磁电流环C. 电枢电压环D. 电流变化率环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4.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突加阶跃给定的启动的过程中,恒流升速阶段时,下列哪个调节器的输出处于限幅状态( )。A. 激磁电流调节器AFRB. 电流调节器ACRC. 转速调节器ASRD. 反电动势调节器AER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5. 在调磁调速下,电动机保持恒定的参数是( )。A. 电枢电流B. 输出功率C. 电枢电压 D. 激磁电流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6. A. 1B. 0C. 1+KD. 1/(1+K)(K为开环放大倍数)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7. 下列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中,应用最广的

3、是_。A. 降电压调速B. 变极对数调速C. 变压变频调速 D. 转子串电阻调速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8. 闭环系统的静特性优于开环系统的机械特性,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_。(1)在相同的负载下,闭环系统的转速降落仅为开环系统转速降落的1/(1K);(2)理想空载转速相同时,闭环系统的静差率是开环系统静差率的1/(1K);(3)在静差率相同时,闭环系统的调速范围是开环系统调速范围的(1K)倍;(4)闭环系统设置放大器后,才能获得以上各方面好的性能。A. (1)(2)(3)B. (1)(2)(4)C. (2)(3)(4)D. (1)(2)(3)(4)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9. 电压负反馈主要

4、补偿_上电压的损耗。A. 电抗器电阻B. 电源内阻C. 电枢电阻D. 以上皆不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10. 普通逻辑无环流(既无推b又无准备)可逆调速系统中换向时待工作组投入工作时,电动机处于( )状态。A. 回馈制动B. 反接制动C. 能耗制动D. 自由停车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二、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带有积分调节器的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中,当负载增加时,积分器输出电压Uct先减小后增大。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2. 独立励磁控制系统,其磁场回路采用磁场电流反馈单闭环控制,由另外一个电位器作为激磁电流给定A. 错误B. 正确 满

5、分:5 分正确答案:B3. 有环流电枢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配合控制是指,对于正反两组晶闸管,当一组工作在整流状态时,让另一组处于待逆变状态,并由控制系统保证整流电压和逆变电压具有一定的配合关系,以实现无直流环流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4.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突加阶跃给定的启动的过程中,当电机的转速反馈值与转速给定值相等时,ASR调节器将退出饱和状态。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5. 它组制动阶段分为反接制动、回馈制动、反向减流三个子阶段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6. 工程设计方法中所谓II型典型系统(三阶典型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A

6、.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7. 电流变化率环作为系统的内环,它可以对电流变化率进行限制和控制以及对环内的扰动能及时补偿,但是会减缓电流环的调节作用。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8. 减小系统超调量的做法一般有加给定积分器、加给定滤波器和引入微分反馈三种方式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9.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的过程中,若把转速环设计成二阶典型系统,则ASR要选用比例调节器,此时系统是有静差系统。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10. 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响应,调节时间又称为过渡过程时间,用它来反映整个调节过程的快慢A

7、.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以下内容可以删除:我们知道立法活动的论后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间的衡量。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衡量的是公共利益、道德秩序与个人的意思自治,其法律结果应当衡量的是当事人对利益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责任程度以及其应适当承受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结果却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里适用同样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无的。如果不区分两者的法律后果,那么二者的法定情形的重构从现实层面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了。首先,笔者认为应当调整现行婚姻无效与可撤销规定的溯及力在题。溯及力涉及到对之前婚姻事实的法律认可状况。如果溯及既往,那么婚姻关系自成立起无效,从而导致因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其他一切行

8、为也将陷入纠纷,对于与之有交易的第三人来讲将面临不可预测的法律法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不同法定情形的违法程度区分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在笔者对于无效婚姻法定情形重构之后,只剩下重婚、近亲婚姻以及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婚姻三种,本以为可以完全适用的无效婚姻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的规定,但是在引入责任要素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无辜方的情况,如重婚情形中被重婚的一方不知对方已有配偶,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被重婚者依然与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婚姻自始无效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规定对被重婚者不公平,也不利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参虑双方当事人的责

9、任区分不同的溯及力,由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承担婚姻自始无效的后果,无辜一方则自法院宣告无效之日起婚姻开始无效。实际生活中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人可能是当事人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可统一适用上无规则,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笔者对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重构之后扩充了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患禁婚疾病的婚姻、欺诈的婚姻与重大误解的婚姻。笔者认为此部分也不可以完全重构为“婚姻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生效”。因为尽管重构后的可撤销婚姻制度所保护的个人私益要件,但是其中当事人还是有过错方与无辜方的区分,适用同种法律后果依然不公平,应当根据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有无、大小区别对待,重构为“对婚姻被撤销有责任的,适用婚姻自始无效规定

10、,无责任的适用撤销之日起无效。”其次,笔者认为对婚姻无效与被撤销后的财产分割应方式当加以丰富。我国现在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中对财产的规定非常单一,忽略了当事人在该婚姻因违法导致无效过程中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不利于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婚姻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后的财产分配中应当参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以此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分割方案。换句话说主要从“是否知道存在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和“对法定事由是否有过错”这两个维度来参虑财产的划分。第一种情况,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既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的法定事由,又对此事由有过错的,适用现行的规定,

11、即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裁判。第二种情况,对于仅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事由但没有过错的当事人,在财产分配过程中应当少分,而不论是否属于弱国一方。因为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太严重,应当予以更加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三种情况,对于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法定事由但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境如当事人婚前不知自己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而后导致婚姻可撤销,可以适用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第四种情况,对于既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要件存在,对此又没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当适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因为以上情形中,当事人对社会公益和法律秩序的破坏很小,甚至是无辜的,应当适用更为有利的法律制度。但是

12、需要注意的时,当事人不知的状态需要一直持续到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否者将构化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最后,对于子女抚养在题一律适用与离婚时一样的对子女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最新版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但是该制度太过简略,有很多的缺漏需要填补。首先,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置就目前来看已经稍有过时,国家对于婚姻的干预过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一些新的情况也没有规定进来;其次该制度的诉讼程序中的请求权人范围不本以囊括应有之人;再次,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没有区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在题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针对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做了调整建议,建议保留重婚与近亲婚姻这两种情形依然属于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建议将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和患有禁婚疾病的婚姻划入可撤销婚姻的调整范围,此外针对可撤销婚姻还扩充了因欺诈和重大误解而缔结的婚姻;其次针对无效婚姻的确认程序,提出增加检察院和基层组织为无效婚姻的申请权人;再次针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笔者提出增设构构制度针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的无辜方当事人予以构构,增设补正制度针对特定情形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予以合法化的承认,同时引入当事人主观要素和责任要素,依据这两个因素区别参虑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