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与葛根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1408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麻与葛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升麻与葛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升麻与葛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升麻与葛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升麻与葛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麻与葛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麻与葛根PPT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六单元解表药 2 含义 以发散表邪 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 叫解表药 又叫发表药 曾叫发汗药 功效 主要为解表 发表 部分药具有 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消疮除痹止痛止痒 通鼻窍 利咽等 常用术语有 1发散风寒 发汗解表散寒解表 解表散寒 祛风解表发表散风2 发散风热 疏散风热3 解肌 3 适应病证 主治外感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 无汗 汗出不畅 头身痛 脉浮等 部分尙可用于 水肿 咳嗽气喘 麻疹 风湿痹证 疮痒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药性特点 1 多辛 质轻 2 主入肺 膀胱经 辛散发表 轻扬升浮 偏行肌表 有发汗 使表邪由汗而解的作用 正如 内经 所云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肺合皮毛 太阳膀胱经主一

2、身之表 4 使用注意 1 依表证类型及有汗无汗选相应的药2 依兼证配适当的药3 发汗较强的药 量不宜过多 汗家 疮家 失血家 不可汗 即慎用 孕妇 年老体弱等人慎用 4 应因时因地用药 5 不宜久煎 6 饭后热服 并温覆其体 以助药力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分类 5 解表剂 6 一 定义 组成 解表药为主功用 发汗解肌 开腠达邪 中心 主治 表证 特征 体现了 汗法 立法依据 7 二 分类 辛温解表病邪性质辛凉解表患者体质 扶正解表 8 适应证范围 多种疾病初起有表证者 9 三 使用注意 变痊愈 汗出病瘥 停后服 进展 邪气入里 表里同病 表证已尽 汗有利发汗 武火急煎

3、 温服 温覆 适度发汗 遍身微汗 10 辛温解表剂 用于风寒表证 组方以辛温解表药为主 风寒表证有不同类型 随证候病机之异配伍相应药物 11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及方剂 含义 以发散风寒 治疗风寒表证为主要作用者 叫发散风寒药 药性特点 1 均味辛 性多温2 大多有较明显的发汗作用3 归经 多归肺 膀胱经 适应病证 1 风寒表证 表实证 表虚证 2 部分可治 水肿 咳喘 麻疹 风湿痹证 疮疡初期兼风寒表证 12 麻黄 基源药性功效应用使用注意 13 麻黄 草麻黄 14 中麻黄 15 草麻黄 16 木贼麻黄 17 木贼麻黄 18 中麻黄 19 麻黄辛 微苦 温肺 膀胱 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 发汗解表

4、风寒表实证 桂枝 麻黄汤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 杏仁风寒咳喘 三拗汤 麻 杏 甘 寒饮咳喘 小青龙汤 细 干 半 肺热喘咳 麻杏石甘汤 风水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风寒 常与生姜同用风热 石 甘 生 枣 越婢汤 风水表虚 防己黄芪汤 散寒通滞 风湿痹痛 阴疽 痰核等 为辛温解表之要药及峻品 具良好宣肺平喘作用 20 重在 发汗解表宣肺 为发汗解表的要药及峻品 宜治风寒表实证 具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作用 主治肺气壅遏之实证 寒热喘咳 有无表证均可选用 具宣肺而利尿消肿之功 主治风水水肿 生品 多用发汗解表 利水 散寒通滞 蜜炙 多用于宣肺平喘 麻黄特点 21 桂枝 基源药性功效应用 22 23 桂枝辛甘温心

5、肺膀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发汗解肌 为外感风寒常用药 发汗较麻黄缓和 但并不专于发散 长于宣阳气于卫分 具有助卫实表之功 主治寒凝血滞诸痛证1 风寒湿痹 善治肩臂部 二活 2 胸痹 枳实薤白桂枝汤3 中焦虚寒 小建中汤4 寒凝血滞 痛经 闭经 温经汤 癥瘕 桂枝茯苓丸 风寒表实证 麻黄风寒表虚证 白芍阳虚感寒亦可用 1 心阳 心悸 脉结代 胸痹 炙甘草汤 2 肾阳 膀胱气化失司 水肿 蓄水证 五苓散 3 脾阳 痰饮 脐下悸动 头晕目眩 苓桂术甘汤 24 桂枝特点 辛温解表散寒 甘温助阳通阳胜寒 能温通一身之阳气 行里达表 走表 本品并不专于发散 而长于宣阳气于卫分 具助卫实表之功 故风寒表证

6、无论表实 表虚 阳虚者 均宜选用 入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上中下三焦寒凝诸痛证 脾肾阳虚 气化失常 水液内停诸证均可选用 治风寒湿痹痛 善治肩臂痛者 25 都是常用的辛温解表药 均味辛性温 归肺膀胱经 皆能发汗解表 同可用治外感风寒 恶寒 发热 头身疼痛 无汗 脉浮而紧等证 两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 桂枝 重在温通阳气 发汗力缓 表实 表虚均宜 又能温通经脉 温通胸阳 通阳利水 温中散寒 麻黄 重在宣肺 发汗力大 宜表实证 并能宣肺而平喘 利水 桂枝与麻黄 26 紫苏 基源药性功效应用 27 紫苏辛 温肺 脾 行气宽中 理气安胎 气滞胎动不安 解表散寒 风寒表实证 尤宜治伴有以下兼症 1

7、 咳嗽 咯少量痰 杏苏散2 气滞胸闷 香附 陈皮 苏散散 3 内伤湿滞 藿香正气散 胸腹气滞 胸闷呕吐 多种原因 发汗力较温和 兼化痰止咳 行气 中焦受寒食积气滞湿阻中焦恶阻梅核气 解鱼蟹毒 28 生姜 基源药性功效应用 29 生姜辛 温肺 脾胃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表散寒 风寒感冒轻证 各种呕吐 最宜治胃寒呕吐 肺寒咳嗽 尤宜风寒咳嗽 解药食毒 30 荆芥 31 32 防风 33 羌活 34 藁本 35 白芷 36 细辛 37 苍耳 38 辛夷 39 麻黄汤 伤寒论 40 组成 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制方原理 病机要点 风寒束表 主 肺气失宣 次 立法 辛

8、温发汗 宣肺平喘 41 配伍意义麻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君 桂枝 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 臣 杏仁 降利肺气 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 佐 甘草 调和药性 缓麻 桂峻烈之性 佐使 42 制方特点 麻黄配桂枝 峻发其汗麻黄配杏仁 宣降肺气 功用 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体现了治疗风寒表实证的基本大法 43 临床应用 使用指征主症 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 脉浮紧病机 证候 风寒束表 肺气失宣麻黄 桂枝麻黄 杏仁甘草 44 验案举例何某某 男 30岁 农民 患者平素体健 务农兼捕鱼为业 近1年来常感畏寒 头晕头痛 喷嚏频作 时有鼻塞流清涕 遇寒则剧 曾购 速效感冒胶丸 参苏丸 穿心莲片 鼻炎丸 等药服用罔

9、效 后到某医院检查 诊断为 过敏性鼻炎 经西医打针服药月余无明显好转 45 又求治于某中医院 其医以苍耳子散 辛夷散 玉屏风散等治疗 先后服药数10剂 时而好转 时而加剧 经久不愈 诊见 喷嚏不止 嚏则涕泪俱出 肢体酸痛 时有恶寒 鼻塞 头痛 无汗 口不渴 二便如常 舌淡红 苔薄白微腻 脉浮而有力 46 分析病案 思考 辨证 治法 选方 加减 47 辨证风寒挟湿犯表 肺气失宣立法祛风散寒 宣肺通窍 兼以祛湿 选方麻黄汤加减处方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甘草3g辛夷9g苍术12g 七帖 48 二诊药后身有微汗 喷嚏大减 守方再服3剂 诸症若失 后经玉屏风散调治半月而愈 3个月后在某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10、复查 鼻炎痊愈 随访未见复发 49 禁忌证素体气虚 阴虚 血虚 内热较甚 伤寒论 疮家 淋家 衄家 亡血家 表虚自汗等 禁用 50 随证加减1 表证不显而咳喘重者 减 增 例方 三拗汤 华盖散2 兼挟湿邪 身痛困重者 加 例方 麻黄加术汤 麻杏苡甘汤3 兼挟热邪 烦躁口渴者 加 例方 大青龙汤 51 适用范围感冒 流感 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等属风寒在表 肺气失宣证者 52 本方要求1 掌握组成 功用与主治证 病机要点与用方要点 2 理解麻黄汤制方原理 病机要点 立法与配伍意义 配伍特点 3 掌握麻黄汤制方原理4 背诵麻黄汤歌诀1 2 4为掌握与熟悉方剂的共同要求 53 桂枝汤

11、伤寒论 54 组成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草 桂枝 芍药剂量相等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病机要点 外感风寒 营卫失和 立法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55 配伍意义桂枝 解肌散寒散中寓收 君 白芍 敛营养阴调和营卫 臣 生姜 助桂枝散邪 和胃 佐 大枣 助芍药益阴 补脾 炙甘草 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 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 调和药性 佐使 56 配伍特点 发中有补 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 阴阳并调 功用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57 临床应用 使用指征主症 恶风发热 汗出 脉浮缓 病机 风寒袭表 营卫失和 太阳中风证 病后 产后因阴阳失调而见上症 桂枝汤 外证得之 为解肌和营卫 内证得之 为化气和阴阳 徐彬 58

12、 使用方法1 微火煮取2 药后啜粥以助酿汗3 温覆以助汗出 本方证已有汗出 为何使用时还要取汗 59 使用注意伴倦怠乏力 气短懒言等症者不宜 60 临证加减1 恶风寒较甚者 加 以增疏散风寒之力 2 体质素虚者 加 益气补虚 助正祛邪 3 兼咳喘者 加 例方 4 兼项背拘急强痛者 加 例方 61 验案举例 太阳中风 伤寒九十论 里间张太医家一妇 病伤寒 发热 恶风 自汗 脉浮而弱 予曰 当服桂枝汤 彼云家有自合者 予令三啜之 而病不除 予询其药中用肉桂耳 予曰 肉桂与桂枝不同 予自治以桂枝汤 一啜而解 62 现代应用感冒 流行性感冒 原因不明的低热 产后及病后发热等辨证属营卫不和的多种疾病 麻

13、黄汤与桂枝汤均用于风寒表证 二方在组成 功用 主治三方面有何异同 63 64 含义 以发散风热 治疗风热表证为主要作用者 叫发散风热药 药性特点 1 均味辛 性多寒凉 归经 多归肺经 适应病证 1 风热表证 表实证 表虚证 症见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咽痛 咳嗽 口渴 舌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等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及方剂 65 66 薄荷 性味归经 辛 凉 入肺 肝经 功能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透发疹毒 67 主治与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有表热证者 多与其它辛凉解表药及清热解毒药合用 如银翘散 2 用于风热上攻头目之头痛 目赤 咽喉肿痛 常配菊花 荆芥 桔梗 3 用于麻疹初起 疹出不透及风

14、疹瘙痒等 常伍用蝉蜕 葛根 浮萍 薄荷 68 桑叶 性味归经 甘 苦 寒 入肺 肝经 功能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69 主治与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证 常与菊花 薄荷 前胡 银花 桔梗 牛蒡子等配伍 如桑菊饮 2 燥热伤肺 干咳无痰 合石膏 麦冬 天花粉以清燥润肺止咳 3 目赤肿痛 羞明眵多 合菊花 石决明 车前子 4 肝阴不足 眼目昏花 合女贞子 枸杞子以滋补肝肾 5 肝阳上亢 眩晕 合菊花 黄芩 桑叶 70 菊花 性味归经 甘 苦 微寒 入肺 肝经 功能 疏风散热 养肝明目 清热解毒 杭白菊 71 怀菊花 亳菊 72 主治与应用 1 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伴头痛者尤宜 常配桑叶 薄荷 连翘 如

15、桑菊饮 2 疗眼疾 风热所致目赤肿痛者 常配桑叶 夏枯草 肝阴不足所致头昏眼花 视物不清者 常合用枸杞 地黄 3 疗疔疮肿毒 野菊花力量强 常合用地丁 银花 连翘 如五味消毒饮 菊花 73 菊花品类众多 入药有黄 白之分 种植与野生之异 功效不全相同 各有所主 习以白菊 滁菊 甘菊 味甘 长于清肝明目 平肝潜阳 而清热疏风之力逊 黄菊 杭菊 花味苦 疏风清热之力胜 外感风热之头痛常投 野菊花苦寒之性胜于黄白 清热解毒之功更强 疔疮肿毒常选之 菊花 薄荷均能散风热 清头目 然薄荷辛凉疏散 散表力强 菊花清泄肝热 能明目平肝阳之亢 可代茶常服 74 桑叶与菊花比较 二者皆味甘苦 性寒凉 归肺肝经

16、都能疏散风热 平肝 清肝明目 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咳嗽 舌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 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 以及肝肾不足 目暗昏花等证 不同之处在于 桑叶 疏散力强 且能清肺 润肺止咳 兼能凉血止血 菊花 平肝明目力胜 又善于清热解毒 75 薄荷 牛蒡子与蝉蜕鉴别 三药皆能疏散风热 透疹 利咽 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口渴 舌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 麻疹初起 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风热上攻 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之处在于 薄荷 发汗力强 并长于疏肝解郁 牛蒡子 散结力大 并长于解毒消肿 兼能通便 蝉蜕 甘寒清泄 并长于退翳明目 止痒 76 柴胡 性味归经 苦 辛 微寒 入肝 胆 三焦 心包经 功能 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77 主治与应用 1 适用于外感风热及热入少阳之半表半里证 症见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常配黄芩 如小柴胡汤 亦可用于疟疾 常配常山 草果 2 肝气郁滞所致头目眩 胁肋胀痛或月经不调 痛经 常合白芍 香附 如柴胡疏肝散 3 用于脾虚气陷所致少气无力 内脏下垂及久泻等 常伍用升麻 黄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