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17秋学期《机械设计基础》在线作业3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332715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大17秋学期《机械设计基础》在线作业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大17秋学期《机械设计基础》在线作业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大17秋学期《机械设计基础》在线作业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秋学期机械设计基础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轮齿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 与( )无关。A 齿数 B 变为系数 C 模数 D 斜齿轮螺旋角A. 齿数B. 变为系数C. 模数D. 斜齿轮螺旋角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2. 计算紧螺栓连接时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倍。A 1.1 B 1.25 C 1.3 D 1.4A. 1.1B. 1.25C. 1.3D. 1.4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3. 按额定动载荷通过计算选用的滚动轴承,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其工作可靠度为( )。A 5

2、0% B 90% C 95% D 99%A. 50%B. 90%C. 95%D. 99%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4. ( )有限值的突变引起的冲击为刚性冲击。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频率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频率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5. 三轴之间要求实现运动的合成或分解,应选用( )。A 定轴轮系 B 行星轮系 C 差动轮系 D A和BA. 定轴轮系B. 行星轮系C. 差动轮系D. A和B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6. 有一单个紧螺栓连接,要求被连接件接合面不分离。已知螺栓与被连接件的刚度相同,螺栓的预紧力为F,当对连接施加轴向载荷,使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 与

3、预紧力相等时,则( )。A 被连接件发生分离,连接失效 B 被连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连接不可靠C 连接可靠,但不能在继续加载 D 连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够,可继续加载A. 被连接件发生分离,连接失效B. 被连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连接不可靠C. 连接可靠,但不能在继续加载D. 连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够,可继续加载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7. 在下列平面四杆机构中,无论以哪一构件为主动件,都不存在死点位置( )。A 曲柄摇杆机构 B 双摇杆机构 C 双曲柄机构 D 曲柄滑块机构A. 曲柄摇杆机构B. 双摇杆机构C. 双曲柄机构D. 曲柄滑块机构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8. 两构件组成运动副必须具备

4、的条件是两构件( )。A 相对转动或相对移动 B 都是运动副C 相对运动恒定不变 D 直接接触且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A. 相对转动或相对移动B. 都是运动副C. 相对运动恒定不变D. 直接接触且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9. ( )宜用于盲孔或拆卸困难的场合。A 圆柱销 B 圆锥销 C 带有外螺纹的圆锥销 D 开尾圆锥销A. 圆柱销B. 圆锥销C. 带有外螺纹的圆锥销D. 开尾圆锥销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10. 每个单一周转轮系具有( )个转臂。A 0 B 1 C 2 D 3A. 0B. 1C. D.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二、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5、1. 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的轴是转轴。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2. 两轴线空间交错成90的蜗杆传动中,蜗杆和蜗轮螺旋方向应相同。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3. 销连接只能用于固定连接件间的相对位置,不能用来传递载荷。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4.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主要是进行蜗轮齿面的接触强度计算。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5. 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的轴是传动轴。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6. 转化轮系的传动比可用定轴轮系求解,因此转化轮系中 的数值为有齿轮g到j间所有从动轮齿数相乘积与所有

6、主动轮齿数相乘积的比值。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7. 增加带的初拉力可以避免带传动工作时的弹性滑动。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8. 紧螺栓连接在按拉伸强度计算时,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1.3倍,这是考虑螺纹应力集中的影响。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9. 链传动为啮合传动,所以其与齿轮传动一样,理论上瞬时角速度之比为常数。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10. 钢制零件采用热处理办法来提高其刚度是非常有效的。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以下内容可以删除:我们知道立法活动的论后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间的衡量。

7、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衡量的是公共利益、道德秩序与个人的意思自治,其法律结果应当衡量的是当事人对利益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责任程度以及其应适当承受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结果却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里适用同样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无的。如果不区分两者的法律后果,那么二者的法定情形的重构从现实层面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了。首先,笔者认为应当调整现行婚姻无效与可撤销规定的溯及力在题。溯及力涉及到对之前婚姻事实的法律认可状况。如果溯及既往,那么婚姻关系自成立起无效,从而导致因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其他一切行为也将陷入纠纷,对于与之有交易的第三人来讲将面临不可预测的法律法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无效婚姻与

8、可撤销婚姻中不同法定情形的违法程度区分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在笔者对于无效婚姻法定情形重构之后,只剩下重婚、近亲婚姻以及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婚姻三种,本以为可以完全适用的无效婚姻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的规定,但是在引入责任要素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无辜方的情况,如重婚情形中被重婚的一方不知对方已有配偶,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被重婚者依然与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婚姻自始无效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规定对被重婚者不公平,也不利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参虑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区分不同的溯及力,由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承担婚姻自始无效的后果,无辜一方则自法院宣告无效之日起婚姻开始无效。实际

9、生活中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人可能是当事人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可统一适用上无规则,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笔者对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重构之后扩充了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患禁婚疾病的婚姻、欺诈的婚姻与重大误解的婚姻。笔者认为此部分也不可以完全重构为“婚姻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生效”。因为尽管重构后的可撤销婚姻制度所保护的个人私益要件,但是其中当事人还是有过错方与无辜方的区分,适用同种法律后果依然不公平,应当根据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有无、大小区别对待,重构为“对婚姻被撤销有责任的,适用婚姻自始无效规定,无责任的适用撤销之日起无效。”其次,笔者认为对婚姻无效与被撤销后的财产分割应方式当加以丰富。我国现在的无效婚姻

10、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中对财产的规定非常单一,忽略了当事人在该婚姻因违法导致无效过程中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不利于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婚姻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后的财产分配中应当参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以此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分割方案。换句话说主要从“是否知道存在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和“对法定事由是否有过错”这两个维度来参虑财产的划分。第一种情况,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既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的法定事由,又对此事由有过错的,适用现行的规定,即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裁判。第二种情况,对于仅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事由但没有过错的当事人,在财产分配过程中

11、应当少分,而不论是否属于弱国一方。因为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太严重,应当予以更加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三种情况,对于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法定事由但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境如当事人婚前不知自己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而后导致婚姻可撤销,可以适用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第四种情况,对于既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要件存在,对此又没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当适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因为以上情形中,当事人对社会公益和法律秩序的破坏很小,甚至是无辜的,应当适用更为有利的法律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当事人不知的状态需要一直持续到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否者将构化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最后,对

12、于子女抚养在题一律适用与离婚时一样的对子女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最新版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但是该制度太过简略,有很多的缺漏需要填补。首先,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置就目前来看已经稍有过时,国家对于婚姻的干预过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一些新的情况也没有规定进来;其次该制度的诉讼程序中的请求权人范围不本以囊括应有之人;再次,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没有区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在题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针对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做了调整建议,建议保留重婚与近亲婚姻这两种情形依然属于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建议将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和患有禁婚疾病的婚姻划入可撤销婚姻的调整范围,此外针对可撤销婚姻还扩充了因欺诈和重大误解而缔结的婚姻;其次针对无效婚姻的确认程序,提出增加检察院和基层组织为无效婚姻的申请权人;再次针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笔者提出增设构构制度针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的无辜方当事人予以构构,增设补正制度针对特定情形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予以合法化的承认,同时引入当事人主观要素和责任要素,依据这两个因素区别参虑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