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332874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行业)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产业文化化相关问题研究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业和谐发展关系研究目录洛阳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方面有其它城市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我们长期注重保护而轻开发,使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并没有打响,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在旅游业占有更大的比重。一、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业的发展(一)文化与旅游(二)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三)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二、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业已成为洛阳的优势产业(二)洛阳旅游业特色不突出(三)洛阳旅游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三、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构想(一).优化资源开发

2、理念:有所选择,强化体验 (二).旅游产品优化:细分市场、活力精品(三)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的构想四、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相互关系 (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 (二)资源禀赋和旅游经济内涵(三)旅游产品形式和游客体验本质洛阳历史文化名称与旅游业和谐发展关系研究2009年8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说明,我国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正在形成一个有效机制,旅游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洛阳是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自不待言。在海内外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随着全民教育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旅游热情,会由单纯的游山玩水逐渐向知识型旅游方向

3、转变。洛阳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文化与旅游相互结合,共同发展上有着其它地区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打响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一、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业的发展(一)文化与旅游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

4、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

5、化观念转变的结果。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 旅游的文化性是其产业特殊性的集中表现。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支撑。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

6、象,其特质有三个: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和加工后所产生的园林、景观则是一种文化,从而使旅游产品和文化融为一体。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建筑材料,而主要在于它们所体现的人类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审美观念,从而极大地扩充了旅游的文化含量。文化的基

7、本类型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从文化的分类来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从旅游的视角出发,可分为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媒体文化;从范围和时间

8、的角度考量,可分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依据,可分为山文化、水文化等。所有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从旅游开发建设的角度看,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以不同的视角去考虑和发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内涵,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文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由于其特定地域条件的影响与制约,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居住在不同自然条件的人们,在闲暇、交往等生活的结构、范围和对象都会不同,以致形成带有强烈地域特点的文化形式,这些对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旅

9、游活动产生诸多影响。 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使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艺术、道德、风俗习惯,构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民族旅游的潜力之所在。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是不同的。依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可以划分出许多类型。在我国,人们通常将我国的历史文化分为“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和“现代化文化”三个阶段,分别代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特征。人类文化进化的类型与层次的多样化是构成世界多样性

10、的原因,也是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直接诱因。文化的继承性特征。人类为了生存繁衍,上一代总会把自己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与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人们从前人那里不仅继承了有形的物质遗产,还承袭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经过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将其沉淀于显意识和潜意识底层,文化由此得以保存流传下来,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的变异特征。一方面人类在继承前辈所创造的文化成果的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以更快的速度推动文化变迁。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文化交流的范围之广、频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观念的分化和融合,这种文化的

11、变异性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型旅游资源。(二)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中国是历史优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城市做为“依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的地域组织起来居民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结晶,它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人所共知的。面对旅游产业的日益火爆,历史文化名城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如何把自己丰厚的资源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然而,这种转变并不是拥有强大的旅游优势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因为旅游业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大势,那些旅游资源就自然而然地可以成为新的强劲经济增长点了。这个转变,其实质是一

12、个尊重旅游产业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根据旅游市场需求调整旅游资源配置并积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原则运作的过程。 正确认识资源优势,并善于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景点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使历史文化名城常游常新,魅力永存。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现实的旅游市场。它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市场,取决于这些优势能否被游客认识,是否适合了游客的需求,对游客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等等因素。只有被游客认识了,适合了他们的需求,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时才算是具有了旅游资源转变为现实旅游市场的基本前提。一般来说,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是明显的,但它们的劣势也同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景点相似,主题单

13、一,人文资源十分厚重,而自然景观则很难恭维。它们现有的景点结构是难以满足现代游客旅游需求的。如果不及时在新建景点上对这种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而是满足现状,固步自封,那就很容易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原有的资源优势也只能长期处于潜在状态,永远难以实现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变。 历史文化名城景点结构的调整与资源配置的优化,只能与市场需求同步,使之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旅游业的本质是什么?是休闲与增长见识。但休闲是第一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形成,休闲所占的成分将愈来愈显得重要。 旅游作为一个行业,是伴随着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其赖以产生的社会的经济的基础是生产力水

14、平相对来说有了很大提高,社会较为富裕的人群已经初步达到一定规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与休闲已经成了这些人群的日益强烈的需求。由于这个人群一般是由统治阶级所构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当是其进行旅游的主要目的。 社会发展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使广大劳动者有了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加入旅游大军的可能性。这时,旅游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它所赖以支撑的社会基础已经不是以过去的统治阶级为主了,而逐步形成了以广大劳动者为主体的旅游群体。 旅游主体变化了,旅游的目的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因为,一方面广大劳动者是从繁重劳动中、从长期的城市喧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走

15、出来的,作为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必要调节,一般来说,他们看重的往往是休闲,而不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业的飞速发展,远隔千山万水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瞬间即得,甚至可以获得比亲临现场还要多得多的背景资料,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们已经用不着将旅游继续作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主要手段了。正是这个变化,才使旅游能够从规模、社会性、与相关产业的关系等方面得到极大发展,实现从行业到产业的转变。 现在,这两种旅游需求孰重孰轻可能还没有十分明晰的比较,因为现在还处于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过渡时期,但其发展趋势则是明白无误的。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

16、产业,要使景点结构与资源配置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关键是高度重视景点相似,主题单一问题,在保护好原生态文化古迹、突出人文优势,形成自己特色的同时,必须把主要精力由盲目兴建、扩建同类景点或“假古董”转移到景点的结构与优化上,简单地说,就是要在让游客休闲上、在“玩”上下功夫。当前,旅游之所以可以形成强大的产业,其经济意义就更多地体现在“玩”上,取决于“玩”的内容是否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游客参与的规模化,才能为其他消费活动的大发展提供条件。只要我们抢在自然景观旅游热兴起之前,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新的景点结构,那么,即使自然景观旅游热了起来,这里仍可以旅游功能齐全而保持长盛不衰。(三)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洛阳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