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1863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中政治上册 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高二.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17用心 爱心 专心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客观、主观;唯物、唯心)原理和方法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分析说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防治污染、正确处理人与

2、自然关系等的原因及意义。分析说明各类大型自然灾害(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及对人类的危害体现的哲理及对人们的启示。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说明现阶段发扬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分析说明发扬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志愿者精神等重要意义;分析说

3、明现阶段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指导以及重大法律法规、战略措施实施的重大意义、哲学依据等。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

4、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分析说明现阶段制定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反垄断法的哲学依据;用此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第一颗“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原因一切从实际(客观条件、客观联系、客观规律)出发和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4.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5、,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5.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6、性结合起来。【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的成功,各种工程的成功兴建等等。关键要点 1.物质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根源)于客观存在。3.意识能动作

7、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其中,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因素)包括:立场(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和知识构成三方面;客观原因(因素)最根本的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5.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

8、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持整体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实际”; .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8.

9、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二)辩证法(唯物的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全面的观点)原理和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事物的真实联系,为自己服务;也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

10、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一方面要善于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从而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

11、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分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备无患”的正确性。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

12、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二者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

13、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判断,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14、,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5.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

15、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2)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