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32413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经典案例教学提纲(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几个经典案例 肖作平 教授 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最近的研究意识到 基于所有权分散的Berle和Means 1932 范式仅仅适用于英美的大型公司 而基于所有权集中的LaPortaetal 1999 范式才是全球公司所有权结构的主导形态 的确 在大多数国家 上市公司的股权通常集中在控制股东手中 Claessensetal 2002 Faccio和Lang 2002 终极控制股东能以各种方式掠夺公司财富 如利用公司政策 为个人享受消费公司资产 以非市场价格向与私人相关的公司转移资产 甚至欺诈或行窃

2、等 Laportaetal 2000 中国股权结构的特点 高度集中性 股权集中度的国际比较 中国上市公司历年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描述统计 股权集中度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度量 中国股权结构的特点 低流动性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历年状况表 流通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的比重只有1 3 国家股占总股本比例为三大股本之首 流通股市值占GDP比重 中国股权结构的特点 流通股过于分散 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 国家股 法人股 流通股大约各自占30 左右 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 机构投资金融资产占GDP比重 法律制度 债权人保护 注 中国 中国破产法 2000 LSSV国家 LSSV 1998 债权人

3、权利总分等于上述1 4项权利总和 其中1为债权人保护是在法律中 否则为0 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子样本国家的测量值高于或等于2 中国的总测量值 的百分比 债权人权利比较 中国和LLSV国家 法律制度 股东权利的比较 注 中国 中国公司法和商事通则 2000 LLSV国家 LLSV 1998 对抗董事权是将上述2 7项权利归结为对抗董事权 当保护在法律中时 得分为1 否则为0 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子样本国家的测量值高于或等于3 中国的总测量值 的百分比 法律制度的比较 法律体系的比较 法律体系比较 中国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 注 中国 国际国家风险 等级代理 其他所有国家 LLSV来源 E F 代表法律渊

4、源是英国普通法系 法国民法体系 资料来源 Allen Qian andQian 2005 Law finance andeconomicgrowthinChina 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77 P69 案例一 五粮液的巨额资产置换 五粮液简介 五粮液 000858 于1998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是沪深股市著名的绩优股 属白酒类食品制造行业 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上市时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直接持有75 的国有股股份 但授权委托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因此该公司事实上是由政府通过国有独资企业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5、 尽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于2003年6月30日之前聘请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 五粮液直到2003年7月才聘请独立董事 根据公司披露的2003年年报 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如下 两名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 两名独立董事代表 四名内部董事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 公司的股本结构是典型的 一股独大 并且控股股东和内部人几乎完全控制了董事会 在董事会中的表决权为75 五粮液在上市时已承诺用募股资金购买集团公司所属的宜宾塑胶瓶盖厂 收购成本为4 12亿 在2000年年报公布时 五粮液集团公司提出了一份资产置换方案 将宜宾塑胶瓶盖厂与五粮液集团公司所属507 513 515 517和607酿酒车间资产进行置换 在

6、确定置换价格时 宜宾塑胶瓶盖厂按重置成本法 酿酒车间按照收益现值法 置换出的资产其重置成本与账面净资产一致 均为3 61亿 评估增值1 98亿元 置换入的资产账面值约为9 02亿 但是其评估升值至20 18亿元 因此置换差额为16 57亿元 由上市公司以现金补齐 五粮液资产交易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 上市公司购入宜宾塑胶瓶盖厂的成本是4 12亿 经营两年后 卖出价反倒降为3 61亿 这令人有些诧异 实际置换完成的时间为2001年4月 宜宾塑胶瓶盖厂的最终账面成本升为4 138亿 而置换进的酿酒车间成本略降为19 735亿 上市公司最终补差15 597亿 仅仅通过上述两笔资产购销 五粮液集团公司实际

7、从公司 名正言顺 地拿走19 72亿元的现金 此外 上市公司每年还向五粮液集团支付商标使用费 设备租赁费 综合服务费等款项 董事会结构 表1五粮液2001年董事会结构 注 数据来源于五粮液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 表2五粮液2003年董事会结构 注 数据来源于五粮液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 股权结构 表3五粮液2001年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资料来源 五粮液集团2001年年报 表4五粮液2003年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资料来源 五粮液集团2003年年报 相比于2000年股份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源于五粮液的配股送股行为 案例二 济南轻骑控股股东占用巨额资金 济南轻骑是轻骑集团1992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时 将

8、其属下的三个核心分厂 发动机分厂 第一总装厂和第二总装厂进行重组改制后 于1993年12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上市公司 1996年 济南轻骑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3家B股预选企业之一 并于1997年5月成功发行B股 济南轻骑简介 济南轻骑的掏空行为 从公开的财务报表上看 济南轻骑在B股上市后的1997年 一次性披露轻骑集团对济南轻骑的欠款总额为10 7亿元 此后 济南轻骑对轻骑集团的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 表1列示了1997 2002年度的数据 表5济南轻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累计占用款项及担保贷款情况 据统计 济南轻骑自上市以后 共从证券市场上募集资金16亿元 8年经营实现近11亿元的净利润 但是这两

9、项相加之和也只与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最高额大约持平 2002年济南轻骑对轻骑集团的欠款全额计提坏帐准备 当年巨亏34亿元 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亏损大户 公司股价大跌 投资者损失惨重 通过分析济南轻骑的内部治理结构 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巨额欠款的形成 济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将其持有的40 902 的国有股份授权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管理 因此济南轻骑是国有独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 公司2002年年报披露 董事会共有8位董事 三位来自轻骑集团 包括董事长 二位独立董事 三位为内部董事 很明显 公司 一股独大 的所有权结构导致了董事会几乎成为控股股东的 一言堂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济南轻骑在其

10、生产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的情况下 对轻骑集团的应收账款仍只增不减 同时也就不难理解济南轻骑能够一次冲销近40亿的损失 但是这显然严重侵害了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 公司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仅约为1 64 董事会结构 表6济南轻骑2002年董事会结构 注 数据来源于济南轻骑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 所有董事和独立董事均未持有公司股票 王为先生为公司副总裁 王子海为公司党委书记 李航先生为公司财务副部长 股权结构 表7济南轻骑2002年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资料来源 济南轻骑2002年年报 案例三 伊利股份内部人的违法违规行为 案例背景 全国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2003年收入达60亿元 2004年6月15日 伊

11、利股份三名独立董事要求聘请独立审计机构 对公司资金流动和巨额国债投资进行特别审计 2004年8月 临时股东大会罢免了一名独立董事职务 2004年12月 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管因涉嫌挪用公款谋取私利已被逮捕 主要问题 管理层可能违规经营 涉嫌挪用公款操作管理层收购 公司治理架构出现漏洞 公司无视独立董事提出进行特别审计的要求 并在缺乏充分证据下罢免其中一名独立董事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公司资金的不法流动不能实施监控 伊利股份简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乳制品制造和饮料加工 于1996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原是一家股权较为分散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长期以来 伊利股份给投资

12、者的印象是一家运作规范 前景广阔的绩优蓝筹股 原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市财政局的持股比例仅为14 33 2003年7月将股权转让给了金信信托 2004年6月该公司的独立董事俞伯伟等请求聘请相关机构对公司近两年的国债投资进行全面审计 但随后公司高管解聘了俞伯伟 由此而暴露了公司内部人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 伊利股份内部人内部人违法违规 首先 公司内部人有意隐瞒第五大股东华世商贸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 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底 由两位伊利股份的高管人员任股东 注册资金仅50万元 但受让了442万股伊利法人股 金额与来源均不详 2002年9月 经过股权结构调整 其第一大股东变为董事长之女 另外几位股

13、东则分别为几位高管的家属 据相关报道 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 公司内部人未经董事会批准先后挪用1590万元给华世商贸有限公司用于经营 其次 公司内部人有意隐瞒巨额的国债投资 从2002年11月开始 公司内部人未经股东大会的批准擅自进行国债投资 截至2004年3月其累计投资额高达4 17亿元 期间最高使用资金为3亿元 但是直到2004年6月公司董事会才详细 如实地披露相关信息 最后 公司内部人可能挪用公司资金进行 隐形MBO 2003年7月金信信托从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手中购买了伊利股份14 33 的国有股 从而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金信信托不向公司派出一名董事和监事 也不提名任何管

14、理人员 根据伊利股份2003年中报披露 公司国债投资的账面金额为2 976亿元 与股权转让金额非常接近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 伊利股份的国债投资与金信信托的股权受让 在时间上 金额上都非常接近 不能不令人怀疑金信信托收购伊利股权的资金来自上市公司的国债投资资金 如果以上情况属实 那么公司内部人的操作手法很明显是这样 首先将公司资金投资于国债 而后通过国债回购套现 再将该笔资金交于金信信托用于公司股权收购 表8伊利股份2002年董事会结构 董事会结构 股权结构 表9伊利股份2002年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资料来源 伊利股份2002年年报 案例四 ST长兴被实际控制人 掏空 ST长兴简介 根据 新财经

15、的报告 ST长兴的第一 第二大股东实际上都是柳 先生控制 柳先生运用复杂的控股结构掌握了约31 14 的投票权 而其现金流量权仅约为5 46 公司董事会有九位成员 其中两位来自公司控股的下属公司 一位来自关联企业 两位独立董事 未披露有其他股东的代表 因此董事会事实上也是受控股股东控制 其实 柳先生自1999年入主ST长兴以来 利用自身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往来 关联交易 资产置换等方式掏空上市公司 2002年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以大连龙泉股份有限公司龙泉酒厂的全部资产置换关联企业部分房产的议案 一个酒厂只换了一层楼 按照评估结果 这层楼的身价竟在4000万元以上 2001年8月柳先生将1000万元购

16、得的大连远东线路板厂作价9400万元与ST长兴共同组建大连海方线路板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投入现金4800万元占有33 8 的股份 2001年11月柳先生又将其持有的海方线路板56 2 的股权作价7988 16万转让给ST长兴 一进一出 之间便盈利约6800万元 ST长兴实际控制人 掏空 行为 2001年8月关联企业以不到3000万元的价格收购长兴水泥厂 而后又以1037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ST长兴 2002年4月ST长兴 大连海方线路板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019万和1500万收购注册资金仅为300万元的关联企业39 53 和57 36 的股权 据公司2004年6月的公告披露 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计对外担保约2 98亿元 多数是为关联企业贷款 已占公司净资产的193 3 与此相对应的是 公司股价从2000年年初的15 80元跌至公告时的2 30元 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 董事会结构 表10ST长兴2002年董事会结构 资料来源 ST长兴2002年年报 股权结构 表11ST长兴2002年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资料来源 ST长兴2002年年报 案例五 用友软件的高额派现 用友软件简介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