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1767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课汇编 专题一 3、宋明理学 人民版必修3.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专题一:3、宋明理学(每课名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共0分)1(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23题)“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答案】A【点拨】考查对心学的理解。关键信息是:“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可知是指心学。【结束】2(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5题)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A朱熹主张穷理致

2、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答案】D【点拨】【结束】3(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7题)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

3、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点拨】钱乘旦先生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选B项。【结束】4(2012年1月德州市期末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答案】D【点拨】【结束】5(2011年9月兖州摸底3题)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

4、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答案】D【点拨】【结束】6(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8题)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注重精神文明【答案】B【点拨】【结束】7(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31题)“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

5、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宋明理学。引文属于王阳明主张,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分析,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求要外表。【结束】8(2011年12月山西诊断3题)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答案】A【点拨】考查理学。朱熹的意思是皇帝虽然贤明智慧但是“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

6、以未著”故要格物致知,选择A项。【结束】9(2011年12月台州调研19题)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主张理在气先 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心外无理A B C D【答案】B【点拨】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朱熹的观点,故排除;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故也应排除;两者思想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所以是共性,两者都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是共性;因此正确选项是B。【结束】10(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2题)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

7、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点拨】【结束】11(2012年1月南阳市期末16题)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点拨】【结束】12(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3题)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

8、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故应排除A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是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故应排除D项;题干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故应排除C项;而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此题正确选项是B。【结束】13(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0题)现代文明的

9、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点拨】【结束】14(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14题)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答案】C【点拨】【结束】15(20

1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9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多元化【答案】A【点拨】【结束】16(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20题)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 D关心社会进步为核心内容【答案】B【点拨】

11、【结束】17(2011年9月湛江调研3题)“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了( )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和” 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答案】C【点拨】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为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结束】18(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6题)“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代婚娴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答案】D【点拨

1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于寡妇守志不改节者,明朝政府给予“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的鼓励;这种“守志”“不改节”的婚姻观显然具有保守性;宋明时期理学强调封建的伦理道德,明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正是理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怨的体现。但从材料来看,明朝政府对寡妇改嫁并没有完全禁止。故正确答案是D。【结束】19(2012年1月滨州期末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

13、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结束】【结束】20(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8题)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存天理,灭人欲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先天下之乐而乐【答案】B【点拨】【结束】2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3题)“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材料中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构成里社会道德关系,朱熹提出了“理”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王阳明提出了“心学”,王夫之具有反封建思想。【结束】22(2012年1月长沙一模11题)“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