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318478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精编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一)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

2、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原因:富国强兵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二)1. 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论语主

3、要思想:仁、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主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2.百家争鸣: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墨子法家:韩非“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子儒家:孟子、“民贵”“君轻”。 孟子荀子,人定胜天。荀子道家:庄子,无为而治。庄子兵家:孙武(春秋)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膑(战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3.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

4、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4.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统一前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精编版(三)1.秦的统一:公元前260年秦赵长

5、平之战。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2.秦统一背景: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秦始皇的雄才大略。3.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4.措施: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司法、军事;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

6、城;开发江南,兴修灵渠。(三公九卿制。车同轨,书同文。小篆隶书。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秦长城,连接秦赵燕城墙形成,东到辽东,西到临洮。)5.秦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6.秦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知识点(一)春秋战国的纷争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到洛(今河南洛阳),史

7、称“东周”。2.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3.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4.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5.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大战,晋国胜利,君文公成为霸主。(城濮大战相关成语退避三舍)。6.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语),灭掉吴国,称霸一时。7.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卫,鲁,宋,吴,越)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仍是诸侯国)。8.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田氏代

8、齐,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这七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按位置:东齐南楚西秦北燕,赵魏韩在中间)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战发生的著名战役有三次:齐魏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魏败;齐魏马陵之战(孙膑用了减灶计),魏败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赵败,从此,东方各国无力抵挡秦军的攻势。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知识点(二)大变革的时代1.春秋时期,中国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2.春秋末年,中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得到推广。牛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或意义):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4.战国时期,

9、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的作用: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曾盛行过“三星堆”文化【青铜文化】)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5.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6.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7.商鞅变法的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

10、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发展经济)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一条规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但是却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变过去的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中央集权)【可以简记为四个要点:(1)土地私有(2)奖励耕战(3)奖励军功(4)建立县制】8.商鞅变法这次改革的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9.商鞅变法的意义(或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0.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意义: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

11、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生产工具的演变(生产力的进步)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知识点(三)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半坡人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字雏形;传说黄帝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2.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4.西周晚期,文字字体被统一为“大篆”。(秦朝

12、时把文字统一为小篆,后为隶书) 5.西周的毛公鼎内的铭文,是中国已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6.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7.古书记载,夏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8.商朝的甲骨文里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科学验证是可靠的。9.诗经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日食发生在西周)10.春秋时期鲁国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11.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相传来源于夏朝。12.商朝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13.战国时期,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

13、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他总结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至今。15.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创造了新体诗歌离骚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拉伯雷莎士比亚)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17.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18.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河姆渡人会制作原始乐器骨哨;传说黄帝的属下伶伦编出了乐谱。)19.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整套编钟,是由青铜铸成,现在还能用来演奏古今乐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

14、)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远古人类生活年代体质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情况生活情况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氏族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粮食作物生产工具房屋制作陶器河姆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使用耒耜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彩陶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黑陶、白陶,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三)第3课 华夏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2.黄帝“人文初祖”3、禅让制(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2)禅让制是一种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