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2342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诊病性辨证PPT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病性辨证 是辨证中最重要的内容 辨清病性 即使病位不清 也可从整体上治疗 概念 确定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法病因与病性的区别和联系 一 区别1 病因 是发病的原因 六淫 七情 饮食 劳倦 房室所伤 久病等 是 病因学 内容2 病性 是病理的性质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寒 热 虚 实 气 血 是 辨证学 内容 二 联系1 中医辨证的方法是 审证求因 是由病变的性质 推求病因 通过临床表现探求的 病因 与 病性 往往是一的 故风 寒 暑 湿 燥 火 七情 食积 瘀血 痰饮等既有病因的属性 也有病性的属性2 辨病性是当前的病理本质 辨清病性 病因也就清楚了 故辨病性更为重要 3 内容 六淫 七

2、清 气血 津液 阴阳五种病性辨证 一 风淫证 既有物理性质 又有生物性质 1 概念 是指外感风邪所表现的证候 亦称外风证2 成因 感受风邪四时常有 无时不有3 临床表现 病位不同 证候有别 风邪袭表风邪袭肺风客肌腠风邪中络风痹4 辨证要点 新病 恶风 发热 汗出 脉浮缓或骤发瘙痒 麻木 关节游走疼痛 二 寒淫证 既有物理性质 又有生物性质 1 概念 是指外感寒邪所表现的证候 或称实寒证2 成因 感受寒邪 外感 内伤 3 临床表现 有伤寒 中寒之分 病位不同症状有别 伤寒证 表寒实证 太阳伤寒证 中寒证 里寒实证 寒邪客肺寒滞胃肠寒凝肝脉寒滞心脉寒凝胞宫寒痹4 辨证要点 新病 恶寒 无汗 疼痛

3、苔白 脉弦紧总有寒象 冷 白 稀 润 静 三 暑淫证 既有物理性质 又有生物性质 1 概念 炎暑之季 外感暑邪所表现的证候2 成因 感受外界暑邪3 临床表现 有伤暑 中暑 暑风之分 症状各不同 暑湿袭表证暑伤津气证暑闭气机证暑闭心神证暑热动风证4 辨证要点 发热 口渴喜饮 汗多 气短神疲 尿黄 四 湿淫证 既有物理性质 又有生物性质 1 概念 即湿邪所致的证候2 成因 外湿 内湿3 临床表现 有风湿 寒湿 湿热之分 病位不同 症状有别 风湿袭表证寒湿凝滞筋骨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肝胆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湿浊下注证4 辨证要点 困重 痞闷 酸楚 腻浊 五 燥淫证 既有物理性质 又有生物性质

4、 1 概念 外感燥邪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外燥证2 成因 秋季燥邪3 临床表现 温燥 凉燥不同 总有干燥之象 燥邪犯表证 燥邪犯肺证 燥干清窍证4 辨证要点 秋季干咳 口 鼻 咽 唇 皮肤干燥 六 火热证 既有物理性质 又有生物性质 1 概念 外感火热或阳热亢盛所致的证候2 成因 外感热邪 或其它郁积之火3 临床表现 温 热 火 轻重有别 病性一致 外感内伤 症状有别 总有热象 热 赤 稠 躁 动 外感 风热犯表证肺热炽盛证热扰胸膈证肠热腑实证热入营血证热闭心包证 内伤 心火亢盛证胃热炽盛证肝火上炎证肝火犯肺证4 辨证要点 壮热 渴喜冷饮 出血 局部红肿热痛 舌红绛 苔黄干脉数有力 第二节辨阴阳虚

5、损证候一 阳虚证 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 概念 指体内阳气亏损 机体失却温养 推动 蒸腾 气化等作用减退 以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证 寒证的性质 2 成因 阳气虚衰或阳气受损3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畏冷肢凉 或自汗 脉沉迟无力 阳气亏虚 机体失煦 寒从内生 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肿 面色白光白 口淡不渴 或渴喜热饮 舌淡胖 苔白滑 阳气不能蒸腾 气化水液 可兼有神疲 乏力 气短等气虚的证候 4 辨证要点 畏寒肢冷 神疲乏力 舌淡 脉沉迟无力 常见脏腑阳虚证 阳虚可见于许多脏器组织的病变 临床常见者有心阳虚证 脾阳虚证 胃阳虚证 肾阳虚证 胞宫 精室 虚寒证 以及虚阳浮越证等 并表现有

6、各自脏器的证候特点 这个我们会在脏腑辨证中详细讲到 常见阳虚兼夹证 阳虚证易与气虚同存 即阳气亏虚证 阳虚则寒 必有寒象并易感寒邪 阳虚可发展演变成阴虚 即阴阳两虚 和亡阳 阳虚可导致气滞 血瘀 水泛 产生痰饮等病理变化 二 阴虚证 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 概念 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 滋润 濡养等作用减退 以咽干 五心烦热 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属虚证 热证的性质 2 成因 热病 久病 温燥 情志 房劳 衰老 3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形体消瘦 口燥咽干 小便短黄 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少苔 脉细数 阴液亏少 机体失养 两颧潮红 五心烦热 潮热 盗汗 阴不制阳 虚火内扰4 辨证要点

7、 颧红 五心烦热 潮热 盗汗 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 三 亡阳证 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 概念 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2 成因 阳虚 阴寒 邪盛 中毒 外伤 真心痛汗 吐 泻 大出血3 临床表现 温煦 固摄 推动等亡脱之象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冷汗淋漓 汗质稀淡 脉微欲绝神情淡漠呼吸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质淡润 4 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冷汗淋漓 呼吸微弱 脉微欲绝 四 亡阴证 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 概念 阴液耗损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2 成因 久病 高热 大汗 吐泻 大出血 烧伤3 临床表现 阴液大伤 汗出如油 面色潮红肢温身热汗出如油脉细数疾 烦躁或昏愦

8、口渴欲饮 目眶凹陷 皮肤皱瘪 小便极少 呼吸急促 舌红而干 4 辨证要点 面赤唇焦 汗出如油 身热烦渴 脉细数疾 五 亡阴证与亡阳证的关系与鉴别1 关系 亡阳者阴必伤 亡阴者阳必损 先后主次有别2 先兆 病情危重 突然汗出3 辨别 辨汗 冷 稀 淡与热 粘 咸 辨面色 苍白与潮红 辨四肢冷热 肢温或肢冷 辨肌肤寒热 身热或身凉 辨脉象 微细欲绝与细数无力 辨神情 淡漠与烦躁 唇舌口渴 淡润与干红 第三节辨气血证候 气血密切相关 病证有虚有实 气病类 血病类 气血同病类 一 气虚类四证 一 气虚证1 概念 元气不足 脏腑组织机能减退之虚弱证2 成因 久病 重病 劳倦 体弱 高年3 临床表现 推动

9、 固摄 防御 气化不足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动则益甚脉虚无力常兼头晕目眩 自汗舌淡4 辨证要点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动则益甚 脉虚无力 二 气陷证1 概念 气虚升举无力 清阳下陷所见之虚弱证2 成因 气虚加重 久病失养 劳力过度3 临床表现 升举无力 脏器下垂 头晕目眩少气乏力脘腹坠胀便意频频久痢久泄脱肛 子宫脱垂形体消瘦 舌淡苔白 脉弱4 辨证要点 体弱 气短 气坠 脏腑下垂 三 气不固证1 概念 气虚 固摄无权所见之虚弱证2 成因 气虚日久 体弱久病 房劳伤肾3 临床表现 病不同 症各异 气不摄血 各种出血气不摄津 自汗 流涎膀胱不固 遗尿 失禁 余沥大肠不固 滑泻不禁精关不固 滑精早泄胎元不

10、固 流产 滑胎4 辨证要点 体弱 气虚之症与任一 不固 共见 四 气脱证1 概念 元气虚极欲脱所见之危重证候2 成因 气虚加重 大汗 吐泻 大出血 饥饿 疲劳 暴邪骤袭3 临床表现 成因不同 症状有共性 气息微弱 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 手撒便遗 意识朦胧 昏迷 舌淡润 脉微4 辨证要点 气息微弱 汗出不止 脉微弱 二 血虚类证 一 血虚证1 概念 血液亏少 脏腑 经络 组织失于濡养所见之虚弱证2 成因 先天不足 父母体弱 多病 后天失调 生化无源 脾胃 肾虚弱 瘀血阻络 耗伤过度 失血 久病 思虑 寄生虫 3 临床表现 总有濡养 荣润不足之象 失却荣润 面白无华或萎黄 眼 口唇 爪甲淡白

11、脑失濡养 头晕眼花心神失养 心悸失眠筋失濡养 手足发麻血海不充 经少色淡 衍期 闭经 舌淡 脉细4 辨证要点 面 唇 舌 爪 睑淡白 舌淡 脉细 二 血脱证1 概念 血液亡脱所表现的危重证2 成因 突然大量出血 反复出血 血虚加重3 临床表现 心 脑 机体失却濡养 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甚至昏厥心慌心悸气微而短四肢厥冷舌淡枯白 脉微或芤4 辨证要点 面 唇 舌 爪 睑淡白 舌淡 脉细 三 血脱 气脱 亡阴 亡阳的区别与联系1 成因不同2 先后有别3 关键症状不同 血脱 晕厥心悸 气脱 气息微弱 亡阴 汗热肢温 亡阳 汗冷肢厥4 联系 气可随血脱气脱可亡阳亡阴之后可亡阳 三 气滞类证 一 气滞证 概

12、念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 经络的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 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成因 一是情志不舒 二是痰饮 瘀血 宿食 蛔虫 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 或阴寒凝滞 湿邪阻碍 外伤络阻等 都能导致气机郁滞 三是脏气虚弱 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 表现胸胁 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胀痛 窜痛 攻痛嗳气 肠鸣 矢气后胀 痛等症可随之缓解每随情绪波动而改变脉弦 常见脏腑气滞证 临床常见的气滞证有肝气郁结证 胃肠气滞证 肝胃气滞 不和 证等 并表现出各自的证候特征 气滞导致的病理变化 气滞常可导致血行不畅而形成气滞血瘀 气机郁滞日久 可以化热 化火 气机不利 可影响水液代谢而产生痰湿 水液内停 气滞一

13、般是气逆 气闭的病理基础 二 气逆证 概念 指气机失调 气上冲逆 以咳嗽喘促 呃逆 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成因 外邪侵袭痰饮瘀血内停寒热刺激情志过激等 临床表现 肺 胃 肝 气逆症状不同 肺气逆 咳喘胃气逆 呃逆 嗳气 恶心 呕吐肝气逆 头痛 眩晕 昏厥 咯血辨证要点 咳喘 呃逆 嗳气 呕吐注意 气逆只是一种病机 必须结合病因 病位 方可完成辨证 三 气闭证 概念 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 管窍 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实性急重证候 成因 强烈精神刺激 砂石 虫 痰等阻塞脉络 管腔 导致气机闭塞 溺水 电击等意外事故 致使心 肺气闭 临床表现 神明闭塞 官腔闭塞 症状不同 神机闭塞 突然昏仆

14、或晕厥 四肢厥冷气机闭塞 腰 腹绞痛 二便不通呼吸气粗舌暗苔厚 脉沉弦有力4 辨证要点 突然昏厥 绞痛 二便不通 气粗 脉实 血瘀证 一 概念 指瘀血内阻 血行不畅 以固定刺痛 肿块 出血 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关于瘀血 1 说文 瘀 积血也 2 证治准绳 皇汉医学 污秽之血为瘀血 3 血证论 离经之血为瘀血 瘀血 凡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去或消散 而停留于某处 或血液运行受阻 积于经脉或脏器 呈凝滞状态 失却生理功能者 二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疼痛 刺痛 固定痛 常在夜间加重 血证论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周身作痛 以其堵塞气之往来 故滞碍而痛 分析 1 瘀血内积 气血运行受阻 不通则通

15、疼痛 2 夜间阳气内藏 阴气用事 血行较缓 瘀滞益甚 夜间加重 肿块 在体表者 常呈青紫包块 在腹内者 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 血证论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结为癥瘕 分析 血液瘀积不散而凝结成块 出血 色紫暗或夹有血块 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 或为妇女血崩 漏血 血证论 故凡吐衄 无论清凝紫黑 总以去瘀为先 伤寒绪论 大便溏腻如漆者为蓄血 分析 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 4 瘀血色脉征 1 面色黧黑 或唇甲青紫 或皮下紫斑 肌肤甲错 分析 血行瘀滞 则血色变紫变黑 血行障碍 气血不能濡养肌肤 2 腹部青筋显露 皮肤出现丝状红缕 皮肤显露红色脉络 医林改错 青筋 非筋也 现于皮肤者 血管也 血管青

16、者 内有瘀血也 分析 脉络瘀阻 3 舌质紫暗或见紫斑 紫点 或舌下脉络曲张 金匮要略 患者胸满 唇萎 舌青 必有瘀血 4 脉象多细涩 或结 代 无脉等 分析 瘀血阻滞脉道 血脉被遏 以致脉气往来艰涩 三 成因 1 是外伤 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 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 淤积于内 诸病源候论 小儿杂病诸候四 血之在身 随气而行 常无停积 若因坠落损伤 即血行失度 皆成瘀血 2 气滞 沈金鳌在 杂病源流犀烛 中说 气运乎血 血本随气以周流 气凝则血亦凝矣 夫至气滞血瘀 则作肿作痛 诸变百出 3 血寒或血热 素问 调经论 寒独留 则血凝泣 凝则脉不通 医林改错 血受寒 则凝结成块 血受热 则煎熬成块 4 湿热 痰浊 砂石等有形实邪压迫 阻塞脉络 以致血运受阻 5 气虚 阳虚 医林改错 论抽风不是风 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 四 辨证依据 以固定刺痛 肿块 出血 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 五 常见脏腑血瘀证 心脉瘀阻证 瘀阻脑络证 胃肠血瘀证 肝经血瘀证 瘀阻胞宫证 瘀滞胸膈证 下焦瘀血证 瘀滞肌肤证 瘀滞脉络证等 并表现出各自脏器 组织的证候特点 六 病案举隅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