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1535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扫描】考纲内容课标要求新航路的开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工业革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6专心 爱心 用心【单元导航】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基本史实。复习本单元,首先要把握一条主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抓住三个重点:(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

2、件、过程和影响;(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及其特点以及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之间的关系;(3)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与影响。再次要理解两个难点:(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工业文明的发展与对外扩张之间关系的认识。【考点概要】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经济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欧对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增。(2)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首先支持开辟新航路。(3)文化因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号召“圣战”;文艺复兴的推动。(4)社会因素:人们对金银和香料的渴

3、望,马可波罗游记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5)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6)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当时很多欧洲人相信地圆学说;中国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5、16世纪)(1)向东方向(葡萄牙王室支持)1487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2)向西方向(西班牙王室支持)1492年,哥伦布向西抵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首航成功,麦哲伦在菲律宾丧生。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主要商路和国

4、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引起价格革命:白银流入,欧洲物价上涨,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加速封建制度解体。推动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不包括葡、西)。(2)对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大量财富被掠夺。(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1502年,葡萄牙殖民者率先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4)对亚洲: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对世界:各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贸易范围由地区性走向世界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规模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

5、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天主教的神学思想。考点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跃于17世纪)(1)特点: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是典型代表。(2)结果: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银行信贷业发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主要金银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的殖民扩张(1)方式:海盗劫掠:近代早期,海盗掠夺得到政府鼓励,被称为“海盗国家”。商业战

6、争:从16世纪末开始,英国为夺取贸易优势和更多的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战争,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英国是18世纪最大的奴隶贩子,其贸易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2)结果: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推动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3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拓展了世界市场,改变了世界市场的格局,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2)对欧洲: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3)对殖民地:是灾难,造成其贫穷落后(破坏性)。改变

7、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建设性)。【延伸拓展】明朝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的比较(1)从背景上看:明朝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腐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体,思想上重农抑商,不重视科技。西欧资本主义萌牙迅速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兴起,重高科技。(2)从目的上看:郑和为宣扬国威,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西欧为掠夺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3)从性质上看:郑和下西洋是封建政治行为与朝贡贸易。西欧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4)从影响上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交流,但不计经济利益,造成负担。西欧国家则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易错扫

8、描】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基督教会传播宗教和封建王权扩张都是次要的。2新航路开辟对亚洲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促进了亚洲经济的发展,西方殖民势力真正威胁亚洲大国的民族独立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3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开始,世界从此开始成为一体,人类历史真正成为一部统一的历史,但不同地域的国家和人民对此感受却是不同的,我们要辩证地分析这一问题。【巩固练习】步步高第18讲“定时检测”考点3: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1)最先兴起于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社会稳定。经济条件:人口、资本流

9、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必要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推动技术革新兴起(根本原因)。(2)进程:开始标志: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1765年珍妮纺纱机(手摇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以纺织业为中心,采矿、冶金、交通运输等部门逐渐使用机器。影响最深远的成就:英国工程师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运输业的革命:A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轮,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B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铁路的出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10、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人类进入“铁路时代”。扩展:19世纪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铁路业和纺织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主要有: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3)影响:对世界:世界格局: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主要的组织形式。文明进程: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工业超过农业占主体。

11、城乡结构: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尖锐,引发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潮流。(史实: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世界政治舞台;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61年第一国际建立。)政治状况:引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动民主化进程。(史实: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美国:18611865年南北战争,巩固联邦统治;德国:1871年统一,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 思想文化:促进科学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自由主义的流行。 生活及环境:生活日益丰富,但环境污染日趋

12、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对亚非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其贫穷落后,引起民族解放潮流。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进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1)兴起的原因和条件: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资本积累。市场条件: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加大了对商品的需求。文化条件: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后迅速显示出它的

13、优越性。(2)兴起及特点:19世纪下半叶,在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同时发生,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以重工业为突破口,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科学时代”。(3)成就: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成就,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相继研制成功。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钢铁工业在技

14、术革新下取得了新的发展。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3)影响:对世界:世界格局: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一战的爆发。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大企业时代。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城乡结构: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两大阶级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政治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日益完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政

15、治模式都基本定型。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生活,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灾难,引起民族解放潮流或国内改革,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其工业化。【自主归纳】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2)不同点: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中期)兴起条件革命进程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标志成就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动力机械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工业动力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电力、内燃机动力工业部门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集中在重工业部门科技含量发明者多为工匠,成果大多数来源于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者多为科学家与工程师,自然科学新发展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