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琵琶行》教案 鲁人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2443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琵琶行》教案 鲁人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 《琵琶行》教案 鲁人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琵琶行》教案 鲁人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琵琶行》教案 鲁人版必修2.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示范教案教学目标 A: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B: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比喻描写音乐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C: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理解天涯沦落之恨的契合媒体的选择与组合(一)设计思想本文是白居易感伤诗作中的叙事名篇。所叙人物、事件、风情与当今广大中学生均有隔代之感,因而对作品的情境感及主题的感受和认识都欠深刻。鉴于此,在教学媒体中选用了琵琶行鉴赏带配画(乐)朗诵这一部份,以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朗诵语调中感

2、受作品凄情的感情基调,从而深入把握主题,提高鉴赏能力。选用投影、直观、简洁、增大课堂容量。(二)媒体选用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琵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琵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妓邂逅相遇并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二)新课进程 1、投影教学目标 2、看录像、听录音、初步感知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 a 提出问题 诗文从哪几个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诗文从哪些方面,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投影:见下面表) b 学生讨论 c (投影)点评小结 d 如何总结琵琶女形象? 一个

3、飘泊江河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凄可比价格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妓女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而更浓烈、两炼,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e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板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二者的天涯沦落之恨是如何达到契合的? 齐读小序和四、五小节,边读边思 学生讨论 点评小结 5、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妓,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妓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超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6、布置练习 A、 比较琵琶行与夜问歌者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B、 比较琵琶行与李益闻笛的写法有何不同?各自的好处在哪里? 2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