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19春学期《行政法学Ⅱ》在线作业1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332993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大19春学期《行政法学Ⅱ》在线作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大19春学期《行政法学Ⅱ》在线作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大19春学期《行政法学Ⅱ》在线作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秋学期行政法学在线作业1-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0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立法只具有行政性质B.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C.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性质,同时也具有立法的性质D.行政立法完全等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正确答案:C2.下列选项中,对公务员处分最重的是( )。A.记过B.撤职C.记大过D.降级正确答案:B3.行政权的存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是指 ( )A.行政公开性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C.行政合理性原则D.行政比例原则正确答案:B4.某公务员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其行

2、为违反了( )。A.组织纪律B.廉政纪律C.政治纪律D.道德纪律正确答案:A5.下列不属于中央行政机关的是( ) 。 A.国务院B.国务院各部委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直属机构正确答案:C6.下列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有( )。 A.税收征收B.建设资金征收C.资源费征收D.赞助费征收正确答案:D7.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C.街道办事处与某企业签订合同D.天气预报正确答案:B8.关于行政复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被申请人应自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10日提出书面答复B.行政复议必须进行听证C.行政复议审理期间为一年D.行政复

3、议申请期间为60日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行政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行政法是调整社会组织内部行政关系的法B.行政法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的法C.行政法的法源形式众多D.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正确答案:A10.行政主体对其所属的国家公务人员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属于( )。A.外部行政行为B.内部行政行为C.抽象行政行为D.监督行政行为正确答案:B11.法律对行为适用条件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执行的行政行为是( )。A.依职权行为B.自由裁量行为C.羁束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正确答案:C12.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D

4、.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正确答案:A13.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 )A.行政征收B.行政没收C.行政征用D.查封、扣押正确答案:B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承担行政处分的方式的是( )。A.记过B.行政处分C.赔偿损失D.降职正确答案:C15.强制隔离戒毒属于下列哪一性质的行为?( )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措施C.行政强制执行D.行政许可正确答案:B二、 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1.行政许可是( )。A.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B.授益性的行政行为C.要式的行政行为D.解除禁令的行政行为正确答案:ABCD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有( )。A.罪刑相当原则

5、B.程序正当原则C.行政合法性原则D.行政合理性原则正确答案:BCD3.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C.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D.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正确答案:ABC4.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人身自由罚B.执行罚C.财产罚D.声誉罚正确答案:ACD5.行政指导的作用有( )。A.对强制性行政行为的补充作用B.辅导和促进作用C.协调和疏导作用D.预防和抑制作用正确答案:ABCD三、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公司营业执照许可属于特许A.对B.错正确

6、答案:B2.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授权A.对B.错正确答案:A3.法国有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A.对B.错正确答案:A4.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A.对B.错正确答案:A5.行政机关单方面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只能在公共利益需要的限度以内行使A.对B.错正确答案:A6.美国“行政法之母”。A.对B.错正确答案:B7.行政法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有关部门A.对B.错正确答案:B8.行政权具有强制性。A.对B.错正确答案:A9.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法,只有在法治国条件下才能产生。A.对B.错正确答案:A10.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可

7、以公开A.对B.错正确答案:B以下内容可以删除:我们知道立法活动的论后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间的衡量。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衡量的是公共利益、道德秩序与个人的意思自治,其法律结果应当衡量的是当事人对利益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责任程度以及其应适当承受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结果却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里适用同样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无的。如果不区分两者的法律后果,那么二者的法定情形的重构从现实层面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了。首先,笔者认为应当调整现行婚姻无效与可撤销规定的溯及力在题。溯及力涉及到对之前婚姻事实的法律认可状况。如果溯及既往,那么婚姻关系自成立起无效,从而导致因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其他一切行为也将陷入纠纷

8、,对于与之有交易的第三人来讲将面临不可预测的法律法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不同法定情形的违法程度区分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在笔者对于无效婚姻法定情形重构之后,只剩下重婚、近亲婚姻以及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婚姻三种,本以为可以完全适用的无效婚姻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的规定,但是在引入责任要素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无辜方的情况,如重婚情形中被重婚的一方不知对方已有配偶,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被重婚者依然与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婚姻自始无效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规定对被重婚者不公平,也不利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参虑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区分不同的溯

9、及力,由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承担婚姻自始无效的后果,无辜一方则自法院宣告无效之日起婚姻开始无效。实际生活中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人可能是当事人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可统一适用上无规则,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笔者对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重构之后扩充了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患禁婚疾病的婚姻、欺诈的婚姻与重大误解的婚姻。笔者认为此部分也不可以完全重构为“婚姻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生效”。因为尽管重构后的可撤销婚姻制度所保护的个人私益要件,但是其中当事人还是有过错方与无辜方的区分,适用同种法律后果依然不公平,应当根据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有无、大小区别对待,重构为“对婚姻被撤销有责任的,适用婚姻自始无效规定,无责任的适用

10、撤销之日起无效。”其次,笔者认为对婚姻无效与被撤销后的财产分割应方式当加以丰富。我国现在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中对财产的规定非常单一,忽略了当事人在该婚姻因违法导致无效过程中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不利于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婚姻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后的财产分配中应当参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以此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分割方案。换句话说主要从“是否知道存在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和“对法定事由是否有过错”这两个维度来参虑财产的划分。第一种情况,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既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的法定事由,又对此事由有过错的,适用现行的规定,即双方协商,协

11、商不成的,由法院裁判。第二种情况,对于仅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事由但没有过错的当事人,在财产分配过程中应当少分,而不论是否属于弱国一方。因为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太严重,应当予以更加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三种情况,对于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法定事由但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境如当事人婚前不知自己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而后导致婚姻可撤销,可以适用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第四种情况,对于既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要件存在,对此又没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当适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因为以上情形中,当事人对社会公益和法律秩序的破坏很小,甚至是无辜的,应当适用更为有利的法律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时,

12、当事人不知的状态需要一直持续到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否者将构化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最后,对于子女抚养在题一律适用与离婚时一样的对子女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最新版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但是该制度太过简略,有很多的缺漏需要填补。首先,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置就目前来看已经稍有过时,国家对于婚姻的干预过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一些新的情况也没有规定进来;其次该制度的诉讼程序中的请求权人范围不本以囊括应有之人;再次,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没有区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在题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针对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做了调整建议,建议保留重婚与近亲婚姻这两种情形依然属于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建议将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和患有禁婚疾病的婚姻划入可撤销婚姻的调整范围,此外针对可撤销婚姻还扩充了因欺诈和重大误解而缔结的婚姻;其次针对无效婚姻的确认程序,提出增加检察院和基层组织为无效婚姻的申请权人;再次针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笔者提出增设构构制度针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的无辜方当事人予以构构,增设补正制度针对特定情形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予以合法化的承认,同时引入当事人主观要素和责任要素,依据这两个因素区别参虑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