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331931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8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能效标识测评导则(纲要草案)附件2: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前言根据建设部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发达国家建筑能效标识的成果和经验,以我国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测评程序,居住建筑测评内容,公共建筑测评内容,测评方法,报告和附录。本导则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导则主编单位:中

2、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导则参编单位: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试行)1.总则12.术语13.基本规定24.测评程序35.居住建筑测评内容35.1 基础项35.2 规定项45.3 选择项76.公共建筑测评内容76.1 基础项76.2 规定项76.3 选择项107.测评方法128.报告12附录A 居住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13附录B 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14附录C 居住/公共建筑能效标识汇总表151. 总则1.0.1 为

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居住和公共建筑,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推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实施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实施节能改造前的既有建筑可参照执行。1.0.3 申请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建筑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0.4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5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测评机构进行。对大型政府办公建筑、超大型或特异外形公共建筑(写字楼、酒店除外),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门测评

4、机构进行评定。2. 术语2.0.1 建筑能效标识将反映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统效率或能源消耗量等性能指标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2.0.2 建筑能效测评对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统效率或能源消耗量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并给出其所处水平。2.0.3 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2.0.4 超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2.0.5 特异外形公共建筑非常规几何形状外形或非常规建筑材料建造的公共建筑。2.0.6 建筑物用能系统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居住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公共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和照明两大类;

5、设施一般是指与设备相配套的、为满足设备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服务系统。2.0.7 可再生能源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0.8 水力平衡度采暖居住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循环水量(质量流量)的测量值与设计值之比。2.0.9 热像图用红外摄像仪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温度的图片。3. 基本规定3.0.1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分别进行测评。3.0.2 建筑物在建设工程中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3.0.3 建筑能效的测评与标识应以单栋建筑为对象,在对相关文件资料、部品和构件性能

6、检测报告审查以及现场抽查检验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能耗计算分析结果,综合进行测评。3.0.4 建筑能耗计算分析软件应由建筑能效标识管理部门指定。3.0.5 建筑能效的测评内容包括基础项、规定项与选择项。1 基础项: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方法,计算得到的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耗能量。2 规定项:除基础项外,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围护结构及采暖空调系统必须满足的项目。3 选择项:对高于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用能系统和工艺技术加分的项目。3.0.6 建筑能效标识划分为五个等级。当基础项达到节能506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一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657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

7、求时,标识为二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75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三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四星。若选择项所加分数超过60分(满分100分)则再加一星。4. 测评程序4.0.1 居住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测评应在建筑物竣工验收备案之前进行,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测评应在建筑物竣工验收之前进行。4.0.2 测评前,委托方应提供下列资料:1 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2 建筑施工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及审查意见;3 项目全套竣工验收资料和一套完整的竣工图纸;4 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和部品的产品合格证;5 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项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产品节

8、能性能检测报告;6 节能工程及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和验收报告;7 应用节能新技术的情况报告。4.0.3 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测评应符合以下规定:1 基础项测评应以竣工验收资料为依据,性能参数以施工过程中见证取样的检测报告为主,辅以现场抽查的检测数据。2 规定项和选择项测评应以现场抽查为主,并辅以施工过程中的验收报告和检测报告。4.0.4 测评完成后,测评机构应出具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报告。5. 居住建筑测评内容5.1基础项5.1.1 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量。能耗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严寒寒冷地区应计算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全年耗能量;2 夏热冬冷地区应计算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

9、量;3 夏热冬暖地区应计算建筑物单位面积空调全年耗能量。测评方法:软件评估、性能测试5.1.2 建筑能耗计算所需数据应按下列方法取得:1 建筑物构造尺寸按竣工图纸。2 建筑物外门、外窗按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3 外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按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为准,其厚度按现场抽查的厚度和施工验收时厚度的平均值。现场抽查数量按照建筑节能施工验收标准进行。当差异较大时,应现场抽样检测墙体传热系数。4 楼梯间隔墙和地面按施工验收报告。5 屋面材料的导热系数按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其厚度按施工验收时的平均厚度。如有必要时可进行检测。5.2规定项5.2.1 外窗应具

10、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外窗气密性等级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第4.2.5条的规定,夏热冬冷地区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第4.0.7条的规定,夏热冬暖地区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第4.0.11条的规定。5.2.2 测评方法:性能测试5.2.3 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如空调板、腰线等)均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5.2.4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性能测试5.2.5 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门窗洞口之间的密封方

11、法和材料应符合节能设计要求。5.2.6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7 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寒冷地区的住宅内,不应采用直接电热采暖。5.2.8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9 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为空调机组冷热源时,应确保水资源不被破坏,不被污染,不被浪费。5.2.10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1 锅炉的设计效率不应低于表5.2.6中规定的数值。表5.2.6锅炉的最低设计效率锅炉类型、燃料种类及发热值在下列锅炉容量(MW)下的设计效率(%)0.71.42.84.27.014.028.0燃煤烟煤73747879807

12、476788082燃油、燃气86878788899090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2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2.7的规定。表5.2.7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类型额定制冷量(kW)性能系数(W/W)水冷活塞式/涡旋式11633.84.04.2螺杆式11634.104.304.60离心式11634.404.705.10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50502.402.60螺杆式50502.602.80测评方法:文件审查5.2.13 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时,在

13、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5.2.8的规定。表5.2.8单元式机组能效比类型能效比(W/W)风冷式不接风管2.60接风管2.30水冷式不接风管3.00接风管2.70测评方法:文件审查5.2.14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值应符合下式要求:(5.2.9-1)(5.2.9-2)式中:N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Q建筑供热负荷,kW;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采用直联方式时,=0.85;采用联轴器连接方式时,=0.83;t设计供回水温度差,oC。系统中管道全部采用钢管连接时:取t=25oC;系统中管道有部分采用塑料管材连接时,取t=20oC;L室外

14、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当L500m时,a=0.0115;当500L1000m时,a=0.0092;当L1000m时,a=0.0069。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5 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采取分室(户)温度控制设施,并设置分户热量分摊装置或预留安装该装置的位置。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6 锅炉房和热力站的一次水总管和二次水总管上,必须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集中采暖系统中的建筑物应在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作为该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的依据,并设置过滤器。5.2.17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8 集中采暖空调水系统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5.2.19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20 区域供热锅炉房和热力站,除必须设计和配置必要的保证安全运行的控制环节外,还应设计和配置保证供热质量及实现节能的下列环节:1按需供热,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气候补偿器);2实时检测。5.2.21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3选择项5.3.1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5.3.2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软件评估、现场检查;分数:60,根据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调及生活热水能耗的比例加分,见表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