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1307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选读绪言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匮要略 选读绪言 主讲牟慧琴 绪言 一 原书性质及发展沿革二 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三 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四 学习目的与参考资料五 学习方法 记忆问题 1 金匮要略 作者是谁 是汉代医家张仲景 他著述了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是 伤寒杂病论 的杂病部分 2 金匮要略 名称是后人冠名的及其沿革 3 主要学术成就 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 4 本著作一直指导中医临床治疗 5 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1 原书性质 金匮要略方论 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伤寒杂病论 的杂病部分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为杂病的诊治奠定了方法学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一十六卷 伤寒论 前十卷 论伤

2、寒 金匮要略 后六卷 论杂病 金匮要略 现在是二十二篇 后人对 金匮要略 的评价 1 方书之祖2 医方之经3 治疗杂病的典范4 迄今没有被任何科学成果所取代此即此书的医学价值 2 杂病解 1相对外感疾病来说 外感疾病是邪气由外感的疾病 无论邪气的性质如何 均为外感 中人表浅 体表 经络 2杂病 由于脏腑不足 1 感受邪气不同 外感 内伤 如内伤七情者 如惊悸病 百合病 有内伤自生邪气淤阻气血者 如痰饮 胸痹 腹满 有外感邪气病 如痉湿暍病 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疾病 如血痹虚劳等 2 病位有浅有深 有外感邪气在肌肉关节者 如湿病 有五脏病等等 病有在脏腑 经络不同 3 发展沿革 共分三个时期 1

3、 东汉末年 张仲景著 伤寒杂病论 十六卷 2 散佚后 西晋王叔和整理 伤寒论 十卷 杂病部分未见 3 发现者 北宋初期 由王洙发现 金匮玉函要略方 整理者 北宋林亿 孙琦整理 金匮要略方论 4 金匮要略 书名含义 汉书 高帝纪 与功臣剖符作书 丹书铁契 金匮石室 藏之宗庙 素问 天元纪大论 著之玉版 藏之金匮 匮 古字通 柜 金匮 金柜要略 要 重要 精要 略 大致 大体 须要宝藏的非常重要的著作 择其要 略其粗 陈修园 金匮要略浅注 曰 书之所以名为要略者 盖以握要之韬略在此也 宋代孙奇林亿校订 金匮玉函要略方 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 并疗妇人 金匮要略方论 逐方次于症候之下 便于仓

4、促之间应用 金匮要略 目录 绪言脏腑经络先后病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中风历节病疟病血痹虚劳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奔豚气病胸痹心痛短气病腹满寒疝宿食病五脏风寒积聚病 痰饮咳嗽病消渴小便不利病水气病黄疸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呕吐哕下利病疮痈肠痈浸淫病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 主要内容共计22篇 二 基本内容1 编写体例 以病分篇 分篇论病 数病合为一篇或一病独立成篇 分篇依据 病因相同 病机相仿 证候近似 病位相同 将不便归类的病症合为一篇 原文25篇内容分布如下 第1篇总纲第2 17篇内科病证第18篇外科病证第19篇其它第20 22篇妇科病证第23 25篇杂疗方

5、和食物禁忌 2 著作内容 1 条文 原著前22篇中共涉及原文约398条2 病种 包括40多种疾病 3 方剂 共载方205首 4 中药 用药约155味 2 著作内容 5 治疗方法 上述丰富的内容中 治疗手段除使用药物外 针灸 饮食疗法 并重视临床护理 6 药物治疗在剂型方面 内服药剂 汤 丸 散 酒 外用药剂 薰 洗 坐 敷 纳药鼻中 7 详细记载了药物的炮制 煎煮方法 服药方法和药后反应 3 篇目内容 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属于总论性质 主要论述认识疾病全过程的方法 2 论述内科疾病 40余种 中医病 证 名称界定不清 如 痉湿暍病 痰饮病 支饮 悬饮 痰饮 溢饮 支饮下又分各类证型 3

6、 论述外科疾病 7种 4 论述妇科疾病 近20种 4 中药方剂内容 1 方剂 共载方205首 2 中药 用药约155味 3 治疗方法 上述丰富的内容中 治疗手段除使用药物外 针灸 饮食疗法 并重视临床护理 4 药物治疗在剂型方面 内服药剂 汤 丸 散 酒 外用药剂 薰 洗 坐 敷 纳药鼻中 5 详细记载了药物的炮制 煎煮方法 服药方法和药后反应 三 主要学术成就 1 辨病结合辨证的辨证论治方法2 整体观诊察疾病的方法 一 辨病结合辨证的辨证论治方法 在认识疾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方法在被诊断某疾病范围内的辨证论治方法 1 疾病的概念 指疾病发生 发展 变化 转归的全过程1 特定病因 邪气 或内伤于

7、阳不足或阴不足2 病机基础 邪气性质与正邪交争的部位3 发病形式 邪气引发还是正气失调4 辨证论治 在治疗原则下处方用药5 发展规律 耗伤正气类型 影响何脏腑及功能 6 必然转归 痊愈及病情加重的根本机理 2 证的概念 指疾病某一阶段病因 病位 病性和邪正关系的病理概括 1 特定病因 邪气 或内伤于阳不足还是阴不足2 病机基础 邪气性质与正邪交争的部位3 发病形式 邪气引发还是正气淤阻4 辨证论治 辨证分型 处方用药未及发展变化及转归 辨病与辨证 单是辨病必须分阶段治疗 否则针对性不强单是辨证则对疾病整个发展规律认识不深由此中医辨证论治必须病证结合 谓辨病结合辨证的辨证论治方法 诊病辨证论治举

8、例 风寒侵袭太阳经脉 发病症状 脉浮紧 头痛 项强 恶寒发热诊断 外感风寒病 辨证 太阳表实证 发展规律 寒伤阳 体表阳虚 则邪气入里 发展变化 太阳腑证 太阳伤经证 葛根汤证 入里化热证 麻杏石甘汤证 等等转归 寒凝经脉 寒邪不去 疼痛不解 散寒 疼痛即止 恶寒得解 病位在脏腑为深 在经络为浅 症状表现为脏腑部位者 为脏腑病 症状表现为四肢肌肉部位者 为经络病 症状表现为固定不变化者 为脏腑病 症状表现为变化不定者 为经络病 举例 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1 以脏腑经络的脉证表现为依据 以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为基础 诊断治疗疾病主诉 2天前生气后 症见 胸胁胀满疼痛 嗳腐吞酸 不思饮食 大便难 既

9、往 无特殊疾病 易怒 脉象 弦滑数 舌红苔薄黄 诊断 胁痛 诊断病理分析 1 病因 七情 怒 体质脾虚 因为出现了脾胃运化失调表现 嗳腐吞酸 不思饮食 2 病机 怒伤肝 肝病传脾 病位在肝及脾胃 3 诊断依据 肝的生理功能 主藏血 主疏泄 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 肝的病理现象 肝失疏泄 肝经所过之处 出现胀满疼痛的表现 说明肝气淤滞 胸胁逆满 脾的病理现象 脾虚易受肝邪 脾失运化 湿热滞脾 嗳腐吞酸 不思饮食 4 诊断 胁痛 证型 肝病传脾 肝胃失和 疾病 胁痛 病位在胃府 性质属于阳热实证证型 肝郁不舒 脾虚胃热 脾虚受肝之影响而运化无力 导致胃失和降 治疗 疏肝解郁 健脾和胃 处方 柴胡10

10、g黄芩15g香附10g黄连6g青皮10g半夏10g白术15g山药15g茯苓10g焦三仙各10g甘草6g 举例 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2 主诉 2天前生气后 症状见胸胁逆满 脘痞 不思饮食 疲乏身软 腹胀 脉象 弦细数 舌红黯苔白腻 分析病理 1 病因 七情 怒 脾虚体质2 病机 怒伤肝 肝病传脾 病位肝病及脾 3 诊断依据 肝的生理功能 主藏血 主疏泄 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 肝的病理现象 肝失疏泄 肝经所过胸胁逆满 脾的病理现象 脾失运化 脾胃运化失调表现 脘痞 不思饮食 头晕身软 腹胀疲乏 脉象 弦细数 舌红黯苔白腻 4 诊断 胁痛证型 肝病传脾 肝郁脾虚病位在脾脏 性质属于脾脏气虚证病在肝

11、证为肝郁不舒 脾虚不运 脾虚受肝之影响而运化无力 脾失升清之能 治疗 则疏肝解郁 益气健脾 处方 柴胡10g黄芩15g香附10g薏苡仁30g白术15g山药15g黄芪30g党参15g茯苓10g炒麦芽10g甘草6g 举例 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3 主诉 2天前生气后 症状见四肢厥逆 肢麻 疲乏身软休息后 症状消失 目下 眼目发红 头痛 失眠 脉象 弦滑数 舌红少苔 分析病理 1 病因 七情 怒2 病机 怒伤肝 肝病传脾 气滞血瘀 脾未受邪3 诊断依据 肝的生理功能 主藏血 主疏泄 肝经达巅顶肝主目 红色主热 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 主四肢 肝的病理现象 肝失疏泄 气滞血瘀 化火上炎脾的病理现象 四肢厥

12、逆 疲乏身软 一过性 脉象 弦滑数 舌红黯苔薄白 脾实未受邪传 证为肝郁气滞 肝火上炎 4 诊断 头痛 证型 肝郁气滞 肝火上炎 病位在肝脏 性质属于肝脏阳热证治疗 则清肝泄火 镇降逆气 处方 柴胡10g黄芩15g藁本10g龙胆草30g菊花15g白芍15g山药15g莲子心30g黄连10g石决明30g甘草6g 举例 辨病结合辨证的诊治方法 1 诊断肝病 依据 分阶段辨证论治 肝病实证阶段 虚证阶段2 在不同阶段分型论治 辨证论治 实证阶段的邪热盛实型 见肝区疼痛 发热 恶心呕吐 3 视肝病虚实阶段治疗后的结果认识转变4 依据对疾病全过程的认识而确定预后 例1 辨病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 1 症状 卒

13、发肝区疼痛一周 发热 恶心呕吐 2 病因为邪热 侵犯肝脏 3 病位在肝传脾 4 病性属实 邪实伤正 5 诊断肝病 邪实阶段6 辨证分型论治 邪热盛实型7 经过治疗疼痛缓解 无呕吐 但是疲乏 不思饮食 即转为虚证阶段 例2诊断疾病 分阶段论治 辨证分型 例 湿病 外感湿邪 引发肌肉关节疼痛符合湿病概念 脾虚湿流肌肉关节 所以 诊断为湿病确定分阶段治疗的原则 第一阶段 先驱邪止痛 分虚实类型治疗 第二阶段 健脾除湿 不使邪气再重感 分型 二 整体观诊察疾病的方法 人在自然界中生存 必然受自然的影响 正常气候和异常气候 对人体都有影响 正常气候养人 异常气候容易导致人体发病 因此必须整体观的诊察和认

14、识疾病 从天人一体 个人一体 五脏一体 三方面整体观 整体观应用思想 人本身为一整体 天人为一整体 人与自然 1 病因方面 张氏首创 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人本身为整体 经络受邪 传脏腑 为内在因素 四肢九窍 壅塞不通 血脉相传 为外在因素 金刃 虫兽 房室所伤为不内外因素 天人为整体 五邪伤人 各有法度 风 寒 湿 雾 食 自然气候对人体的伤害 未至而至 至而不至 至而不去 至而太过 对自然异常气候对人体的伤害 2 病机方面 张氏例示 人本身为整体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五脏是一个整体 一脏有病 必然影响其他脏腑 传变的方式为传己所胜 侮己所不胜 天人一体 阴阳失衡 是杂病发病及发展的基础 阳邪加

15、身 则阳亢发热 阴邪加身 则阴盛恶寒 均为导致阴阳失衡的结果 再如虚劳篇中曰 劳之为病 其脉浮大 手足烦 春夏剧 秋冬瘥 即人体阴阳因受自然界天气影响的结果 3 诊病理论 张氏例示四诊方法 举例四诊方法 探知内部脏腑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望诊方法 望颜面色泽 知五脏变化 以鼻部不同色泽 探讨脏腑内部病理变化 鼻头色青腹中痛 苦冷者死 望呼吸形态 知病位深浅 息摇肩者 心中坚 病 在上焦者其吸促 在下焦者 其吸远 闻诊方法 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 骨节间病 吸而微数 其病在中焦 问诊方法 问平素饮食 冷暖之喜恶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 五脏病各有所恶 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切诊方法 以切脉为主 其方法切寸口

16、各部位的形态 脉浮者在前 其病在表 脉浮者在后 其病在里 腰痛背强不能行 必短气而极也 天人一体 四肘各随其色脉 春应青 脉应弦 秋应白 脉应毛 夏应赤 脉应洪等 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4 预防理论 人本身为整体 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不令邪风中忤经络 无犯王法 禽兽灾伤 服食节其冷 热 苦 酸 辛 甘 不遗形体有衰 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天人一体 客气邪风 中人多死 提出治未病方法 四肢搅重滞 即医治之 勿令九窍闭塞 邪气 适中经络 未流传脏腑 即医治之 5 治则理论 治未病理论 先治卒病 后治痼疾 先治急后治缓 病在脏治法 脏有病攻邪方法 一脏有病先实 补 受传之脏 如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四季脾脏不受邪 即勿补之 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再如湿病发汗 值天阴雨不止 汗出而病不愈 取微微似汗出为正确方法 说明一脏有病在治本脏病时要兼顾他脏 还有表里同病 先解表 后治里 若并腹泻 先治腹泻然后表里同治 脏有病 欲攻之 当随其所得而攻之 1 病因整体观 如追寻病因的方法 天人一体 看患病季节的主气看人体的体质特点人本身是一个整体看人体的体质特点看全身出现的症状表现五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