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1332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234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气剂至治燥剂章PPT课件(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理气剂 理气剂 一 概念 组成 以理气药为主 作用 行气或降气 治证 气滞或气逆病证 理气剂 二 分类与适应证 1 行气剂 气滞证 脾胃气滞 肝气郁结 代表方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2 降气剂 气逆证 肺气上逆 胃气上逆 代表方 定喘汤 苏子降气汤 理气剂 1 辨清虚实 勿犯虚虚实实之戒2 理气药多芳香辛燥 易伤津耗气 故年老体弱 孕妇 气虚阴亏者慎用3 辨明气病的兼夹 兼热 寒 湿 痰 适当配伍4 气滞而兼气逆者 宜行气与降气并用 兼气虚者 则需配补气之品 以虚实兼顾 三 使用注意 理气剂 丹溪心法 组成 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各等分 用法 为末 水丸如绿豆大 每服6 9g 越鞠丸 理气剂

2、 主治 气郁所致的六郁证 气 血 痰 火 湿 食六郁证 肝气不舒血行不畅 血郁 胸膈痞闷郁久化火 火郁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脘腹胀脾气郁滞 痰郁 湿郁 吞酸呕吐食不消化 食郁 饮食不消 病机 肝气郁滞化热 脾胃气滞 停食蕴湿生痰 治法 行气解郁 疏肝理脾 理气剂 方解 君 香附 行气解郁 治气郁 臣佐 川芎 行气活血 治血郁 栀子 清热泻火 治火郁 苍术 燥湿健脾 治湿郁 神曲 消食和胃 治食郁 配伍要点 以五药治六郁 贵在治病求本 诸法并举 重在调理气机 理气剂 运用 1 辨证要点 胸膈痞闷 脘腹胀痛 饮食不消 2 临证加减 血郁而瘀者 重用川芎 加红花 赤芍湿郁偏重者 重用苍术 加茯苓 泽泻

3、食郁偏重者 重用神曲 加山楂 麦芽火郁偏重者 重用山栀子 加黄芩 黄连痰郁偏重者 加半夏 陈皮 瓜蒌3 现代运用 消化性溃疡 胃神经官能症 肋间神经痛 慢性胰腺炎 肝胆疾患等属肝脾气郁者 怎样理解 本方行气解郁不过示人以大法 只有随证加减才能提高疗效 这句话 难点思考 理气剂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 瓜蒌实一枚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用法 三味同煮 取二升 分温再服 理气剂 主治 痰阻气滞之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 甚则胸痛彻背 短气 喘气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其发生多与寒邪内侵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位主要在心 病机为寒凝 气滞 血瘀 痰阻等痹阻胸阳 阻滞心脉 或为心脾

4、肝肾亏虚 心脉失养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 或胸痛彻背胸阳不振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 短气 肺气不宣苔白腻 脉沉弦 病机 胸阳不振 痰阻气滞 治法 通阳散结 行气祛痰 理气剂 方解 君 瓜蒌实 理气宽胸 化痰散结臣 薤白 通阳散结 行气止痛 两药相合 散胸中凝滞之阴寒 化上焦结聚之痰浊 宣胸中阳气以宽胸 是治疗胸痹的要药 佐 白酒 行气活血 配伍要点 瓜蒌 薤白 理气剂 运用 1 辨证要点 胸痛 喘息短气 苔白腻 脉弦紧 2 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 加干姜 桂枝 附子气滞甚 加厚朴 枳实兼血瘀 加丹参 赤芍3 现代运用 冠心病心绞痛 肋间神经痛 非化脓性肋骨炎等属胸阳不振 痰阻气滞者 理气剂 4 附方 1

5、瓜蒌薤白半夏汤组成 瓜蒌实 薤白 半夏 白酒功用 通阳散结 祛痰宽胸主治 胸痹 痰浊较盛者 胸中满痛彻背 背痛彻胸 不能安卧者 2 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成 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瓜蒌实功用 通阳散结 下气祛痰主治 胸痹 气结较盛者 气结在胸胸满而痛 心中痞气 气从胁下上逆抢心 舌苔白腻 脉沉弦或紧 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 用法 以水七升 煮取四升 分温四服 日三夜一服 理气剂 主治 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物阻 痰气于咽喉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互结苔白腻 脉弦滑肝气不舒胸胁满闷 气急作痛 病机 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法 行气散结 降逆化痰

6、病人自觉咽中如有物阻 这是本方主证 其原因不外热结寒凝 气滞血瘀 痰凝湿阻等因素 此证乃痰滞气阻而成 肝喜条达主疏泄 脾主运化水湿 肺主布散津液 若因情志不畅 肝气郁结 肺脾气滞 不能运化和敷布津液 于是湿聚为痰 与气相搏 逆于咽喉 遂呈咽中如有物阻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的症状 痰气互结于咽喉 肺失宣降 故见胸胁满闷 或咳嗽气急 甚则胃气上逆 又可见恶心呕吐 上述种种见症 均为气郁痰凝而成 治宜行气开郁 降逆化痰 证机分析 理气剂 方解 君 半夏 化痰散结 降逆和胃臣 厚朴 行气开郁 下气除满 厚朴配半夏 一行气滞 一化痰结 以达行气化痰散结之功 佐 茯苓 健脾渗湿 助君化痰苏叶 宣肺疏肝 助厚

7、朴宣通郁气生姜 温胃和中降逆 并解半夏之毒 配伍要点 厚朴 半夏 辛苦合用 辛以行气散结 苦以燥湿降逆 使郁气得疏 痰涎得化 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理气剂 运用 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 吞吐不得 舌苔白腻 脉弦滑 2 临证加减 气郁甚者 加香附 郁金 胁痛者 加川楝子 玄胡 咽痛者 加玄参 桔梗 3 现代运用 癔病 胃神经官能症 慢性咽炎 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气互结者 4 使用注意 本方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 如气郁化热伤阴津少者 虽有梅核气特征 亦不宜用 厚朴温中汤 组成 厚朴姜制陈皮去白 各一两 各9g 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钱 各5g 干姜七分 2g 用法 加生姜3片 水煎服 特点

8、 忌一切冷物 功用 行气除满 温中燥湿 主治 脾胃寒湿气滞证 脘腹胀满或疼痛 不思饮食 四肢倦怠 舌苔白腻 脉沉弦 病机 寒湿中阻 气机阻滞 升降失常 方解 本方治证为寒湿困于脾胃所致 方中厚朴辛苦温燥 辛散行气以消胀 苦温燥湿以除满 为君药 草豆蔻辛温芳香 温中散寒 燥湿运脾 为臣药 陈皮 木香助厚朴行气宽中以消胀除满 干姜 生姜助草豆蔻温胃暖脾以散寒止痛 茯苓 甘草渗湿健脾而和中 均为佐使药 干姜 生姜同用的意义 温脾暖胃以温散中焦寒邪 运用 1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寒湿气滞 以脘腹胀痛 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 加减 若兼身重肢浮者 可加大腹皮以下气利水 痛甚者 加肉桂 良姜以温中散寒 3

9、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 慢性肠炎 胃溃疡 妇女白带等属寒湿气滞者 均可加减用之 理气剂 天台乌药散 圣济总录 组成 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各半两高良姜半两槟榔二个川楝子十个巴豆七十粒 用法 先将巴豆同川楝子用麸炒黑 去巴豆 研末为散 现代用法 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 去巴豆 水煎取汁 冲入适量黄酒服 理气剂 主治 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 寒凝肝脉 气机阻滞少腹引控睾丸而痛 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 苔白 脉弦 病机 寒凝肝脉 气机阻滞 治法 行气疏肝 散寒止痛 理气剂 方解 君 乌药 行气疏肝 散寒止痛臣 木香 行气止痛小茴香 暖肝散寒青皮 疏肝行气高良姜 散寒止痛佐使 槟榔 行气化滞而破坚积川楝子 巴豆 两药

10、同炒 去巴豆而用川楝子 既可减川楝子之寒 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力 配伍要点 川楝子 巴豆 理气剂 运用 1 辨证要点 少腹痛引睾丸 舌淡苔白 脉沉弦 2 临证加减 阴囊偏坠肿胀 加荔枝核 橘核寒甚者 加肉桂 吴茱萸3 注意事项 因巴豆峻烈有毒 故用量不宜过大 湿热下注之疝痛不宜用 4 现代运用 睾丸炎 附睾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等属寒凝气滞者 暖肝煎 组成 当归二钱 6 9g 枸杞子三钱 9g 小茴香二钱 6g 肉桂一钱 3 6g 乌药二钱 6g 沉香一钱 或木香亦可 3g 茯苓二钱 6g 趣记 乌龟 归 狗 枸 肉香云 云苓 香 炖时莫忘放生姜 功用 温补肝肾 行气止痛 主治 肝肾虚

11、寒证 睾丸冷痛 或小腹疼痛 畏寒喜暖 舌淡苔白 脉沉迟 病机 肝肾不足 寒客肝脉 气机郁滞 方解 本方治证乃因肝肾不足 寒客肝脉 气机郁滞所致 方中肉桂辛甘大热 温肾暖肝 散寒止痛 小茴香味辛性温 暖肝散寒 理气止痛 两药合用 温肾暖肝散寒 共为君药 当归辛甘温 养血补肝 枸杞子甘平 补养肝肾 两药以补肝肾之不足 乌药 沉香皆辛温之品 行气散寒而止痛 均为臣药 阳虚阴盛 水湿不化 故用甘淡之茯苓渗湿健脾 少佐辛温之生姜 温散寒凝 为佐合药 运用 1 辨证要点 本方适用于肝肾阴寒 气机阻滞之少腹疼痛 疝气痛 以睾丸或少腹疼痛 畏寒喜温 得温痛减 舌淡苔白 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2 加减 若寒甚者 加

12、吴茱萸 干姜等以增其温中祛寒之功 腹痛甚者 加香附行气止痛 睾丸痛甚者 加青皮 橘核疏肝理气 本方补 温 行三法并重 运用时应视虚 寒 滞三者孰轻孰重以调整药物配伍关系 3 现代运用 精索静脉曲张 腹股沟疝 鞘膜积液等属肝肾虚寒者 可加减用之 理气剂 苏子降气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紫苏子二两半半夏二两半当归两半甘草二两前胡一两厚朴一两肉桂一两半 用法 上为细末 每服二大钱 水一盏半 入生姜二片 枣子一个 苏叶五片 同煮至八分 去滓热服 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 加生姜2片 大枣1个 苏叶2克 水煎服 理气剂 主治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肺实寒痰壅肺 痰涎壅盛 喘咳短气 肺失宣降胸膈满闷 苔白腻 上实脉

13、弦滑 下虚腰失所养腰痛脚软肾虚不能化饮肢体浮肿肾不纳气呼多吸少 喘逆短气 病机 痰涎壅盛 肾阳不足 治法 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 兼温肾纳气 理气剂 方解 君 苏子 降气平喘 化痰止咳 润肠通便 以助降肺气臣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厚朴 降气平喘 宽胸除满前胡 降气祛痰止咳佐 肉桂 温肾纳气 使气能归元温阳化气 以利水化饮当归 养血润燥 和血以助气降 治咳逆上气 以助平喘止咳 配肉桂温补下元 以治下虚 理气剂 方解 续 佐 续 苏叶 生姜 宣肺散寒 和胃降逆使 炙甘草 大枣 调和诸药 调和脾胃 配伍特点 表本兼顾 上下并治 治上为主 治下为次 一方有陈皮 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 一方去肉桂加沉香 则温

14、肾之力减弱 纳气平喘之力增强 理气剂 运用 辨证要点 喘咳气急 痰多色白 胸膈满闷 苔白滑或腻 临证加减 喘咳甚者 加沉香 紫苑 冬花兼表证 加麻黄 杏仁 荆芥3 现代运用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不张 嗜酸细胞增多症 肺气肿等属上实下虚者 4 使用注意 本方药偏温燥 以降气祛痰为主 对于肺肾两虚而无邪的喘咳 以及肺热痰喘之证 均不宜用 苏子降气汤 治寒痰壅肺 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之气喘 以治上实为主 小青龙汤 治外感风寒 内停水饮之喘 麻黄汤 风寒束表 肺气不宣之喘 麻杏甘石汤 治表邪化热 壅遏于肺之喘 泻白散 治肺热阴伤 肺气不降之喘 七味都气丸 治肺肾两虚 肾不纳气之喘 肾气丸 治肾阳

15、不足 气不摄纳之喘 治喘六方临床运用区别点 苏子降气汤 小青龙汤 麻黄汤 麻杏甘石汤 泻白散 七味都气丸 肾气丸 理气剂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组成 白果二十一枚麻黄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桑白皮三钱黄芩一钱五半夏三钱 用法 水三盅 煎二盅 作二服 每服一盅 不用姜 不拘时 徐徐服 现代用法 水煎服 理气剂 主治 风寒外束 痰热内蕴证 痰热内壅 哮喘咳嗽 痰多气急 肺失宣降痰稠色黄 苔黄腻 脉滑数风寒束表微恶风寒 病机 素体多痰 又感风寒 肺气壅闭 不得宣降 郁而化热 治法 宣降肺气 清热化痰 外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内有咳嗽 痰多 气喘等里证 属表里同病 若痰多而稀 当属小青龙汤证

16、 只喘无痰 当属麻杏甘石汤证 此证痰多而质稠色黄 显然非二方所宜 痰多而稠 是痰热内蕴所致 痰热之所以内蕴 乃风寒外束 肺失宣降 郁而化热 以致水液失调而生痰 肺气上逆而气喘 故治宜宣降肺气 清热化痰 证机分析 理气剂 方解 君 麻黄 宣肺平喘 兼散风寒白果 敛肺定喘 化痰 两者相配 一散一收 散不耗气 收不留邪 加强平喘之功臣 杏仁 苏子降气平喘款冬花 法夏止咳化痰佐 桑白皮 泄肺平喘黄芩 清热化痰使 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麻黄 白果 桑白皮 黄芩 理气剂 运用 1 辨证要点 喘咳气急 痰黄稠 苔黄腻脉滑数 2 临证加减 无表证者 麻黄减量 痰稠难出者 加瓜蒌 胆南星 肺热重者 加石膏 3 现代运用 支气管哮喘 慢性气管炎 肺结核 嗜酸细胞增多症 肺炎等属风寒外束 痰热内壅者 4 类方比较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小青龙汤 理气剂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小青龙汤相同点 三方均有降逆平喘 祛痰止咳之功 用治痰涎壅肺 肺失宣降之喘咳证 不同点 本方所治之喘咳证 乃因寒痰壅肺 肺失宣降 上实 为主 且有肾虚不纳气 下虚 而致 属上实下虚之喘苏子降咳证 故以降气祛痰平喘 温肾纳气气汤立法 临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